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鹅

大天鹅 Whooper Swan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天鹅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Cygnus cygnus
描述:体型高大(155厘米)的白色天鹅。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亚成体羽色较疣鼻天鹅更为单调,嘴色亦淡。比小天鹅大许多。
虹膜-褐色;嘴-黑而基部为黄;脚-黑色。
叫声:飞行时叫声为独特的klo-klo-klo声,但联络叫声如响亮而忧郁的号角声。
分布范围:格陵兰、北欧、亚洲北部,越冬在中欧、中亚及中国。
分布状况: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数量比小天鹅少。
习性:飞行时较疣鼻天鹅静声得多。
俗名:白鹅 大鹄 鹄 黄嘴天鹅 金头鹅 咳声天鹅 咳声天鹅 天鹅

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 White Swan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天鹅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Cygnus olor
描述:体大(150厘米)而优雅的白色天鹅。嘴橘黄色,前额基部有一特征性黑色疣突(雄鸟)。游水时颈部呈优雅的S形,两翼常高拱。幼鸟为绒灰或污白,嘴灰紫。成鸟在护巢区时有攻击性。
虹膜-褐色;嘴-橘黄;脚-黑色。
叫声:虽名为哑声天鹅,但受威胁时作嘶嘶声,也发出低沉的heeorr爆破声。
分布范围:欧洲至中亚,越冬于北非及印度。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少数湖泊中,包括中国东北的呼伦池,偶有在中国南部的越冬鸟记录。
习性:营巢于芦苇丛。飞行时振翅慢而有力,并作响亮哨声。越冬鸟结大群于湖泊或河流中。
俗名:白鹅 赤嘴天鹅 丹鹄(古名) 鹄 瘤鼻天鹅 瘤鹄 无声天鹅 哑(声)天鹅

白头硬尾鸭

白头硬尾鸭 White-headed Stiff-tailed Duck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硬尾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Oxyura leucocephala
描述:极易识别的矮胖型(46厘米)褐色鸭。尾硬而上翘或贴于水面。头黑白两色。雄鸟头白,顶及领黑,繁殖期嘴蓝色。雌鸟及雏鸟头部深灰。偶有第一春的雄鸟头全黑,嘴基明显膨大。
虹膜-近黄;嘴-雄鸟蓝色,雌鸟灰色;脚-近灰色。
叫声:常无叫声。雄鸟游聚一起竖起尾和颈作求偶炫耀时,咯咯低鸣并作管笛声。雌鸟作低沉粗哑叫声。
分布范围:地中海和西亚至中国西北。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特别稀少,现状不明。在新疆西部的准噶尔盆地及天山地区有过繁殖记录。近年零星个体曾见于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在湖北洪湖有过越冬记录。
习性:多栖于淡水湖泊。

栗树鸭

栗树鸭 Tree Duck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树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Dendrocygna javanica
描述:中等体型(41 厘米)的红褐色鸭。头顶深褐,头及颈皮黄色,背褐而具棕色扇贝形纹,下体红褐。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深灰。
叫声:飞行中发出悦耳的尖哨音seasick seasick。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大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繁殖于云南南部及广西西南部。夏季偶尔出现在长江下游、广东南部、海南岛及台湾。南迁至热带地区越冬。地区性常见种。
习性:结小群活动于湖泊、沼泽、红树林及稻田。属半夜行性。
俗名:泥鸭 啸鸭

日本叉尾海燕

日本叉尾海燕 Matsudaira’s Storm-Petrel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鹱科 > 叉尾海燕属
CICON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Oceanodroma matsudairae
描述:体型略小(25厘米)的深色叉尾海燕。似黑叉尾海燕但体型较大,近翼尖处有近白色块斑,系由初级飞羽白色羽轴而成。飞行较缓慢。
虹膜-深色;嘴及脚-黑色。
分布范围:繁殖于日本南部。冬季至中国南海、菲律宾及至印度洋北部。
分布状况:肯定经过中国水域。1993年8月21日在香港记录的4只鸟可能为此种。
习性:飞行较黑叉尾海燕显沉重。
注:可能与美洲黑叉尾海燕O. melania同种。

黑叉尾海燕

黑叉尾海燕 Swinhoe’s Storm-Petrel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鹱科 > 叉尾海燕属
CICON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Oceanodroma monorhis
描述:体小(20厘米)的深色海燕。全身体羽深褐,具明显的淡灰色翼斑,尾略分叉。
虹膜-深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在繁殖地上空飞行时发出吱吱叫声,于海上通常无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日本、朝鲜及台湾东北部岛屿;冬季向西迁徙至北印度洋。
分布状况:偶有候鸟见于山东、福建、广东及香港沿海海上。每年经过中国南海。
习性:飞行有特点而似燕鸥,在水面上多弹跳及俯冲,从不轻飞于水面。有时跟随船只。
注:可能与白腰叉尾海燕O. leucorhoa为同种。

白腰叉尾海燕

白腰叉尾海燕 Leach’s Storm-Petrel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鹱科 > 叉尾海燕属
CICON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Oceanodroma leucorhoa
描述:体小(20厘米)的深褐色海燕。翼明显后掠,叉形尾飞行时长于脚。腰两侧及尾上覆羽白色,臀深褐色,翼上大覆羽浅色斜纹明显。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色。
叫声:结大群繁殖时发出拖长音的purring声,但在海上通常无声。
分布范围: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
分布状况:偶见。黑龙江有迷鸟记录。
习性:飞行快而轻盈,在短暂滑翔及快速振翼之间向下俯冲。有时跟随船只。

烟黑叉尾海燕

烟黑叉尾海燕 Wilson’s Storm-Petrel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鹱科 > 烟黑叉尾海燕属
CICON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Oceanites oceanicus
描述:体小(17厘米)的小巧深褐色海燕。尾无叉,腰及尾下覆羽白色。两翼宽而短,翼的前后缘均缺少明显角度。尾短,飞行时脚伸出尾后。深色的飞羽及浅色的翼上下大覆羽成强烈对比。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黑色,蹼黄色。
叫声:群鸟进食时偶尔发出似麻雀般叽叽喳喳的抱怨声。
分布范围:基本上遍及全世界海洋。
分布状况:分布状况不确定。有记录见于中国南海,迁徙经过香港附近(Lamont,1992)。在香港水域出现的一些”白腰”的海燕可能为此种。
习性:单独或结小群活动。飞行低,振翼松散,不时作短暂滑翔,有时倾斜或翻滚。取食时,停于空中振翼或双脚下悬拍打水面。常跟随船只。

黑背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 Laysan Albatross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鹱科 > 信天翁属
CICON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Diomedea immutabilis
描述:中等体型(80厘米)的黑白色信天翁。特征为自颏至臀部为全白色,但翼上及背深色。翼下主要为白色,具深色边缘,覆羽具近黑色纵纹。眼及眼周深色。飞行时脚略伸出尾后。幼鸟似成鸟但嘴灰色较重。
虹膜-深褐;嘴-黄色,嘴端深色;脚-粉灰。
叫声:于海上通常无声。
分布范围:太平洋北部。繁殖于日本南部的小岛和夏威夷;分布于北纬30°~55°。
分布状况:冬候鸟,每年定期至日本南部海域。在中国尚无记录,但可能出现于中国海域。
习性:结群繁殖,常跟随船只找食废弃物

黑脚信天翁

黑脚信天翁 Black-footed Albatross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鹱科 > 信天翁属
CICON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Diomedea nigripes
描述:中等体型(81厘米),体羽多深褐色,仅嘴基、尾基部及尾下覆羽具狭窄白色。有些老年成鸟头及胸部褪成近白色。幼鸟似成鸟,但尾及尾下覆羽无白色。与短尾信天翁的幼鸟的区别在嘴及脚深色。
虹膜-褐黑;嘴-灰黑;脚-黑色。
叫声:于海上无声。
分布范围:北太平洋。繁殖于利瓦德群岛(Leeward Islands,与西印度群岛中的背风群岛同名–译注)、马绍尔群岛、约翰斯顿群岛及小笠原群岛。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甚稀少。常年见于台湾海峡。春季及冬季见于中国南海。
习性:结群繁殖。常跟随船只找食废弃物。常栖于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