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奏洞庭

2017年5月10日,一群麋鹿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滩涂上活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日监测到自然野化麋鹿活动。每年3到5月是麋鹿繁殖期,东洞庭湖麋鹿种群在这一时期会集中在湿地滩涂活动。 1998年,湖北20多头圈养麋鹿因躲避洪水来到洞庭湖区,在此野化并繁衍生息。为了优化该麋鹿种群,2016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湖南省林业厅组织将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圈养的16头麋鹿引种放养到此,逐渐和洞庭湖本土麋鹿合为一群。目前洞庭湖野生麋鹿已达120多头,成为全国最大的自然野化麋鹿种群。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期待!长江江豚有望提升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

流泪的江豚 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9日讯(记者高宝燕)2017年5月9日上午9点,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的“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专题论证会”在上海启幕。

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安庆师范大学、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WBCF)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共议江豚升级保护大计。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代表《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技术报告》编制小组,向与会领导、专家、代表汇报长江江豚的种群变化、分布现状、种群发展预测、保护等级、保护价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详细分析长江江豚升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尽快将长江江豚的保护等级从目前的二级提升为一级。

与会专家经过热烈的质询与讨论,一致同意:长江江豚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是长江生态环境安全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基于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现状和长江大保护的迫切需要,按照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并参考国内外受胁物种等级及划分标准,长江江豚受胁等级应属“极危”,保护等级应为I级。建议应尽快将长江江豚从目前的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升级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跟着大雁去迁徙07号碑落地双鸭山市宝清县东升湿地保护区

  2017年4月27日,“美丽中国,让候鸟飞”大型公益活动“跟着大雁去迁徙”07号碑揭碑仪式在黑龙江宝清县东升湿地保护区隆重举行。本次揭碑仪式邀请了宝清县政府、宝清县林业局、黑龙江宝清东升湿地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七星河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尖山子乡政府及保护区周边的村委会。仪式中,宝清县野生鸟类保护中心理事长黄喜民和宝清县东升湿地管理局党委书记黄彦俭分别致辞表示这将是“依法保护候鸟,守护绿色家园”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新的起点!

2012年底,国家级浏阳经开区企业家、湖南省最美志愿者周自然发起了全球候鸟跟踪守护活动,在洞庭湖设立了01号终点标志。活动以网络为平台,用全民参与的方式,同步报道迁徙候鸟生存环境,以此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改善鸟类生存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目前,已在洞庭湖、鄱阳湖、呼伦湖、吉林珲春敬信湿地、黄河长垣湿地和渤海湾设立了6个迁徙标志。宝清县东升湿地保护区落地第7块石碑,同时,也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块。石碑作为大雁及其它候鸟迁徙中跟踪的途经标志,除了科学考察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改善鸟类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采编:朱作杰)

洞庭湖最大矮围开始拆除 恢复湿地生态调节功能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接纳四水,吞吐长江,境内共有湖州水域面积 175 万亩,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该市共修建矮围网围72处,总面积达16.78万亩,是全省拆围的重点县市。
省水利厅反映的矮围位于下塞湖,涉及益阳市沅江市与岳阳市湘阴县、汨罗市,面积 30000 余亩,堤身长度 21000米,涵闸 3 个,其中沅江市境内面积约 17000 亩,堤身 10000 米,涵闸 1 个。该矮围业主夏顺安,第十二届省人大代表,于 2010年 4 月与沅江市漉湖芦苇场签订承包协议,承包下塞湖进行开发,承包期限至 2040 年 3 月31 日。
沅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拆围工作,已于 2016 年底拆除辖区内全部 72 处矮围网围,功能性摧毁面积 16.78 万亩,拆除泥堤长度 65487 米,拆除钢丝、尼龙网片 323484 米,拆除钢、木等立柱161755 根,拆除闸口 91 座,提前 1 年完成工作任务,已通过省政府矮围网围考核验收。
2017年5月7日,我们将一起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坚固的下塞湖矮涵闸将实施爆破,这一盘踞洞庭湖多年、且是洞庭湖区最大的矮围宣告终结。

东洞庭:无人机首次监测到最大麋鹿群

2017年5月4日,岳阳市东洞庭湖注滋河口区域,一群野生麋鹿在觅食嬉戏。随着洞庭湖生态治理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目前,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已增至约120头。当天,湖南省林业厅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无人机应用项目,首次用无人机监测拍摄到洞庭湖区最大自然野化麋鹿群,共有62头,其中有今年新生幼鹿10头、去年3月野放的大丰麋鹿1头,这说明大丰野放麋鹿已与洞庭湖原有自然野化麋鹿成功融合。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张鸿 摄影报道

当天,湖南省林业厅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无人机应用项目,首次用无人机监测拍摄到洞庭湖区最大自然野化麋鹿群,共有62头。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张鸿 摄影报道

其中有今年新生幼鹿10头、去年3月野放的大丰麋鹿1头,这说明大丰野放麋鹿已与洞庭湖原有自然野化麋鹿成功融合。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张鸿 摄影报道

随着洞庭湖生态治理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目前,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已增至约120头。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张鸿 摄影报道

洞庭湖区将启动十大治理工程

红网长沙2017年4月22日讯(潇湘晨报 记者 罗雅琪 实习生 张璐)4月21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推进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今年将启动十大工程,即湘北水资源配置、河湖连通、重要堤防加固、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染治理、特殊水域与湿地保护、血吸虫病综合防控、四口水系综合整治。

截至去年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累计完成大中型沟渠疏浚5844公里、小微沟渠疏浚14538公里,整治农村重点塘堰1.5万余口;关停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4633户,清理水产养殖网箱1.6万口,清理河湖岸线3100公里,排查排污口482个。

根据此前召开的长江经济带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部署,今年5月底前,全面清理拆除洞庭湖区非法养殖矮围网围和洞庭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投饵投肥设施,拆除养殖网箱和围栏。11月底前将完成洞庭湖区内湖堤岸陆域水平纵深1000米、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源取水点周边陆域纵深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场(户)的关停和异地搬迁。

东洞庭湖举行2017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暨环洞庭湖春季水鸟调查启动仪式

3月2日上午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中心举行“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暨环洞庭湖春季水鸟调查启动仪式,岳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卢志平、岳阳市老科协会长肖建华为启动仪式致词,学生志愿者代表宣读倡议书。仪式上市委原副书记、老科协原会长罗传根、市政法委原书记、市关工委主任方贵吾为岳阳市天下洞庭研究院、保护洞庭湖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市委原副书记、市老科协会长赵协成宣布“2017’第四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岳阳市林业局局长何作云主持。

本次“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从2017年3月2日启动至2017年6月结束,主要以在华容县、君山区、岳阳市区、岳阳县、临湘市、汨罗市、湘阴县、屈原区等各县(市)区的主城区以及相关中小学校区举行东洞庭湖湿地保护科普宣传的图片、文字展,发放宣传册等科普巡展活动。
环洞庭湖春季水鸟同步调查从2017年3月2日至4日在东、南、西洞庭湖保护区以及横岭湖保护区,进行春季水鸟的种类、数量、栖息地状况以及人为干扰等情况进行同步调查。

莅临本次活动的还有市人大原副主任、市老科协会长彭泽霖、岳阳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李洪泽、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主任蒋勇、省市老科协、市关工委的老领导们、市林业局和东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的同志们、良心堡中学、采桑湖中心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新闻媒体朋友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岳阳市林业局、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岳阳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岳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办。

湖南打掉洞庭湖区一猎捕贩卖小天鹅犯罪团伙

新华社长沙2017年3月4日电(记者 周勉 明星)记者4日从湖南省森林公安部门获悉,岳阳市湘阴县近日打掉一猎捕、贩卖10余只小天鹅的犯罪团伙。目前16名涉案人员已到案10人。

湘阴县境内的横岭湖区是位于洞庭湖最南端的一块水草丰茂的天然湿地,也是每年候鸟迁徙往返的重要通道和栖息之地。小天鹅则是洞庭湖区较为常见的珍稀保护动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去年底,湘阴县森林公安民警经过走访调查,掌握到横岭湖一带存在非法猎捕、杀害、贩卖濒危野生动物小天鹅的行为,并对此立案侦查。公安民警掌握了这个犯罪团伙多名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从猎捕、杀害到贩卖野生动物一条龙的案件也逐渐浮出水面,被猎杀的野生候鸟包括丹顶鹤、小天鹅、野鸭、鹭类等,以小天鹅为主。

目前,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其中1人被刑事拘留,3人被批准逮捕,6人取保候审。另外6名在逃人员公安机关正调集力量展开抓捕。

18个“电子眼”监控汨罗江湿地公园 湿地保护开启新模式

2017年3月1日,投资近70万元的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通过测试,湿地公园“电子眼”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汨罗江湿地公园新装的高清摄像头
据了解,砂石局和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此次在汨罗江湿地由新市至磊石地段的河道沿岸安装了15个高清摄像头,加上之前在屈子祠、龙舟看台、磊石管理站这些重要保护区域安装的3个,目前共有18个“电子眼”对湿地保护区进行24小时监控。
在监控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影像和数据监控,可以观察现场环境实况,如有非法闯入、丢弃垃圾、私搭乱建、污染物乱排放、火情、水情等情况,工作人员能及时进行管理、处置,有利于公园内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打击滥捕和偷猎,防止侵占和破坏湿地资源等非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对加强公园内生态环境监测和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与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介绍,此次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立让湿地保护管理模式由“人防为主”变为“技防为主”,提升了湿地公园科学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了湿地公园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