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越冬候鸟抵达洞庭湖湿地 “天剑”保驾护航
2014年10月10日,衡南江口鸟洲省级自然保护区,几只大雁在水边栖息 觅食。 供图/通讯员文海
进入深秋,气温渐渐降下来,洞庭湖的水位也慢慢退下,这个“候鸟天堂”即将迎来超过十万只的候鸟过冬。10月13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透露,今冬首批越冬候鸟已抵达东洞庭湖湿地。
“采桑湖这边有不到2000只候鸟,暂时只是来了小部分,大规模的候鸟抵达预计要等到11月中旬以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桑湖保护站站长易飞跃告诉记者,采桑湖是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往年都是候鸟最集中过冬的“暖巢”。
最新出炉的东洞庭湖区域《2014年度夏季候鸟调查报告》显示,冬季,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在10万到15万只之间,种类约170种。你要想看到这群调皮的“精灵”,最好去浅水滩涂,或者芦苇丛中寻找。据悉,目前能在采桑湖看到少数种类的候鸟,它们主要从西伯利亚过来,有的飞越了多个中部省份,有的则是从东部沿海飞过来的。
“候鸟选择迁徙环境有自己的选择,有栖息的水源、充足的食物、相对不受干扰的环境,如果这几个条件都符合,那候鸟就更愿意过来。”易飞跃说,采桑湖之所以能吸引候鸟逗留嬉戏,是因为多方面的自然条件满足了它们的需求。
每年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洞庭湖候鸟云集,正是洞庭湖区最佳的观鸟时期。“现在继续推进封闭管理,候鸟陆续进湖了,湖区内不允许垂钓,也不允许捕捞。水温太低时,我们还可能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水温调控。”易飞跃介绍,为给候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保护站工作人员还可能对水草、植被等绿化进行恢复。(记者 谭旭燕)
“成群结队打鸟的现象基本没了”
“成群结队上山打鸟的情况,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了。”10月13日,连续三年守护候鸟的志愿者、湖南省环保社团联合会理事长何建军告诉潇湘晨报记者,经过近两年官方和志愿者联手护鸟,湖南省已形成了一股全员保护候鸟的风气,“能出现这样的风气,非常难得”。
据省林业厅介绍,从今年8月10日至11月30日,湖南全省开展行动代号为“天剑”的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蓝山、桂东、炎陵等县区的候鸟保护站,重点实行24小时巡护值守,其他候鸟迁飞通道、停歇地、栖息地需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开展巡护,并加大巡查频率,特别是候鸟集中分布的重点地区和交界地带要周密巡查,为今秋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省林业厅称,在今年国庆期间,新化、蓝山县等地的14个重点候鸟保护站全部实行24小时值守,其中新化县在国庆节期间抓获违法捕鸟犯罪分子11人,收缴枪支8支、其他作案工具13件。
“个别打鸟的事情还是存在,三五人结队习惯性打鸟的情况也有,还需要防,更多需要全民都来守护候鸟。”何建军说。(记者 谭旭燕)
衡阳鸟岛再现“平沙落雁”
近日,自衡阳衡南江口鸟洲省级自然保护区观鸟前线传来好消息,雁群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沙滩沼泽地栖息觅食,近30年来,雁群首次在衡南江口鸟洲过冬。
据了解,10月7日上午11点多,和平日一样,江口鸟洲管理所副所长陈冬平站在乡间坡地上掏出望远镜观鸟。“嘎!嘎!”辨音识鸟。“那分明是豆雁的鸣叫声,大雁回家了?!”他架起长筒望远镜,惊喜地看见,一行九只豆雁在低空盘旋多时,纷纷俯冲,稳稳落脚在鸟洲第一道拦河坝下游一片开阔沙洲上,可能是长途跋涉疲惫,能量消耗过大,这群可爱的“小天使”忙着在沼泽地里翻找贝壳、田螺,啄食小鱼小虾;有的伸展长翅,梳理羽毛;或“独立金鸡”,侧头小憩;黄昏时分,6只豆雁趴下安然入眠,3只侧立,警觉地注视四周,“站岗放哨”。
上游河坝开闸,运砂船马达声,令雁群受到不小惊吓。下午6点,迟迟未见豆雁的踪影。陈冬平解释,涨水淹滩,豆雁可能飞往周邻深山茂林。
10月8日,闻悉江口鸟洲“大雁回家”的喜讯,来自深圳、广州及长沙的摄影发烧友,纷纷乘高铁赴衡。据陈冬平介绍,豆雁别名大雁,通常每年8月末至9月初离开繁殖地,通常在10月中下旬左右到达我国越冬,迁徙多在晚间进行。“2008年冰灾那年,仅看见4只豆雁在江口鸟洲高空掠过,1984年至今,尚未发现一只豆雁在江口栖息留宿过夜。”陈冬平说,30年了,总算盼来了大雁归家。
豆雁通常自西伯利亚、中国东三省等地长途迁徙而至,常选择在洞庭湖一带越冬,今秋缘何情定江口?在江口土生土长的“鸟司令”陈冬平认为,通过育林禁猎等多种措施,江口鸟洲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丰茂的水草和鱼虾引来豆雁重归故里。
“严厉打击电鱼、炸鱼等,为豆雁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让豆雁长久地留下来。”江口鸟洲管理所有关负责人称,将调购一批高倍长筒望远镜供游客远距离观看,感受神奇“鸟天堂”。(通讯员 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