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护生:白鹤报恩救300村民 八百里洞庭见证12年奇缘

编者按:一次偶然遭遇的生命奇缘,一只被抢救回来的濒死生灵,一场人鹤之间的12年恩义,一次惊天灾难的突然降临,共同演绎了生命的伟大与灵性的感动。亲爱的网友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曾在当年的各大媒体上都报道过,凤凰网华人佛教素食栏目今天编发这篇文章,希望您看过之后能够明白:生命虽然形体各异智慧不等,但是生命的灵性却是无二无别的,任何对非人类动物的屠杀与吞啖,都是彻底违背生命伦理的错误行为。

令人赞叹不已的奇缘,白鹤报恩。(图片来源:资料图)

 

君山后湖地处东洞庭湖,上世纪70年代还是鸟类的天堂,由于乱捕滥杀,候鸟纷纷逃离,白鹤更是一去不复返,昔日热闹的湖区变得一片死寂。面对环境的变迁,曾经举过猎枪的张厚义很痛心和愧疚,当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他成了一名铁杆环保志愿者。

1992年11月21日,张厚义驾船驶到君山后面的裤裆湾时,猛地发现前方的芦苇丛里有两个小青年端着猎枪瞄准一只站在水边的大白鸟。在偷猎者就要扣响扳机的瞬间,张厚义大声喝道:“这是保护区,不能打鸟!”两名偷猎者当即收起猎枪溜走了。张厚义将船划过去。在离大鸟30米远时,他终于看清了大鸟的模样,顿时惊呆了。“这不是消失多年的白鹤吗?”

张厚义走近白鹤时,白鹤已经无力站起来了。张厚义急忙抱起白鹤仔细端详:这只鹤浑身洁白无瑕,长喙鲜红笔直,颈脖盘曲修长,左脚根部有一个暗红的伤口,渗出的血把脚根部的羽毛都染红了。显然白鹤已被偷猎者用枪打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快就会死去。

张厚义抱着白鹤往家里赶去。到家后,他让老伴捉住白鹤的脚,自己用消毒的刀片小心地划开伤口,取出了一颗铁弹珠……手术后的白鹤气若游丝,张厚义心痛极了。当天晚上,他把毛衣盖在白鹤身上,一夜没睡安稳。

那段时间,张厚义特地买来红富士苹果,细心地喂给白鹤吃。为了增强它的抵抗力,张厚义还买来筒子骨炖大米粥喂给白鹤吃。由于担心白鹤久卧后双腿僵硬,张厚义每天还给白鹤的双腿按摩……

在张厚义的看护下,这只成年雄性白鹤平安度过了危险期,半个月后就能蹒跚着站立。张厚义每天捕完鱼后就拉着白鹤来回走动,以增强它双翅的臂力和脚趾的蹬力。蛰伏了20多天,白鹤的心情特别好,嘴里发出“咯咔咯咔”的欢叫声,不停地拍打着双翅。有时张厚义走累了,就让儿子张桥新接替。训练一周后,白鹤恢复了元气,显得神采飘逸,精神抖擞,可以重返蓝天了。

1992年12月28日下午,张厚义带着白鹤来到君山后湖放飞。入湖后的白鹤先是振动双翅,然后前引长颈,后伸秀腿,在一声声“咯咔、咯咔”的欢叫声中振翅飞翔,愈飞愈高。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白鹤却又飞回了张厚义的家里。此后,张厚义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又先后在保护区的大西湖、钱粮湖、采桑湖三次放飞白鹤。可是,每次放飞后,白鹤都在第二天早上飞回张厚义家。三番几次之后,张厚义没辙了。经请示保护区领导同意,他收养了这只通人性重感情的白色精灵,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飞飞”。

人鹤不了情

每天清晨,飞飞准时6点钟起床,然后鼓羽亮翅,催主人起床。白天,张厚义去湖里打鱼,飞飞就在船儿前后翻飞,一会儿张开洁白的羽翼,低低盘旋在半空;一会儿又收起双翅,落在船头,安详地看着主人撒网捕鱼。到了晚上,飞飞就蜷缩在张厚义的脚下,把长喙伸到主人的膝下……

转眼到了阳春三月,这个季节草长莺飞,也是洞庭湖的候鸟开始飞回北方的时候。清明节那天,一群鹤飞经张家上空,见状,飞飞一冲而起,跃过屋顶,飞向鹤群。但在天空盘旋了3圈以后,它又回到了地面。3天后,当又一群鹤飞过张家上空时,飞飞发出了几声凄婉的鸣叫之后,再次向高空飞去。张厚义一家听到鹤鸣声,从屋里跑出来怔怔地望着远去的飞飞。可几分钟后,飞飞又一次返回到了地面,落到张厚义的肩上,伸出长长的脖子,在主人的脸上来回摩挲着。看飞飞恋恋不舍的模样,张厚义轻轻地抚摸着飞飞的颈脖,呜咽着说:“去吧,你的同伴在等着你呢?”张厚义知道飞飞已到了求偶配对的时期,他怜爱地嘱咐道:“别忘了冬天回来时带个‘媳妇’回来,让我们也高兴高兴。”说完,他抱起飞飞抛向了天空。

飞飞北去后,张厚义心里怅然若失。1993年11月的一天深夜,刚进入梦乡的张厚义突然听到屋顶的上空传来几声清脆悦耳的鹤鸣声。他连忙推醒老伴说:“飞飞肯定回来了。”老伴以为他想飞飞想坏了,又在说梦话,没理会他,翻个身子又睡着了。可张厚义却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清晨,张厚义早早起了床。当他打开房门,两只大白鸟嚯地从房前的芦苇丛里径直朝他冲来。张厚义惊喜地发现走在前面的正是他日夜思念的飞飞。见到张厚义后,飞飞伸长脖子,拍打翅膀,嘴里不停地“咯咔咯咔”鸣叫,张厚义不禁热泪纵横,不停地抚摸着飞飞的脖子,诉说着久别的思念。亲热够了后,张厚义注意到飞飞身后跟着的白鹤。这是一只刚满4岁的雌性白鹤。它通体雪白,喙和脚像火一样红亮,亭亭玉立,就像是一名青春美少女。张厚义对着飞飞连连夸奖道:“真有出息。”

张厚义在侧房用木板和石棉瓦为它们搭了一个大鸟窝,并在上面铺了厚实的稻草,还在门上贴了一个大“喜”字,作为它们的“洞房”。末了,张厚义和家人商量着给飞飞媳妇取名“小雪”。

在飞飞和小雪度蜜月的日子里,张家人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均能看到它们欢乐的舞蹈表演。只见飞飞先轻舒两翼,“咯咔”鸣叫几声后,便轻盈地踏着舞步走向小雪,围着爱妻边转边舞。小雪也缓缓张开双翅,细挪脚步,轻巧地迎着丈夫翩翩起舞。舞到高潮时,夫妻喙对喙,上下轮流翻飞跳跃,引颈长鸣,彼此配合默契,仿佛一对出色的芭蕾舞大师。

“鹤舞渔家!”这个消息最后引起了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基波博士的关注。当时正在伊朗考察鹤类保护的阿基波博士接到报告后,立即偕同夫人专程赶到岳阳。当他和夫人在张厚义家欣赏到飞飞和小雪精彩绝伦的表演时,高兴得手舞足蹈,阿基波博士紧紧地拉住张厚义的手说:“张先生,你太了不起了,我这次从美国到印度、伊朗,还没有零距离观看过一只野生白鹤。而在你家,我却欣赏到如此美妙的双鹤舞蹈。这种野生白鹤的舞蹈表演在我致力于保护鹤类的20多年里,还是第一次观看到。”当他从随行的保护区管理局领导那里得知张厚义枪下救鹤的事迹后,连忙伸出手,紧紧地拥抱着张厚义,说:“张先生,你是保护白鹤的英雄,我代表国际鹤类基金会和国际鹤类保护协会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当天,他郑重地向张厚义颁发了国际鹤类保护协会的徽章,正式吸纳张厚义为会员。

为了观察白鹤的习性,阿基波博士和夫人在张厚义家留了下来,直到过了1994年元旦才回国。在短短的10多天里,阿基波博士夫妇和张厚义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白鹤更是恋恋不舍。后来,阿基波博士还多次打电话、写信询问飞飞和小雪的情况,并邀请张厚义到美国威斯康星州国际鹤类基金会总部参观访问。

白鹤大义救主

消息很快在八百里洞庭湖区传开,一时间,人们纷纷赶来张厚义家观看那对神奇的白鹤。

1994年元旦过后,心灵手巧的李霞平姑娘忍不住好奇心,多次前来张家观看白鹤。每次,张厚义的儿子张桥新总是十分热情地为她讲解白鹤的舞蹈艺术和永不弃离的“婚姻”,他们因白鹤越谈越投机,两颗心也慢慢地靠近了。在候鸟返回洞庭湖的季节里,张桥新和李霞平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李霞平生了个可爱的小天使“张结”。

转眼两年过去了。飞飞和小雪有了爱情结晶——一只身带黄点的雄性小白鹤。张厚义对这个“重孙子”格外疼爱,还给它取了个“东东”的乳名。

在东东单独放飞的季节里,小结结也能满地飞跑了,聪明活泼的她与东东成了好朋友。每次小结结外出玩耍时,东东就不紧不慢地扑扇着翅膀随着小主人前后翻飞。

1998年11月17日下午,结结在河边采摘一朵漂亮的小花时,失足掉进了河里。东东吓得转来转去,嘴里发出惊慌的鸣叫声。此时,正在附近觅食的飞飞和小雪赶忙飞过来。见小主人落入水中,飞飞用喙碰了碰小雪,示意它与东东留下来看护小主人,自己则急忙朝主人家飞去。飞到家后,飞飞用嘴叼起张桥新和李霞平的裤管,狠劲地往外拉。见飞飞如此焦急的情形,张桥新夫妇顿感事情不妙,于是快步随飞飞跑到河边。一到河边,见宝贝女儿已被河水卷着正冲往洞庭湖,李霞平吓得脸色发白。张桥新急忙纵身跳入河中救起女儿。由于抢救及时,结结没什么大碍。待到孩子苏醒过来,感动不已的李霞平一把抱住飞飞泪流满面。

每到候鸟北飞的3月,张厚义的心情总是特别难受。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飞飞一家美妙的鹤鸣声;习惯了夕阳西下时,小雪和着晚风翩翩起舞的身影。候鸟返北时,他不得不狠心轰赶,才能让飞飞一家恋恋不舍地离去。

2000年3月,飞飞一家返北后,张厚义家恢复了宁静。可是,直到10月候鸟再次现身湖区的时候,飞飞一家也杳无踪影。每到傍晚时分,张厚义就拿出录放机,沉浸在那清脆悠扬的鹤声里和对飞飞一家的无限思念中……

2000年11月17日深夜,熟睡中的张厚义突然听到寂静的天空中传来一阵阵欢快的鹤鸣声,他以为自己又在梦中,翻过身又酣然睡去。谁知第二天一早,他推开门一看,只见自家屋边的湖边和芦苇丛里白茫茫的一片,在一阵“咯咔咯咔”声中,数百只白鹤纷纷起飞,划破长空,顿时天空一片雪白。突然,3只白鹤离群朝张厚义直飞过来。飞飞一家又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数不清的白鹤和各种候鸟。

东洞庭湖来了数百只白鹤的消息立即在国际湿地保护界引起轰动。要知道,此前,国际鹤类基金会宣布目前全世界只有320只白鹤。很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白鹤的专家和学者纷纷来东洞庭湖考察。乔治•阿基波博士也来了。经专家们近两年的考察,发现东洞庭湖湿地栖息着900多只白鹤,成为世界罕见的最大白鹤群。

2002年3月,飞飞没有飞回北方,而是留在了张厚义家,这年,夏季多雨,一向温驯可爱的飞飞一家突然显得烦躁不安,食欲大大下降,有时连续数天不到张厚义家来栖息。7月4日凌晨,正当人们进入梦乡时,飞飞一家突然拉警报似的在张厚义家的屋顶上空不停地尖叫,并猛力啄着张家的大门。飞飞一家反常的叫声惊醒了张厚义,他匆忙起床开门,发现屋外已是汪洋一片。“发大水了。”张厚义连忙叫醒家人和邻居。此时,村里不少村民也被白鹤的尖叫声惊醒了,大家纷纷收拾贵重物品乘船逃离。大伙刚上堤坝,张厚义回头一看,整个村庄已淹没在茫茫湖水之中……

白鹤挽救了300多人生命财产的消息传出后,东洞庭湖区的人们开始视白鹤为幸运鸟。湖区规定,每年白鹤来东洞庭湖度冬时,人们不得掏鸟蛋、毁鸟窝,不得在白鹤栖居的湖面上捕鱼打猎。这之后,东洞庭湖的白鹤愈来愈多,成了白鹤生长栖息的乐园。看着今日的成果,张厚义再次幸福地流泪,他没想到自己12年前的一次偶然善举,竟引来如此多的白鹤翩舞洞庭,让这片沉寂之地重现生机。这位曾经的猎鸟高手终于用自己12年的努力洗刷了当年的愧疚。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洞庭湖永久地成为白鹤的快乐家园,让那曾经枪声不断的岁月成为永远的过去……

长沙湿地摄影展继续在省图书馆向公众展出

2013年8月28日下午,拥抱自然,美丽大泽湖,长沙湿地摄影展继续在省图书馆向公众展出。
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热情地向公众分发宣传资料,耐心地讲解湿地知识,介绍大泽湖的现状以及呼吁大家加入保护大泽湖湿地的行列中来。很多市民也主动拿起手机把这些精美的照片copy回去做纪念~~保护大泽湖湿地,人人有责~~

疯狂“风网”,洞庭之殇


夜幕降临,“风网”船开始在湖中捕捞作业。


“风网”高3米,长的达上百米,短的也有30多米。


“风网”将大小鱼儿一网打尽。


“风网”的网目尺寸约0.5厘米,网目连小手指也通不过。

本版照片均为 本报记者 徐典波 摄

本报记者 徐亚平 徐典波

8月2日凌晨,在东洞庭湖打“风网”的湘阴县青潭乡人吴某,驾船到岳阳市君山区茅斯铺码头与鱼贩子交易时,被君山区渔政站执法人员和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发现。经现场调查取证,渔政执法人员对无捕捞证的吴某进行了查处,当场缴获其渔获物230余公斤。渔政站干部陈永华向记者介绍:“从渔获物来看,针弓鱼不到5%,刁子鱼、小虾等不到30%,其它大都是四大家鱼鱼苗。这是一网打尽、断子绝孙的搞法!”

当地渔民谈“风网”色变

“风网”由“针弓网”演变而成,是洞庭湖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捕捞工具。原来的“针弓网”网长不过4米,网高约60厘米。近年来,有些渔民将“针弓网”加长、加高,改造成“风网”,网目极小,由2条上百吨的船牵引向前行驶进行捕捞,将大小鱼儿一网打尽。

7月15日,记者在东洞庭湖黑咀水域采访,遇见躲在“柴山”(芦苇荡)避风的江苏渔民何朝昆。他坐在船头,愁眉不展。洞庭湖开湖才半个月,何朝昆布好的40多个虾笼子却不翼而飞了。“都是‘风网’害的!不仅大小鱼打尽,连湖底的淤泥都拖走了一层!”他好痛苦,“今年本来鱼虾就不多,如今价值8000元的虾笼子又没了,真是雪上加霜啊!”

渔民段福连向记者描述道:“我见到的‘风网’,最长的有上百米,短的有30多米;网高足有3米;网目很小,小到连小手指也通不过。由2条上百吨的船牵引。每天天黑开始,到第二天凌晨4时,朝阳沟至黑咀水域到处都是打‘风网’的灯火,壮观得很。”

为“风网”所累的,仅黑咀水域就有40余户渔民。渔民害怕虾笼子被拖走,只好选择在浅水处捕捞,可几乎无鱼虾可捕。渔民张牛保有100余个虾笼子,为了能多捕鱼,他只好在夜间上工,跟打“风网”的船主说好话。渔民陈爱高很气愤:“打‘风网’的大部分是汉寿、沅江、湘阴等地来的。大多是秋冬季运芦苇的船,现在见缝插针偷偷摸摸搞鱼!”

“风网”其实就是移动的迷魂阵

岳阳县渔政局副局长姚剑龙介绍,目前东洞庭湖约有“风网”捕捞船80多条,其中岳阳楼区30多条、湘阴县30多条、沅江市有20多条。

据悉,东洞庭湖打“风网”的船只,集中在岳阳县北洲渔政站管理的水域。8月2日下午,记者跟随君山区渔政站执法干部与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来到茅斯铺码头,登上了聚集在岸边200米开外的湘阴县青潭乡“风网”船队。“这里共有13户,捕捞许可证等证件都在岳阳县渔政局北洲站那边!”捕鱼人张付平告诉记者。

记者当即将此情况报告了岳阳市渔政站党支部书记卢益卫、岳阳县渔政局北洲站站长彭孝明。他俩很快赶到了现场。彭孝明出示了13份临时捕捞许可申请材料解释道:“这些‘风网’船捕捞户是专业捕捞队的。因为省里正在统一办理渔民捕捞证、船舶证等‘三证合一’工作;新的捕捞证还没发下来。”现场并无证据证明张付平等就是合法渔民。

记者见到,“风网”船上的渔网网目约0.5厘米,网兜更密,确实“连小手指也通不过”。君山区六门闸渔民协会会长罗序红很恼火:“美其名曰‘风网’。其实就是移动的‘迷魂阵’(非法捕捞工具)。这么小的网目,有什么鱼能逃得过呢?!”张付平解释说:“我们捕的是针弓鱼,网目尺寸大了捕不到!”生怕记者不信,他还特意找来几条晒干的10厘米长的针弓鱼。

毁灭性的捕捞方式,应该坚决制止

洞庭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濒危的淡水豚类亚种——江豚的栖息地。记者调查发现,近10多年来,洞庭湖电捕鱼、迷魂阵、矮围、拖网、滚钩等各式各样的非法捕捞方法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对整个洞庭湖渔业资源构成严重威胁。有关专家指出:30多年前,洞庭湖鱼类有120多种;目前可以常见的不足20种,脂胭鱼、面条鱼、金枪鱼、银鱼等都几乎绝迹了。而江豚更危急,目前洞庭湖不足80头。

江豚危机直接拉响洞庭湖生态警报。正因为如此,岳阳市政府于2012年就开展了多次“打击非法捕捞,保护洞庭湖生态”的专项行动。仅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去年就截获电鱼船54条。协会认为:“洞庭湖生态已经非常脆弱,不堪一击,再也经不起风网和电捕鱼、迷魂阵、矮围等毁灭式捕捞了。必须尽快真正建立洞庭湖江豚保护区;设定禁渔区,切实实行‘两禁一限’(禁捕、禁止采砂、船舶限速),给洞庭湖生态休养生息的机会!”

《长江渔业资源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禁止底拖网等有害渔具进行捕捞;《湖南省渔业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主要渔具的网目不得小于下列标准:中速网囊网9厘米,三层刺网中间层网衣8厘米,刺网(丝网,不含刁子网)7厘米等。卢益卫称:“‘风网’吃水深,就变成了湖底层的‘锅铲网’(底拖网),将大小鱼‘通吃’。”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认为:“根据《渔业法》第41条规定,对无证却打‘风网’之类的情况,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还可以没收渔具和渔船。”

“今年开湖1个多月,渔政有没有发现、处罚过‘风网’船违法捕捞行为?”记者问彭孝明,他称:“暂时没有。因为他们都在晚上捕捞作业。最近湖上都是4级风,我们的冲锋舟晚上出来执法很不安全。”

洞庭湖生态已经非常脆弱,再也经不起毁灭式捕捞了。对于“风网”这种毁灭性的捕捞方式,有关部门应该坚决制止,以让洞庭湖好好休养生息!

东洞庭夏季候鸟类种过百 北灰鹟黄头鹡鸰首现


(今年东洞庭湖区域夏季鸟类种群已超过100种,还首次监测到了北灰鹟。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 郝家勇)


(今年东洞庭湖区域夏季鸟类种群已超过100种,还首次监测到了黄头鹡鸰。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 刘向葵)

红网岳阳5月28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 郝家勇 刘向葵)为期20天的东洞庭湖夏候鸟调查已经结束。今日(28日),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组织的此次夏候鸟调查,结果较去年多了29种鸟,东洞庭湖区域夏季鸟类种群已超过100种。还首次监测到了北灰鹟和黄头鹡鸰等国家保护动物。

此次调查,工作人员通过路线调查法、定点监测和鸟鸣声识别法,共记录到鸟类14目45科106种,其中留鸟49种,夏候鸟26种,冬候鸟22种,旅鸟9种;东洋界鸟类39种,古北界鸟类3种,广布种64种。调查中,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小鸦鹃、白尾鹞2种,国际濒危物种小白额雁、棉凫2种,并还首次监测到了北灰鹟、黄头鹡鸰2个鸟种。

今年的夏候鸟调查,较2012年监测的77个鸟种多了近29种。

洞庭湖湿地萎缩 候鸟逐渐减少


东洞庭湖湿地一角(关禺 摄)
中国天气网讯 江豚数量锐减,胭脂鱼难得一见,近年来洞庭湖的生态危机正在上演,候鸟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也成为其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东洞庭湖湿地面积正在萎缩,以滩涂为主要栖息地的候鸟数量递减明显。”4月24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姚毅与“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湖南”考察团交流时说,其中有气候变暖的影响,也有三峡截流后带来水环境变化的影响。
目前,鸟类减少的情况如何?湿地萎缩有哪些表现?推行保护措施能否奏效?考察团随后深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进行走访。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姚毅谈湿地萎缩(关禺 摄)
萎缩的湿地 正在消失的鸟
东洞庭湖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受长江和湘、资、沅、澧诸水系的水量周期升降影响,形成了水、沼泽、浅滩和低岸等复杂的自然地形。鸟类资源非常丰富,仅候鸟就有15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等27种,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湿地和候鸟保护区。
去往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路上,经过五千多米长的洞庭湖大桥,桥两侧水天一色芦苇丛生的场面,让考察团成员有“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感叹。
不过,这样生机勃勃的湿地正在萎缩。姚毅告诉记者,东洞庭湖湿地的陆地化趋势在加强,尽管现在长江三口入湖泥减少了一半,但仍有近1亿立方米,湖床仍然以平均每年3.7厘米的速度在淤积,部分地区已高出堤内耕地2至3米。
“再加上,洞庭湖水位下降,大部分滩涂被水淹没的时间变短,这加速了东洞庭湖湿地向陆地化演变的进程,从而打破了洞庭湖的生态平衡。”姚毅说。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张鸿接受考察团采访(关禺 摄)
当终于到达目的地,出现在眼前的并不是“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丽美景,平静的湖面上偶尔有水鸟飞过。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张鸿告诉记者,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是洞庭湖适合候鸟栖息的时段,4月底大部分鸟类都已经飞往北方。根据多年监测,这里鸟的种类和数量都出现了减少趋势。
保护区每年开展4次鸟类调查,每个月8日、18日、28日开展常规定点监测。据东洞庭湖常规监测,上世纪90年代,洞庭湖水鸟达20万只以上,到2003至2004年,调查到水鸟仅13万多只,2005至2006年均少于10万只,越冬水鸟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如白枕鹤、东方白鹤、小天鹅、中华秋沙鸭等国际濒危物种也在急剧减少。
“这些变化跟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的改变密切相关。”张鸿说,洞庭湖水位降低、水面缩小,使得有些鸟类栖息地变小甚至丧失,承载大型候鸟的能力下降,同时干旱还使得植被减少,加上鱼类资源也在减少,给鸟类的觅食带来不利影响。
保护困难重重 呼吁立法和统一管理
面对候鸟危机,东洞庭湖保护区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张鸿指着保护区前方的水域告诉记者:“2006年,在落实湖泊管理权的基础上,对我们眼前的大、小西湖实施了全封闭保护,现在这里的水位要比外湖水位高20到30厘米。”全封闭保护开创了我国湿地保护先例,后来在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网络推广。此外,保护区还会进行人工生态修复,比如在浅水区种植植被等,丰富鸟类食物。

4月底,大、小西湖的水位比外湖高20至30厘米。(关禺 摄)
保护在推行,但过程和效果并不如意,张鸿提到了眼下保护区面临的多个难题。
“首要的问题是管理体制多头。”他说,完整的洞庭湖被分成几块进行保护,除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外,在洞庭湖的西(湖南常德境内)、南(湖南益阳境内)两处,也都分别设立了保护区,分别进行管理。
“法律保护也不到位,湿地保护没有立法,同时资金投入也不畅,保护区没有省政府的拨款,现在还主要靠项目经费支持。”张鸿说。
面对眼前的难题,张鸿呼吁整合现有分散的保护区,参考鄱阳湖综合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保护机构,并推动洞庭湖湿地管理办法等条例的立法,成立洞庭湖生态保护基金,通过社会融资来解决部分经费,欢迎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
最后,张鸿也对“个人能为洞庭湖做什么”提出了建议,我们正在开展“围绕一个洞庭湖,发展十个生态乡镇和生态学校,聘请百名协管员,发展千名志愿者,推动万户生态家庭”的“个十百千万工程”,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做我们的协管员和志愿者,共同营造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氛围,建立起社区共管平台。(文/刘文静)
科普链接:
长江三口,指淞滋口、太平口、藕池口,是长江荆江河段南岸三个依次排列的联通洞庭湖的泄洪道。
编辑:刘文静

今年的5月11日是第八个世界候鸟日

2013年的5月11日是第八个世界候鸟日。
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候鸟日,这个每年一度的活动是由《非欧亚迁移性水鸟协定》(AEWA)与《全球迁徙物种公约》(CMS)联合发起的,两个国际条约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管理执行,在2007年全世界有56个国家举行了庆祝活动,2008年的主题是“候鸟——生物多样性的使者”,2009的主题是“迁徙的障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鸟类是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趋势的最准确的表征之一,许多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生长着众多濒危动植物种,候鸟在每年循环往复的迁徙过程中穿越从候冻土地带和热带的广泛地区,通过保护候鸟和它们的生存环境,人类就能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候鸟日诞生于2006年,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候鸟日。

世界候鸟日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候鸟日 ,这个每年一度的活动是由《非欧亚迁移性水鸟协定》(AEWA)与《全球迁徙物种公约》 (CMS)联合发起的,两个国际条约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管理执行,在2007年全世界有56个国家举行了庆祝活动,2008年的主题是“候鸟——生物多样性的使者”。

2008年5月10日和11日是第三个世界候鸟日,世界各地举行的纪念活动将围绕主题“候鸟——生物多样性的使者”(Migrant Birds – Ambassadors for Biodiversity),提请人们关注候鸟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监测环境变化的意义。
世界候鸟日诞生于2006年,2009的主题是“迁徙的障碍”,除了自然的障碍,越来越多的人工建筑已成为候鸟迁徙的阻碍,如风电涡轮机,光污染,摩天大楼的窗户,通信塔和电力线等。纪录片放映结束后,大家对世界候鸟日的相关背景内容,以及如何帮助候鸟跨越障碍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讨论,总之,借世界候鸟日的机会唤起大家对迁徙候鸟的关注。

2013年岳阳“爱鸟周”活动在东洞庭湖采桑湖站举行启动仪式

4月1日上午,由湖南省林业厅、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年湖南省暨岳阳市“爱鸟周”活动在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桑湖观鸟长廊举行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以“美丽湖南、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形式, 陆续组织2013年湖南省暨岳阳市“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洞庭湖鸟类监测活动、洞庭湖爱鸟护鸟观鸟大型巡护活动、走进社区爱鸟护鸟观鸟大型宣传活动、环保自行车队伍观鸟比赛等活动,通过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和爱鸟护鸟志愿者近距离“进社区、进乡镇、进餐馆、进家庭”宣传爱鸟护鸟活动,并通过在岳阳举行的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拉开全省各市州及县市区开展的爱鸟周系列宣传活动,以期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鸟护鸟的良好氛围,肩负起保护好这些鸟类资源的重要责任。推动全社会掀起关爱自然、关爱湿地、关爱鸟类的热潮,营造全省保护生态、保护湿地、建设美丽湖南的良好氛围。

东洞庭湖小白额雁集 做迁徙前的操练

2013年3月30下午,东洞庭湖小白额雁集群上万羽,正在做迁徙前的操练,时而飞起,时而歇下。东洞庭湖冬季栖息的小白额雁占地球70%,他们来自北海道和俄罗斯。在迁徙雁类中他每年都是来得最早,回得最晚。
小白额雁全球不足30 000只,据统计,1999年在我国的东洞庭湖保护区达到近20 000只,占全球数量的60%,为全球小白额雁最主要的越冬地。2002年小白额雁被选为中国岳阳首届洞庭湖观鸟大赛的吉祥物。由于小白额雁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有些国家将小白额雁作为衡量环境好坏的指示物种。

东洞庭湖现受伤残疾不能北归白琵鹭、灰鹤

2013年3月27日12:03,一行四人民间环保志愿者在东洞庭湖保护区采桑湖拍摄,一只残疾的白琵鹭在头上盘旋,其右翅膀次级飞羽缺一,右脚跗趾以下无。白琵鹭大部分已经迁徙,残疾候鸟是无法长途跋涉迁徙的,估计这只白琵鹭是来洞庭湖遭到枪击残疾的,在他们头顶上盘旋了两圈,他投诉?他诉说?他抗议?无独有偶,随后,志愿者整理照片时又发现一只灰鹤残疾,失去右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