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啄木鸟

大灰啄木鸟 Great Slaty Woodpecker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灰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Mulleripicus pulverulentus
描述:体型硕大(50厘米)而颀长的灰色啄木鸟。通体灰色,喉皮黄。雄鸟具红色颊斑,喉及颈略染红色。
虹膜 深褐;嘴-污白,嘴基及嘴端灰;脚 -深灰。
叫声:一种高声的,如woik woik的啼叫或嘶叫。
分布范围:印度北部至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harterti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西藏东南部高至海拔1000米的低山森林中为罕见鸟。
习性:在有其分布的地方为一种喧闹惹眼的鸟。喜半开阔的栖息环境。时以家庭为群一道喧哗。多取食于孤树,有时錾木声甚响。

黄嘴栗啄木鸟

黄嘴栗啄木鸟 Bay Woodpecker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噪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Blythipicus pyrrhotis
描述:体型略大(30厘米)啄木鸟。识别特征为体羽赤褐具黑斑,形长的嘴浅黄色。与竹啄木鸟区别在体羽具黑色横斑。雄鸟颈侧及枕具绯红色块斑。与栗啄木鸟的区别在于横斑更显浓重,嘴为浅黄色。亚种hainanus的背及臀部无黑色横斑。
虹膜-红褐;嘴-淡绿黄色;脚-褐黑。
叫声:沙哑的嘎嘎声。高声大叫 keek, keek-keek-keek, keek, keek音频稳但音程回落,恰似八声杜鹃。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华南地区、海南岛,以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普遍罕见,在海拔500~2200米的常绿林。指名亚种为云南及西藏东南部亚热带地带的留鸟,hainanus仅见于海南,sinensis在华南及东南部。
习性:不錾击树木。
俗名:黄嘴红啄[必鸟]

竹啄木鸟

竹啄木鸟 Pale-headed Woodpecker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竹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Gecinulus grantia
描述:体型中等(25 厘米)的红褐色啄木鸟,头淡皮黄色。上体纯红褐色为识别特征。与黄嘴栗啄木鸟区别在上体少黑色横纹。雄鸟前顶红色。亚种indochinensis头部橄榄金黄色,上体橄榄黄绿色,尾黑而基部橄榄色,下体橄榄褐色,雄鸟头顶及枕绯红。亚种 viridanus头浅皮黄,上体橄榄绿色沾红,尾绯红褐具浅栗色横斑,下体深橄榄绿色,雄鸟头顶及枕部玫红沾橘黄色。
虹膜 褐色;嘴-蓝白色;脚-橄榄色。
叫声:甚喧闹。不断重复带鼻音的联络叫声chaik-chaik-chaik…,粗哑的 cheereker-chereker-chereker急叫声似松鸦。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南部、缅甸北部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罕见。中国有三个亚种:viridanus于中国东南部;indochinensis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指名亚种在云南西部(盈江)。
习性:喜竹林及次生林,高可至海拔1000米。
注:有时作为竹啄木鸟G. viridis的一亚种。

大金背啄木鸟

大金背啄木鸟 Greater Flameback.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金背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Chrysocolaptes lucidus
描述:体型略大(31厘米)、色彩艳丽的啄木鸟。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鸟,但体型略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鸟顶冠黑色具白色点斑。
虹膜-浅黄色;嘴-灰色;脚-黑色。
叫声:响亮刺耳具爆破音的尖叫声,似特大蝉鸣。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guttacristatus为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西藏东南部高至海拔1200 米的地方性留鸟。
习性:喜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

金背三趾啄木鸟

金背三趾啄木鸟 Common Flameback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金背三趾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Dinopium javanense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浓艳的啄木鸟。脸部具黑白色条纹。雄鸟头顶及羽冠红色;雌鸟顶冠黑而具白色条纹;背及腰红色;上背及翼覆羽金色;胸具鳞状斑,羽白而缘黑。与大金背啄木鸟区别在仅有一道黑色颊纹,且仅有一后趾。
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仅三趾。
叫声:配偶之间发出粗哑的拖长颤音churrrr及chee chee小声叫,飞行时发出生硬的 kluuk?kluuk?kluuk声。
分布范围:印度、南亚及东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intermedium为西藏东南部及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开阔的低山林地及耕作区的一种不常见啄木鸟,高可至海拔1000米。
习性:成对活动,相互间召唤频繁;喜次生的开阔林地、人工林及院落。

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鸟

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鸟 Himalayan Flameback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金背三趾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Dinopium shorii
描述:体型略大(30厘米)啄木鸟。上体金色,腰红,形长的冠羽红色。脸部具黑白色条纹。与金背三趾啄木鸟难分,不同处为喉侧具两道黑色细纹,其中间部位褐色,而非一条黑色中央条纹。下体具明显的黑色条纹和鳞状斑。
虹膜-暗褐或绯红;嘴-近黑;脚-铅色或绿褐色。
叫声:同金背三趾啄木鸟。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和缅甸西部。
分布状况:在西藏东南部可能为留鸟。在中国尚无记录,但出现于有争议的印度东北部地区高可至海拔700米。
习性:同金背三趾啄木鸟。

灰头绿啄木鸟

灰头绿啄木鸟 Grey-headed Woodpecker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绿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Picus canus
描述:中等体型(27厘米)的绿色啄木鸟。识别特征为下体全灰,颊及喉亦灰。雄鸟前顶冠猩红,眼先及狭窄颊纹黑色。枕及尾黑色。雌鸟顶冠灰色而无红斑。嘴相对短而钝。诸多亚种大小及色彩各异。雌性sobrinus头顶及枕黑色。雌性tancolo及kogo顶后及枕部具黑色条纹。
虹膜-红褐;嘴-近灰;脚-蓝灰。
叫声:似绿啄木鸟的朗声大叫但声较轻细,尾音稍缓。告警叫声为焦虑不安的重复kya声。常有响亮快速、,持续至少1秒的錾木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印度、中国大陆及台湾、东南亚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并不常见,但广泛分布于各类林地甚或城市园林。中国记有10个亚种:biedermanni于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山;jessoensis于东北;zimmermanni于华北东部;guerini遍及北方其他地区;sobrinus于东南部;hainanus于海南岛;tancolo于台湾;sordidor于西藏东南部及西南;hessei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南部;kogo于西藏东部及青海。
习性:怯生谨慎。常活动于小片林地及林缘,亦见于大片林地。有时下至地面寻食蚂蚁。
俗名:海南绿啄木鸟 黑枕绿啄木鸟 黄喯打木 黄啄木 火老鸦 绿喯打木 绿啄木鸟 山啄木 山

红颈绿啄木鸟

红颈绿啄木鸟 Red-collared Woodpecker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绿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Picus rabieri
描述:体型略大(30厘米)的绿色啄木鸟。识别特征为头顶、枕、领及髭须纹均红。雌鸟头顶暗绿色。与雌花腹啄木鸟区别在腰色暗淡,下体无特征。
虹膜-淡褐;嘴-灰色,端色深;脚-近灰。
叫声:尖叫,錾木有声。
分布范围:老挝及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在云南东南部(河口)为地方性留鸟。
习性:见于低山原始林及次生常绿林。

鳞腹绿啄木鸟

鳞腹绿啄木鸟 Scaly-bellied Woodpecker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绿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Picus squamatus
描述:体大(35厘米)的绿色啄木鸟。识别特征为浅色的下体上黑色鳞状纹明显。雄鸟头顶及羽冠绯红;近白色的宽眉纹其上下缘黑色;颊近白;髭须黑;腰黄。雌鸟色暗,顶冠黑而杂灰。尾羽具黑色及白色横斑而有别于花腹啄木鸟及鳞喉啄木鸟。
虹膜-红至粉色;嘴-角质黄色,端灰;脚-黄绿。
叫声:风铃般悦耳的klee-gu声;偶有拖长的鼻音cheenk 声,10~15秒重复一次。錾木声响而颤。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
分布状况: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区(吉隆县)。
习性:飞行起伏。取食于树上及地面。成对或以家族群活动。

鳞喉绿啄木鸟

鳞喉绿啄木鸟 Streak-throated Woodpecker

科学分类:形目 > 啄木鸟科 > 绿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Picus xanthopygaeus
描述:中等体型(29厘米)的绿色啄木鸟。腰黄,顶冠红,颊灰。与灰头啄木鸟的区别在于具白色颊纹,腹部具绿色鳞状斑。雌鸟顶冠黑色。
虹膜-粉白而内圈红;嘴-灰色,嘴侧黄色;脚-淡灰绿。
叫声:相当安静。发出似假声的单音,錾木有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为云南西部开阔的低地林中非常罕见的留鸟。
习性:比大多数啄木鸟占域性强,食物多为蚂蚁及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