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浮鸥

黑浮鸥 Black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浮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Chlidonias niger

描述:体小(24厘米)的近黑色燕鸥。翼下白色,与白翅浮鸥区别在于嘴黑,翼下白,两翼及腿部的灰色较深。冬季成鸟头及胸部的黑色消失,但头顶仍有黑色延伸至眼后,眼先具黑色小点,飞行时翼前的胸侧具一小块黑斑。尾较白翅浮鸥深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暗红。

叫声:短促带鼻音的尖叫kyeh,联络声为klit。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美洲,欧洲至里海及俄罗斯中部的淡水水体。冬季南迁至中美洲、南非及西非,漂鸟远至智利、日本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在中国极为罕见。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池地区可能也有分布。天津、北京、河北(北戴河)及江苏盐城等地有迷鸟记录。

习性:栖于沿海及内陆水域。比白翅浮鸥更喜海洋环境。飞行振翼快速而幅度大,嘴下垂。

白翅浮鸥

白翅浮鸥 White-winged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浮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Chlidonias leucoptera

描述:体小(23厘米)的燕鸥。尾浅开叉。繁殖期成鸟的头、背及胸黑色,与白色尾及浅灰色翼成明显反差;翼上近白,翼下覆羽明显黑色。非繁殖期成鸟:上体浅灰,头后具灰褐色杂斑,下体白。与非繁殖期须浮鸥的区别在白色颈环较完整,头顶黑色较少,杂斑较多,黑色耳覆羽把黑色头顶及浅色腰隔开。
虹膜-深褐;嘴-红色(繁殖期),黑色(非繁殖期);脚-橙红。

叫声:重复的kweek声或尖厉的kwek-kwek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南欧及波斯湾,横跨亚洲至俄罗斯中部及中国;冬季南迁至非洲南部,并经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偶至新西兰。

分布状况:不常见的季候鸟及冬候鸟。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东北及黄河拐角处;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北方;越冬于华南和东南沿海的较大河流及台湾和海南岛。主要分布在沿海,但可能进内陆至浸水的稻田。

习性:喜沿海地区、港湾及河口,以小群活动;也至内陆稻田及沼泽觅食。取食时低低掠过水面,顺风而飞捕捉昆虫。常栖于杆状物上。

俗名:白翅黑海燕 白翅黑燕鸥

须浮鸥

须浮鸥 Whiskered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浮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Chlidonias hybrida

描述:体型略小(25厘米)的浅色燕鸥。腹部深色(夏季),尾浅开叉。繁殖期:额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额白,头顶具细纹,顶后及颈背黑色,下体白,翼、颈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鸟似成鸟但具褐色杂斑,与非繁殖期白翅浮鸥区别在头顶黑,腰灰色,无黑色颊纹。
虹膜-深褐;嘴-红色(繁殖期)或黑色;脚-红色。

叫声:沙哑断续的kitt或ki-kitt声。

分布范围:繁殖在非洲南部、西古北界的南部、南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swinhoei为季候鸟,繁殖于中国的东半部;冬季南迁,有些鸟在台湾越冬。

习性:结小群活动,偶成大群,常至离海20千米左右的内陆,在漫水地和稻田上空觅食,取食时扎入浅水或低掠水面。

乌燕鸥

乌燕鸥 Sooty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terna fuscata
描述:中等体型(44厘米)的背黑色燕鸥。尾深开叉。似褐翅燕鸥,但上翼及背深烟褐色,无灰色后领环,白色的前额也不延伸成眉线。亚成鸟烟褐色,臀白,背及上翼具白色点斑成横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鼻音的ker-waky-wak,或wide-a-wake声。
分布范围:广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的热带海域。
分布状况:亚种nubilosa远离海岸,但偶见于中国东南部沿海、香港及台湾海上,尤其在台风后出现。
习性:海洋性鸟类,栖于远离海岸的洋面或多岩礁多沙岛屿。晚上跟随船只。飞行轻松优雅,逆风直插云天。

褐翅燕鸥

褐翅燕鸥 Bridled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terna anaethetus

描述:中等体型(37厘米)、背部深色的燕鸥。尾呈深叉形。成鸟:除翼上前缘及外侧尾羽白色外,上翼、背及尾均为深褐灰色,下体白。与乌燕鸥区别在狭窄的白色前额且狭窄白色眉纹延至眼后。幼鸟褐色浓重,头顶具褐色杂斑,胸灰色,背上具皮黄色横斑,比乌燕鸥幼鸟的点斑少,颈及胸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不连贯吠声wep-wep,告警声为沙哑的粗喘息声kee-errr-krr。

分布范围:广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分布于中国南沙群岛;夏季见于福建、香港、台湾及海南岛近海岸岛屿。

习性:栖于外海,仅在坏天气或繁殖季节才靠近海岸。不很合群,常单独或成小群。飞行优雅轻盈。从海面上捕食昆虫或鱼类。不善潜水。常栖于海面漂浮杂物上,晚上停栖船上桅杆。与黑枕燕鸥混群繁殖。

白腰燕鸥

白腰燕鸥 Aleutian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terna aleutica

描述:中等体型(34厘米)的燕鸥。具黑色的尖嘴。甚似普通燕鸥黑嘴的亚种,脸具白色条纹,把黑色头盔与灰色下体隔开,但翼下次级飞羽白色后缘之前具特征性深色横纹。越冬成鸟头顶及下体白色,与普通燕鸥的区别在嘴及腿较黑,体羽灰色重及特征性翼下斑纹。幼鸟:腿及下颚黯红,头顶及下体皮黄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刺耳的吱吱叫声eek eek似黑嘴鸥,飞行时发出似涉禽的叫声twee-ee-ee。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阿留申群岛及阿拉斯加;越冬于南方海域。

分布状况:罕见但可能为定期过境候鸟。1992年秋季在香港记录多达200只,此后每年均出现。

习性:飞行沉而有力,振翼稳重。群栖性。停栖时两翼上翘。

黑腹燕鸥

黑腹燕鸥 Black-bellied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terna acuticauda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栖于河流的燕鸥。尾深开叉。头顶黑色,嘴及腿橙红色。上体、腰及尾浅灰,下体白,腹部具特征性黑色块斑。冬季成鸟嘴端黑色,额具白色杂斑,腹部黑色块缩小或消失。与黄嘴河燕鸥的区别在体型较小,上体色淡,腹部黑色,嘴细,飞行轻盈。
虹膜-深褐;嘴-鲜艳橙红;脚-橙红。

叫声:飞行时不停地发出尖厉的krek krek声。

分布范围:南亚从印度河流域东贯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及泰国。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甚罕见。留鸟分布在云南西南盈江地区。

习性:群栖性。在流速缓慢的河流上下飞行,歇息于沙滩。逆风飞上猎食然后顺风而下再逆风飞回同一河流段。

普通燕鸥

普通燕鸥 Common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terna hirundo

描述:体型略小(35厘米)、头顶黑色的燕鸥。尾深叉型。繁殖期:整个头顶黑色,胸灰色。非繁殖期:上翼及背灰色,尾上覆羽、腰及尾白色,额白,头顶具黑色及白色杂斑,颈背最黑,下体白。飞行时,非繁殖期成鸟及亚成鸟的特征为前翼具近黑的横纹,外侧尾羽羽缘近黑。第一冬鸟上体褐色浓重,上背具鳞状斑。
虹膜-褐色;嘴-冬季黑色,夏季嘴基红色;脚-偏红,冬季较暗。

叫声:沙哑的降调keerar声,重音在第一音节。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美洲及古北界;冬季南迁至南美洲、非洲、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常见夏季繁殖鸟及过境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西北;longipennis于中国东北及华北的东部;tibetana于中国中北部、中部、青海及西藏。后两亚种迁徙时经华南及东南,包括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喜沿海水域,有时在内陆淡水区。歇息于突出的高地如钓鱼台及岩石。飞行有力,从高处冲下海面取食。

黑枕燕鸥

黑枕燕鸥 Black-naped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terna sumatrana

描述:体型略小(31厘米)而非常白的燕鸥。具形长的叉形尾及特征性的枕部黑色带。上体浅灰,下体白,头白,仅眼前具黑色点斑,颈背具黑色带。第一冬鸟头顶具褐色杂斑,颈背具近黑色斑。幼鸟:头侧及颈背灰褐,上体近褐而具皮黄及灰色扇贝形斑,腰近白,尾圆而无叉。
虹膜-褐色;嘴-黑色,嘴端黄色(成鸟),污黄(幼鸟);脚-黑色(成鸟)或黄色(雏鸟)。

叫声:尖厉的tsii-chee-chi-chip叫声,告警时为chit-chit-chitrer声。

分布范围:印度洋、太平洋西部沿海的热带岛屿及澳大利亚北部。

分布状况:定期但不常见的繁殖鸟及夏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南及华南沿海的海上岩礁及岛屿、香港、台湾、海南岛。中国南沙群岛也有分布。有些鸟冬季在海南岛附近及更南的海岛上越冬。

习性:喜群栖,与其他燕鸥混群,喜沙滩及珊瑚海滩,极少到泥滩,从不到内陆。

粉红燕鸥

粉红燕鸥 Roseate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terna dougallii

描述:中等体型(39厘米)、头顶黑色的燕鸥。白色的尾甚长而深叉。夏季成鸟头顶黑色,翼上及背部浅灰,下体白,胸部淡粉。冬羽前额白色,头顶具杂斑,粉色消失。初级飞羽外侧羽近黑。幼鸟:嘴及腿黑色,头顶、颈背及耳覆羽灰褐,背比普通燕鸥的褐色深,尾白色而无延长。
虹膜-褐色;嘴-黑色,繁殖期嘴基红色;脚-繁殖期偏红,其余黑色。

叫声:捕鱼时发出悦耳的chew-it(意为”嚼了它”),告警时发出沙哑的aaak声。

分布范围:大西洋的东部及西部、印度洋、中国海至澳大利亚北部和西太平洋。

分布状况:罕见季候鸟。亚种bangsi繁殖于福建、广东及台湾南部的海上岛屿;越冬于海上,偶见于中国南海。

习性:栖于珊瑚岩和花岗岩岛屿及沙滩,一般不常见。常与其他燕鸥混群。飞行优雅,俯冲入水捕食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