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腿斑秧鸡

红腿斑秧鸡 Red-legged Crake

科学分类:鹤形目 > 秧鸡科 > 斑秧鸡属
GRUIFORMES > Rallidae > Rallina fasciata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红褐色秧鸡。嘴短而腿红,头、背及胸栗色,翼及尾红褐色,腹部及尾下黑而具白斑,颏白。翼覆羽明显地具白点,飞羽具白斑。似斑肋秧鸡,但两肋及腹部的白色横斑粗大。
虹膜-红色;嘴-褐色;脚-红色。
叫声:繁殖季节于晨昏发出一连串响亮的鼻音pek,音程间隔半秒;也作缓慢的降调颤音。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东南亚、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及马鲁古群岛。有些亚种冬季迁至其分布区的南部。

花田鸡

花田鸡 Swinhoe’s Yellow Rail

科学分类:鹤形目 > 秧鸡科 > 花田鸡属
GRUIFORMES > Rallidae > Coturnicops exquisitus
描述:体甚小(13厘米)的点斑田鸡。上体褐色,具黑色纵纹及白色细小横斑;颏、喉及腹部白;胸黄褐色;两胁及尾下具深褐色及白色的宽横斑。幼鸟色更深。尾短而上翘。飞行时,白色次级飞羽与黑色初级飞羽明显。
虹膜-褐色;嘴-暗黄;脚-黄色。
叫声:喉鸣、尖叫及咯咯作叫;叫声似轻敲石头的声音。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南迁至日本南部及中国南部越冬。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罕见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多芦苇植被的地带。冬候鸟于江西鄱阳湖湿润草地及福建、广东的稻田;迁徙经中国东部。

肉垂麦鸡

肉垂麦鸡 Red-wattled Lapwing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鸻科 > 麦鸡属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Vanellus indicus
描述:体大(33厘米)的黑、白及褐色麦鸡。头、喉及胸中部黑色;耳羽具白色斑块;上背、翼覆羽及背部浅褐;翼尖、尾后缘及尾的次端斑黑色;翼斑、尾基尾尖及下体余部白色。嘴基上的红色肉垂使其得名。
虹膜-褐色;嘴-红色,端黑;脚-黄色。
叫声:告警时发出响而尖的叫声did-he-do-it, pity-to-do-it及ping的单音。
分布范围:波斯湾及印度次大陆至中国西南部和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atronuchalis为云南西部及西南部干燥开阔地区的地方性常见鸟。
习性:栖于开阔地区、农田、稻田、沼泽地及河滩。性警觉,以快速振翅的飞行显示告警。

灰头麦鸡

灰头麦鸡 Grey-headed Lapwing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鸻科 > 麦鸡属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Vanellus cinereus
描述:体大(35厘米)的亮丽黑、白及灰色麦鸡。头及胸灰色;上背及背褐色;翼尖、胸带及尾部横斑黑色,翼后余部、腰、尾及腹部白色。亚成鸟似成鸟但褐色较浓而无黑色胸带。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黄色。
叫声:告警时叫声为响而哀的chee-it, chee-it声,飞行时作尖声的kik。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日本;冬季南迁至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少量个体到菲律宾。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东北各省至江苏和福建;迁徙经华东及华中,越冬于云南及广东,偶见于台湾。通常不常见。
习性:栖于近水的开阔地带、河滩、稻田及沼泽。

距翅麦鸡

距翅麦鸡 Spur-ainged Lapuiing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鸻科 > 麦鸡属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Vanellus duvaucelii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明快黑、白及灰色麦鸡。喉黑,黑色的顶部具细长凤头,与头侧、背及胸部的灰褐色成对照。腹部、腰及尾下白色,初级飞羽、尾及腹中心块斑黑色。无肉垂。飞行缓慢吃力,翼角可见黑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偏绿。
叫声:响亮持续的did, did, did声, 有时接以上扬的did-did-do-weet, did-did-do-weet声;似肉垂麦鸡叫声但有不同。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印度东北部至中国西南部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为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海南岛的不常见留鸟。
习性:栖于河流沙滩及卵石滩。求偶时作精彩的旋转表演。

凤头麦鸡

凤头麦鸡 Northern Lapwing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鸻科 > 麦鸡属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Vanellus vanellus
描述:体型略大(30厘米)的黑白色麦鸡。具长窄的黑色反翻型凤头。上体具绿黑色金属光泽;尾白而具宽的黑色次端带;头顶色深,耳羽黑色,头侧及喉部污白;胸近黑;腹白。
虹膜-褐色;嘴-近黑;腿及脚-橙褐。
叫声:拖长的鼻音pee-wit。
分布范围:古北界;冬季南迁至印度及东南亚的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于北纬32°以南。
习性:喜耕地、稻田或矮草地。

小嘴鸻

小嘴鸻 Eurasian Dotterel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鸻科 > 鸻属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Charadrius morinellus
描述:中等体型(21厘米)而独具特色的鸻。以宽宽的白色眉纹向后交会于枕部并具狭窄的白色胸带为特征。繁殖羽为喉及上胸灰色,其下的狭窄黑白色横纹将栗色的下胸及两胁与黑色的腹部隔开。雌鸟色彩比雄鸟鲜艳。冬羽黯淡,腹部皮黄,但眉纹及白色胸带仍反差明显。头顶及背杂白色斑点。飞行时侧影胸深而翼长。
虹膜-深褐;嘴-近黑;腿-偏黄。
叫声:告警时作清亮而有节律的weet-weeh叫声,飞行时作深沉的 brroot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石楠丛生的地区;冬季南迁至地中海、波斯湾及里海。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阿拉图及塔尔巴噶泰山脉,在天山、内蒙古东北部及黑龙江北部有迁徙鸟过境记录。
习性:栖于荒芜山顶及多苔藓的苔原冻土带。

东方鸻

东方鸻 Oriental Plov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鸻科 > 鸻属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Charadrius veredus
描述:体型中等(24厘米)的褐色及白色鸻。嘴短。冬羽:胸带宽,棕色;嘴狭,脸偏白;上体全褐,无翼上横纹。夏羽:胸橙黄色,具黑色下边,脸无黑色纹。与金斑鸻、蒙古沙鸻及铁嘴鸻区别在腿黄色或近粉。一些年长鸟头部沾些白色。飞行时翼下包括腋羽为浅褐色。
虹膜-淡褐;嘴-橄榄棕色;腿-黄色至偏粉。
叫声:尖哨音kwink,上飞时重复响亮的chip-chip-chip。
分布范围:繁殖于蒙古及中国北方;冬季至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在内蒙古东部呼伦池周围和辽宁的荒瘠无树草原及沙漠中的泥石滩。迁徙经中国东部但不常见。
习性:于多草地区、河流两岸及沼泽地带取食。
注:过去作为红胸鸻C. asiaticus的同种处理(参见郑作新,1987)。

红胸鸻

红胸鸻 Caspian Plov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鸻科 > 鸻属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Charadrius asiaticus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褐色及白色鸻。嘴短,似东方鸻但体型较小,腿多灰色,分布区无重叠。
虹膜-深褐;嘴-近黑;腿-黄灰色。
叫声:响亮尖厉的kuwit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里海至亚洲中部天山;越冬在非洲。
分布状况: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及准噶尔盆地。种群数量稀少。
习性:繁殖在平坦的荒瘠地区,在矮草地及河流池塘边取食。
注:过去作为东方鸻同种。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 Greater Sand Plov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鸻科 > 鸻属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灰、褐及白色鸻。嘴短。与蒙古沙鸻区别在体型较大,嘴较长较厚,腿较长而偏黄色。除蒙古沙鸻外,与所有其他越冬鸻类的区别在缺少胸横纹或领环。繁殖羽特征为胸具棕色横纹,脸具黑色斑纹,前额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黄灰。
叫声:起飞时作低柔的颤音trrrt。
分布范围:繁殖由土耳其至中东、中亚至蒙古;越冬在非洲沿海、印度、东南亚、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新疆西部天山及喀什地区及内蒙古境内黄河拐弯处以北;迁徙经中国全境,少量鸟在台湾、广东及香港沿海越冬。
习性:喜沿海泥滩及沙滩,与其他涉禽尤其是蒙古沙鸻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