冬到洞庭湖 候鸟迎风觅食

2016年11月22日,岳阳市东洞庭湖三角线水域,一群候鸟红嘴鸥迎风觅食。当天,岳阳迎来入冬以来第一次寒潮,气温降至2摄氏度,但已有5万只越冬候鸟集结东洞庭湖。近年来,岳阳市持续加大对洞庭湖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每年冬季都有大批候鸟光顾。冬季到洞庭湖看鸟,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摄影报道

洞庭湖上的江豚守护者

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的队员正在巡逻。(协会供图)
“打灯!”一声低沉却有力的声音,透过轰鸣的发动机声传了过来。从驻地出发后,何大明就一直站在这艘小快艇的船头,盯着水面,一言不发,直到晚上9时许,前方100米左右出现一条可疑的渔船。
听到命令后,坐在快艇中央的志愿者老黄抄起脚边的100瓦探照灯,对准渔船照过去,只听见“咕咚”一声,两个哑铃大小的绿色铁盒子被扔进了湖里——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
“他们把打电设备扔进湖里了。”何大明告诉记者,那两个铁盒子是渔民使用高压电击捕鱼的发电装置。这种非法捕捞方式俗称“电打鱼”,只要通了电,所到之处鱼虾无一幸免,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危害极大。据他的经验,这两台发电机至少值几千元。扔了,意味着这些渔民“缴械投降”了,不然,若举报给渔政部门,他们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
包括“电打鱼”在内的一系列非法渔业活动,都是何大明所在的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以下简称“东协”)制止的目标。从2015年5月成立起,这个在微博和微信上自称为“洞庭守护者”的民间组织,其中的7名成员都是渔民出身。
曾几何时,他们也是自己今天的打击对象。从非法捕捞转向保护,何大明见证了10年的洞庭风浪。
转变
长江江豚是一种古老的水生哺乳动物,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历史,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之相连的鄱阳湖、洞庭湖两个大型通江湖泊。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二级水生珍稀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上大熊猫”。
2012年4月,湖南岳阳洞庭湖流域42天内连续发现12头长江江豚死亡,洞庭湖的江豚锐减至70多头。“长江江豚群体死亡事件”一时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的长江江豚科考得出结论:当前江豚的总体数量为1045头,洞庭湖分布有90头。而在老渔民的回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洞庭湖里的江豚多达一两千头。
前去考察的专家判定,毁灭性非法捕捞导致江豚食物严重匮乏,污染导致长江干流和洞庭湖水质逐渐恶化,加上无序采砂活动,极大地威胁着江豚的生存环境,是江豚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江豚被预言将像“白鳍豚”一样面临功能性灭绝。
江豚的困境折射出了洞庭湖的伤痛——常年来,洞庭湖已深陷竭泽而渔、污染难治的窘境。而9岁下湖打渔,在洞庭湖上当了30多年渔民的何大明,是这一伤痛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10年前,在洞庭湖上,“电捕鱼”“矮围”“迷魂阵”是当时渔民常用的捕捞工具,交错摆放的捕鱼网在湖面肆意铺开,马达声轰隆隆的渔船在湖面随意穿梭。“你家不用电打鱼,别家用,你就捕不到鱼,生存不下去。”何大明说。
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的违法捕捞行为,将面临轻则缴获非法渔获物和5万以下的罚款,重则没收渔船,甚至承担刑事责任的惩罚。这些条款在《渔业法》第三十八条写得一清二楚,却没有多少震慑力。
治理成本大过违法成本,渔政部门对于非法捕捞,基本“以罚代法”。何大明表示:“抓到非法捕鱼的渔民,第一次罚1000元,第二次罚1500元,名义上叫作‘资源费’,实际上并不没收渔具,也很少没收渔获。有人只要给渔政站工作人员交钱,就可以明目张胆地非法捕鱼。”
恶意的破坏,无序的治理,导致洞庭湖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根据2006年一篇《洞庭湖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论文,从2000年到2006年,洞庭湖鱼类资源严重衰退,7年未监测到白鲟、鲥鱼、白甲鱼等品种,渔获量从3万吨下降到2.1万吨。30多年前,洞庭湖鱼类有120多种,而到2006年常见的不过十多种。
转折出现在2006年。2006年中秋节,何大明年幼的儿子想吃鱼,但是他已经捕不到鱼,就去鱼市场买。可是走遍了鱼市,也没有看到有一条鱼。偌大的洞庭湖,作为渔民,连鱼都买不到,何大明那天感觉“自己受了最大的耻辱”。经过反思,何大明发现正是手中的工具害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洞庭湖。
从这一年开始,何大明主动放弃电打鱼,把渔船改成了巡护船,拉着几个渔民兄弟自发在湖上宣传,发现违法行为后立即举报给渔政部门。这支渔民队伍一度扩大到30多人,形成了东协的雏形。
立威
“别动别动。”志愿者拿着手持摄像机大喊。不到20分钟,在北门渡口的水域,两艘快艇同时发现了两条简陋的捕捞船,其中一条船上放着电瓶和网兜。
作为一支以劝阻和举报非法渔业活动为主要目标的民间组织,东协的成员心里都很清楚,自己没有执法权力。他们全部的“武器”就是一盏连在简易发电机上的大功率探照灯。一旦发现有人非法捕捞,探照灯的强光可以一时镇住对方,随后他们向渔政部门举报,等待执法人员前来处理。
像往常一样,在走这一趟前,东协已经向湖南省岳阳县渔政监督管理局举报,他们与渔政局城陵矶站的执法人员会合后一起出动。
就在渔民发怔的时候,何大明和其中一名执法队员跳到了捕捞船上,将船控制住。剩下的队员也上了船,撬开船舱上的甲板,里面混浊的水面漂浮着好几条翻白的大鱼,有经验的队员探头一看:“有六七百斤,够拘留了”。随后,一名执法队员指挥着这艘渔船缓缓靠岸。
在何大明刚刚开始投身志愿行列时,事情没有这么顺利。一开始做这份“不讨喜”的工作,有些人觉得他多管闲事,甚至还有过被威胁的经历。对他而言,更困难的是,由于违法成本低,渔民不听他们的劝告;渔政部门没有像现在这么积极配合,举报不来,他们举步维艰。
与非法捕捞的斗争是长期且艰巨的,何大明能做的,只有坚持,如果渔政部门不受理,就曝光给媒体。
洞庭湖的管辖权问题十分复杂,这让岳阳县渔政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德军很头疼。东洞庭湖周围分布的行政区划主要有岳阳县、湘阴县、沅江市、南县、华容县等,但渔民是流动的,安徽、江西、湖北的渔民也会来捕捞。而岳阳县渔政监督管理局仅有100余名渔政人员,执法相当困难。
在与渔政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东协也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发现问题后不曝光,先和渔政部门沟通。“如果渔政部门不能开船,就帮他们开,就怕他们不下湖。”何大明说。
渔政部门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之前我们执法队员和新闻媒体、志愿者是一个分散的关系,觉得你们来就是添乱,报道就是让我们出丑。”李德军说。现在,他提倡主动跟媒体接触、主动接受监督,“这是一种良性互补”。如今,东协成员和洞庭湖上大多数渔政管理站站长都互留了电话。
10年坚持,何大明发现,他们这支渔民组成的团队,甚至被其他渔民称为“水上警察”。
发展
长期暴晒在阳光下的黝黑皮肤,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何大明从未否认过自己的渔民身份。面对记者,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渔民嘛”。
今年6月,东协参加阿拉善SEE基金会“创绿家计划”第六季的评选,在165个环保公益创业团队的激烈竞争中胜出,成为少数获得直接资助10万元的草根NGO之一。
“渔民没有什么文化。”何大明发愁,团队里“都是武将,没有文官”。“武将”可以在一线做实事,但是如何能够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还是需要“文官”的支持。
幸运的是,多年的坚持及高曝光率使他们在岳阳县小有名气,也得到了资深环保人士的关注。有着近20年环保经历的洪武(网名为“湘潭小武哥”),从2014年开始关注何大明的团队,2015年,他听闻东协因资金困难,陷入困境,主动联合各地志愿者为他们筹集经费。
洪武每个月和这些队员至少待1个星期,从成立机构、发展运作到逐步完善,全都参与进来,帮助他们走上了民间组织的规范化道路。
对于何大明的渔民身份,他并没有太多顾忌。“渔民的素质有多高呢?我们不能以很高的标准要求他,不能要求他写很好的东西,有很好的口才。但是我觉得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我非常欣慰,他们的确付出了很多。”洪武说。
2016年6月,东协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第一次公布成立一年来的财务报表,详细列明收入与支出,让捐款人放心,接受公众监督。
支出金额占比最大的是巡湖油费,约10万余元,占总支出的34.8%。
作为曾经的渔民,何大明的团队成员在白天巡湖时,可以随意跳上渔民的泊船,用岳阳话和他们拉家常,往往在闲谈中得到违法捕捞的线索。
为了防止被误解,他们和志愿者共同制定了一个巡湖制度。比如团队出资的公餐不准买酒,其他所有饭局要求每个队员不能喝醉,不允许在渔民船上吃饭,如果推脱不了,需要留下饭钱。
有了经费,东协还投入了一部分人力保护麋鹿、候鸟,但他们主要的努力方向,还是制止非法渔业活动,保护江豚的水生环境。“我们的团队都是由渔民组成的。我们习惯渔民的作风,专心做事情,一年到头做巡护,想办法保护江豚。”何大明说。
如今,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根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2016年3月发布的《2015年洞庭湖鱼类资源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洞庭湖共监测到鱼类104种,持续多年的鱼类资源衰竭势头开始得到遏制。(记者 江山)

湖南南洞庭迁徙候鸟出现新种类

新华社长沙2016年11月12日电(记者周勉)记者从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了解到,南洞庭自然保护区已于11月上旬迎来今冬首批迁徙候鸟,其中鹗、红喉歌鸲等鸟类首次出现在南洞庭湖。

当地环保志愿者李剑志介绍,11月6日,他和同伴在保护区一处叫做文家大湖的水域发现了小天鹅、白琵鹭、灰鹤等十多种珍稀候鸟,总数达到数千只,其中还包括首次出现的鹗和红喉歌鸲。

  沅江市林业局湿地管理站站长万献军介绍,这是今冬南洞庭湖迎来的首批候鸟,具体数量暂时还未统计,但这表示候鸟迁徙已经正式开启,高峰期将会出现在春节前后。届时,将有数万只候鸟停留在南洞庭湖。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候鸟安全迁徙,当地林业、公安等部门已与环保志愿者一起组成了巡逻队伍,分组分线路在南洞庭湖保护区和琼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巡逻。

南洞庭湖漉湖白鹤回来了!

白鹤(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摄
漉湖白鹤,盼归来
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白鹤,全球仅存3000余只,在洞庭湖,每年都有白鹤飞来越冬。今年,它们会挈妇将雏全部回来吗,种群会变得更大吗?南洞庭湖漉湖边的白鹤守护站志愿者,在湖边的寒风里,日夜守候着白鹤的归来。
白鹤迟迟归
2016年11月10日,南洞庭湖大雾弥漫,漉湖芦苇场,挂着细细水珠的芦花翻起白浪。不管多少次来到这里,漉湖的美仍旧打动着李剑志,而这一次,最令他激动的是:“白鹤回来了。”
今年2月,李剑志在漉湖见到了76只白鹤,是洞庭湖目前记录到的最大的种群,随后,湖南环保联合会在南洞庭湖设立了白鹤守护站,李剑志是南洞庭湖白鹤守护站站长,有“洞庭湖湿地护鸟第一人”的美誉。李剑志的“正职”是一名老师,“副业”就是护鸟,只不过这是一项没有任何物质收益的职业。从10月起,李剑志就开始每天盼着白鹤的归来,白鹤守护站的建设尚未完成,志愿者暂时栖身帐篷与渔船进行巡湖监护。
在11月6日的全国水鸟同步调查中,李剑志负责南洞庭湖漉湖的水鸟调查,却没有发现白鹤的身影。不过,此次调查倒是见到了南洞庭此前从未记录到的鹗和红喉歌鸲两种鸟。直到10日上午,李剑志惊喜地发现,白鹤回到漉湖了,虽然只有两只,但他相信其他成员会陆续飞回来。
江南宜栖居
鹤羽洁白,鹤鸣清越,鹤舞蹁跹,鹤被称作“贞禽”,雌雄相随,步行规矩,翩翩然有君子之风,古人多用白鹤比喻高洁贤能之士。
鹤也是人们心目中的“仙禽”,是吉祥与长寿的象征。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邓学建称,鹤类确实是长寿鸟,寿命可达60岁左右,不过并非世界上最长寿的鸟,而且跟人们想象中的“千年龟、万年鹤”有极大差距。
“鹤类夏季在西伯利亚、蒙古和我国北方的沼泽地上筑巢育雏,而长江中游地区是鹤类的传统重要越冬栖息地。”邓学建说,作为杂食性的大型涉禽,鹤类要求浅水湿地的生态环境,而江南湖泽众多,食物丰富,是适宜鹤栖息的优越生态环境。
在湖南,鹤的印迹也不少。岳麓山上有白鹤泉;怀化古称鹤州,有鹤城别名;湖南人熟悉的本土香烟白沙以鹤为“图腾”,不过,这只鹤是丹顶鹤,而丹顶鹤很少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
盼君舞洞庭
洞庭湖是鹤类主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近年来记录到鹤类有灰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等。上世纪90年代,有外国专家在东洞庭发现了大量白鹤和白鹳,将东洞庭湖称为“拯救国际濒危鹤类的希望地。”
邓学建表示,白鹤是湿地的生态指示性物种,鹤类的出现一般是当地生态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的标志。鹤科鸟类现存15种,目前有多种处于濒于灭种的危境之中,包括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头鹤等。
以白鹤为例,目前世界上仅有3000只左右的白鹤,而90%以上在鄱阳湖越冬,相对来说,洞庭湖的白鹤数量不多。对此,邓学建认为,洞庭湖气候与环境适宜鹤类栖居,如果现有白鹤种群能够稳定下来,不断繁育扩大,将来也会有更多的白鹤翩翩起舞于洞庭湖。
【生物小名片】
白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30~140厘米,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飞翔时,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濒危物种。

洞庭湖“清湖行动”启动并将持续三个月  

  2016,9月25日,洞庭湖清理整治非法捕捞联合执法行动(以下简称“清湖行动”)在岳阳市举行启动仪式。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韩旭出席。
此次洞庭湖“清湖行动”于9月25日开始,至12月下旬结束,历时3个月,由农业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同组织开展,由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联络,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负责具体落实,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政府、环洞庭湖18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湖南省农业、公安、交通、工商、林业、水利、广播电视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实施。
“清湖行动”期间,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组织执法船艇在洞庭湖区持续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力捕捞、拖网捕捞、机械吸螺等非法捕捞行为,清理取缔电捕网(器)、吸螺机械、机动底拖网、矮围、围堰、网围、迷魂阵等“绝户网”和非法作业方式,严厉查处制造、销售、使用禁用渔具和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涉渔“三无”船舶,依法追究违法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袁延文介绍,洞庭湖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经济鱼类的种苗基地、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华鲟、江豚等水生生物的主要繁衍和栖息地。保护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湖南省委、省政府及环湖各级人民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洞庭湖的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已在洞庭湖区建立了1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持续开展了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矮围网围清理和非法捕捞整治专项行动,洞庭湖渔业资源衰减趋势得到明显遏制。但由于水面宽阔,历史遗留问题众多等因素,洞庭湖区非法捕捞现象仍较为突出。开展洞庭湖“清湖行动”,通过部省联合、部门联动和集中整治,推动形成对非法捕捞高压严打、清理取缔的态势,建立健全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渔业部门牵头落实、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各界理解拥护的清理整治非法捕捞工作长效机制。

汨罗湿地:砂场蜕变公园之路


美丽的汨罗江湿地风光
红网汨罗站2016年9月11日讯(分站记者 欧阳林 彭晓 通讯员 李昔艳)9月10日上午,秋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向缓缓流淌的汨罗江。湿地办主任的彭奎霞站在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龙舟看台边,手指从新市方向慢慢指到西边,再往北,足足比划了大半个圆圈。
那大半个圆圈便是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这里从2009年12月底起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地,沿着汨罗江,全长43.6公里,总面积达近300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2800余公顷,“相于近30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彭奎霞说,沿江风光带和江边的湿地大草原都只是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狭长地带的一小部分。
今年8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文《国家林业局关于2016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明确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
短短数字,道不出6年来汨罗建设湿地公园的辛酸;但这国家级称号,却标注了汨罗这张生态牌的价值。
近日,记者深入探访了湿地公园的蜕变之路。
昔日:湿地就是砂场
2008年以前,这片沿汨罗江蜿蜒向西北延伸的湿地,除了与屈子祠隔江相望的那片自然生态大草原,基本没有任何湿地的影子。

汨罗江河道整治前

汨罗江河道整治后
“因汨罗江矿产资源丰富,砂石利益诱惑大,汨罗江沿线有48个砂场。”一直在林业系统工作的彭奎霞记得,湿地当初的绿地几乎被砂堆代替。“就拿现今倚江而建的沿江风光带来说,以前完全就是砂石带,到处砂堆林立,河床被挖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那时候,湿地的生态功能几乎丧失,灾难的伏笔似乎也一步步凸显。”汨罗湿地管理局负责人湛爱新,在林业部门也工作了多年,他同样清楚地记得,2008年以前,人们对湿地的概念非常模糊,其保护湿地的意识淡薄。“水质恶化、杂草丛生,不少鸟类只短暂停留,从未久驻……”
一边是经济利益与行业生存,一边是绿色生态,但显然,汨罗市委、市政府更倾向于后者。当年,保护湿地被纳入汨罗生态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中,相关部门也向国家林业局递交了建设湿地公园的申请报告,并邀请中南设计院专家为湿地建设“量身打造”。
2009年12月底,这一大片湿地,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试点之一。自此,一场关于恢复与保护湿地的保卫战持续拉开。
今朝:湿地变身公园
“以新市码头处为起点、汨罗江沿线为主线,将湿地划分为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区、湿地科普宣教展示区、湿地休闲游览区、综合管理服务区5大区域。”彭奎霞表示,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试点之一后,汨罗决定全面“拯救”湿地。

湿地公园一景
火力最猛的当属“保卫汨罗江,保护母亲河”行动。“这需要下大功夫。”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最难对付的就是沿线48个砂场。因经济利益的驱使,砂石老板个个反对,他们甚至联合起来叫板政府。但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利用强硬措施与创新办法“双重火力”,将沿线48个砂场全部取缔。
与此同时,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接踵而至。成立专门领导班子,专职管理机构,湿地管理站,室内宣教中心,安装宣传标牌,购置生物多样性监测设备,建设污水处理厂,植树造林;“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湿地讲座进校园”“湿地夏令营”“我热爱的这片湿地”摄影大赛等宣传活动;发出倡议,号召志愿者沿着汨罗江捡拾垃圾;大力开展禁捕、禁猎、禁牧、禁止滥采乱挖等专项整治活动……
强有力的保护与恢复行动,让先前的“湿地就是砂场”来了一场彻底的蜕变。如今,漫步汨罗江边,湿地公园的人工、自然生态为汨罗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
未来:破坏湿地者将受法律严惩
2016年8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文《国家林业局关于2016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明确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

湿地公园宣传长廊
“验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湛爱新表示,后期的保护和管理将严格按照“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实施,认真打好保护湿地公园这张生态牌。
然而,即便再努力,湿地仍然挡不住“破坏者”的脚步。禁采实施,但偷采现象屡禁不止;湿地大草原上,砂堆林立,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游客肆意露营、烧烤也比比皆是,放牧的牛羊,成群结队……
“为何破坏不止?原因有多重。”湿地办工作的人员纷纷表示,“湿地之殇”依然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湿地保护多头管理,且无法可依。“农业、水务、国土资源、旅游、畜牧、环保等10余家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一块湿地里的各个资源要素。”“虽然在《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都有湿地保护等字样,但究竟怎么保护,破坏了怎么处罚,都没有明确的定论。”
此外,因湿地管理局没有执法权,目前,汨罗湿地管理局工作人员只能进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文字交办和督办。
可喜的是,9月7日汨罗市人大例会上,与会人员通过了一份《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成立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综合协调领导机构,由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承担办公室的具体工作,其他部门及周边乡镇加强协作,共同保护湿地。
管理办法还明确,将对汨罗江水体、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连贯性,湿地环境完整性,生态文化等进行保护;对湿地公园上的土地利用进行严格限制,严禁在湿地上开展各类商业性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将依法对当事者进行处罚。
《管理办法》的出台,无疑给湿地保护带来了更多的福音。我们期待,汨罗能真正走出一条稳健持续的湿地保护之路……

岳阳饮用水源地水质到底多好?网眼看岳阳

2016年8月28日,16位网友组成的观察团,探访岳阳一级水源保护区。

场景1,月田垃圾填埋场白粉下还在冒烟!场景2,月田镇居民拦路投诉新建污水回收管网堵塞,居民生活污水直排铁.山水库!

场景3、月田新建污水处理厂设备试运行(施工方)看不到交接方人员,设备上没有责任人、操作人标牌,也无从知晓处理流程。今后会不会又是一个摆设? 下午的座谈会上提出十个问题

其一、铁.山库区有多少污水入口?
铁.山管理局未能回答。

其二、铁.山库区有多少水质取样监测点?
回答:环保局负责。

其三,铁山自2002年全面向岳阳市供水,每年依国家106个项目标准,做几次水质全项检测?14年来做过多少次水质全面检测?检验结果是否达标?
铁山管理局解释:水质检测环保局负责,不需要告诉我们铁.山水资源管理局。

依照中共岳阳市委2014第12号文件,岳阳市环保局是水质监测的责任人,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参加。

以此能不能认为:
1、铁.山管理局对铁.山水106项国家标准是否合格是不清楚的?
2、岳阳饮用水,自2007年国家执行新标准以来,没能依照国家标准做过一次水质全面检测? 从没依国家法定标准全面检测?岳阳饮用水源水质到底多好?

 

岳阳2家湿地公园获封“国字号” 全国仅有66处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刘海军 汪蓉)日前,全国66处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名单出炉,湘阴县“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位列其中。该湿地公园位于湘阴县城南侧,以毗邻的洋沙湖—东湖为主体,涵盖邻近的湘江城区段,总面积1525.9公顷。域内共有植物565种、动物19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分别达20种和16种。早在2009年,该县即启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几年时间累计投入资金3亿余元,恢复和重建湖面岸线15公里,建设人工生态岛屿4个,兴建监测点12个、监测带3条。同时,关闭沿江、沿湖污染企业29家,拆除畜禽养殖场450余家,周边水排放均达国标。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时段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关心湿地、了解湿地、爱护湿地。目前,湿地公园周边打造南泉寺、左宗棠文化园等多处旅游景点,发展生态农庄10余家,2015年接待游客突破6万人次,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又讯(记者 杨超 通讯员 单琳)记者近日获悉,2016年8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文《国家林业局关于2016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林湿发【2016】107号),明确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于2009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规划建设单位,规划总面积2954.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812.24公顷,包括汨罗江干流汨罗段及其周边部分区域。公园共分为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传与文化展示区、休闲游览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是集湿地保护保育与修复,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单位深挖历史文化,突出生态保护,加强科研监测与巡护,公园生态环境与功能区建设成绩显著。5月24日,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来汨对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评估验收。据了解,2016年全国共有90处试点公园参加验收,其中通过验收66处,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名列其中。

湖南省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成立

新华网长沙2016年8月17日电 2016年8月10日,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在岳阳成立。

麋鹿是一种草食动物,与牛、马、驴、麋一样,属于偶蹄类动物,通过化石炭检测分析,历史上曾有达氏、晋南、蓝田、双叉和台湾种五个亚种,岳阳麋鹿属达氏麋鹿种群,也是唯一的幸存亚种。

麋鹿俗称“四不像”,面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由于食源广泛,体型宠大,性情温顺,一时间成为了人类和其它肉食动物首选的攻击目标,以致于慢慢消失,成为国际极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此次会议由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会员投票选出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委员会成员,会议结束后,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所有成员一同前往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科技馆,参观并了解了湿地珍稀物种的生存现状。(梁戈)

高洪水位下 守护生态家园——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救护受灾麋鹿纪实

“蜂蜜和牛奶的是麋鹿宝宝喜欢的饮食搭配,我们5月份从红旗湖区域把脚受伤的它带回来,现在小宝宝恢复得很好,能自由行走了。”2016年7月20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丁字堤保护站,志愿者、麋鹿保护协会会长李政一家人正在给一头不到三个月的小麋鹿喂奶,他们一边忙一边对记者说。
华容县团洲乡团东村村民徐松辉家中的墙上,一张盖着乡政府公章的《团洲乡麋鹿入境避难值班守护安排表》特别引人注目。记者在表上看到,7月3日至8日,徐松辉夫妇等6人每天三班倒,轮流负责麋鹿的食源保障、隔离保护。
洞庭湖水位上涨,防汛工作如火如荼进行,高洪水位下生活在东洞庭湖一带的麋鹿生存状况如何?怎样保障它们不受伤害?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竭尽全力救护受灾麋鹿的故事,奏响了抗洪救灾中一段动人旋律。
高洪压境 科学救助
7月3日,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水位上涨至32.5米,进入警戒水位;6日,城陵矶水位达到34.29米,超警戒水位1.79米;8日,城陵矶出现洪峰水位34.47米。
湖水的不断上涨,让洞庭湖边逐水草而居的麋鹿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它们被逼上梁山,开始转兵“高地”。“每年涨水季节,栖息地被淹没,麋鹿群就会向南迁徙,找寻高地。有时水涨太高,它们便会上岸,在附近农场短暂休憩。这种适应水位的技能,是洞庭湖麋鹿独有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副局长高大立说,“为提高大家对麋鹿的保护意识,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沿湖大堤安装宣传牌、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协调麋鹿损坏农作物区域的协调。每到这个季节,我们经常会接到村民电话举报,比如麋鹿偷吃玉米、田里庄稼被麋鹿踩踏,我们都会做好应急预案,和村民们打好招呼,力求保护好麋鹿。”
7月5日中午12点左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麋鹿保护协会、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接到渔民的电话,渔民在岳阳县与沅江交汇处发现3头麋鹿在水中游动被困。到达现场后,他们立即对麋鹿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检查,所幸三头麋鹿都健康状况良好。为了尽量减少野生麋鹿受到人为干预,现场人员给麋鹿喂了一些食物,补充了一些水分后,将麋鹿运送到附近一处地势较高,比较安全,食物丰富的陆地上安置。
麋鹿生活有何规律?高大立娓娓道来:“麋鹿喜欢集群生活,栖息于林区、灌丛和沼泽,它们亲水,会游泳。为了降温,它会像水牛一样,在泥水里打滚。它们5月进入繁殖季节,次年3月产仔。我们要知其习性,方能科学救助!”
北斗卫星 定位导航
“洞庭湖的自然野化麋鹿群数量已经上升到了120多头,加上今年3月来自江苏大丰、放归洞庭湖的16只麋鹿,洞庭湖的麋鹿家族正变得越来越壮大。”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鸿告诉湘声报记者,通过长期的人工定点观测和无人机监测,目前东洞庭湖有2个主要的麋鹿繁殖群,分别栖息在注滋河口与红旗湖,其中注滋河口的种群数量大于红旗湖种群数量。2015年底,调查组在注滋河口的苔草地记录到41头麋鹿,这也是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一群。
6月29日清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组织采桑湖站站长易飞跃、科技科科长刘向葵、管护员王强与林业局森保科干部谢文峰,前往监利寻麋鹿。监利县林业局干部带他们对接三洲乡派出所;民警带他们深入老百姓中调查,跑了3个地方,最后在一片稻田找到了麋鹿。见麋鹿安好,大家这才安心返回。
怎么能这么精准地追寻呢?易飞跃解释道:“今年3月,给11头麋鹿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这是其中1头,所以我们能按图索骥。”
“抗洪抢险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要保护国宝麋鹿啊!”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说。7月2日,他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召开麋鹿保护专题会议,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制订了《高洪水位自然野化麋鹿保护应急预案》。
据悉,保护区启用协管员网络,并结合巡护监测实行全方位的麋鹿救护行动。截至目前,保护区与志愿者们共救护麋鹿16头。
爱心守护 搭建家园
“如何为麋鹿搭建家园,让他们在高洪水位下依然有一处可栖息的家园。”这是近段时间赵启鸿一直思考的问题。
麋鹿上岸后在农田内活动并出现系列社区矛盾,高洪水位引发麋鹿受伤、受困需救护等诸多麋鹿保护新状况,保护区积极探索麋鹿保护新举措,并提出了麋鹿避难所建设方案。目前,省林业厅已对麋鹿避难所建设作了相应批复,保护区正在积极筹建中。“进入汛期后,高洪水位下麋鹿上岸进入社区,以及洪水导致麋鹿受伤、受困等情况日益增多。在不受洪水影响的区域,通过建设包括麋鹿食源补给地、救护站等在内的麋鹿避难所,是解决高洪水位麋鹿保护的理想措施。”张鸿介绍,东洞庭湖栖息的麋鹿,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没有人工干预的自然野化麋鹿种群,该种群的研究和保护,对全球麋鹿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今年3月3日,国家林业局和湖南省林业厅组织引种放归大丰麋鹿,更是对该区域内麋鹿基因交流和种群复壮的科学性尝试。因此,东洞庭湖的麋鹿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担负了最前沿的科学保护麋鹿的使命。
目前,保护区调研后认为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丁字堤管理站西边,岳阳监狱与君山区柳林洲交界处适合为麋鹿搭建家园。麋鹿避难所的建设规划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洞庭之滨,呦呦鹿鸣。记者眼前浮现着在烟波浩渺,满目青绿中,麋鹿四蹄生风,奔向水草丰美的湖区深处的画面,愿在大家的守护下,鹿舞大泽,呈现别样的美景!
文/图 本报记者 徐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