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鹃

紫金鹃 Violet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金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hrysococcyx xanthorhynchus
描述:体小(16厘米)的紫罗兰色(雄鸟)或铜绿色(雌鸟)杜鹃。雄鸟:头、胸及上体紫罗兰色,腹部白色具绛紫色横条纹。雌鸟:眉纹及脸颊白,下体白色具铜色条纹,头顶偏褐色,上体余部铜绿色。
虹膜-红色;嘴-黄而嘴基红(雄鸟),上颚黑而嘴基红(雌鸟);脚-灰色。
叫声:高音调的kie?vik, kie?vik声,常在爬高飞行时发出;也作尖而悦耳的颤音,音调下降但速度加快。
分布范围:东亚、东南亚、大巽他群岛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非常罕见的低地留鸟。亚种linborgi见于云南西部(维西)及南部(西双版纳);指名亚种于西藏东南部。
习性:喜林缘地带、院落及人工林而非原始林。性怯,在树枝间悄悄移动捕食昆虫,或斯文地栖于无遮掩的高树顶鸣叫。

翠金鹃

翠金鹃 Asian Emerald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金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hrysococcyx maculatus
描述:体小(17厘米)的亮绿色杜鹃。雄鸟:头、上体及胸亮绿色,腹部白色具绿色横条纹。雌鸟:头顶及枕部棕色,上体铜绿,下体白色具深皮黄色横斑。亚成鸟头棕色,顶具条纹。飞行时翼下飞羽根部具一白色宽带。
虹膜-红褐;裸露眼圈-橙黄;嘴-橙黄;脚-黑色。
叫声:响亮的吱吱哨音。
分布范围:繁殖在东南亚的北部,冬季南迁至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上至海拔1200米的低地森林及次生林中的不常见留鸟及夏季繁殖鸟。繁殖于四川南部、湖北及贵州;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及海南岛为留鸟。
习性:叫声可辨,悄然在树顶取食。

八声杜鹃

八声杜鹃 Plaintive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acomantis merulinus
描述:体小(21厘米)的灰褐色及棕色杜鹃。成鸟:头灰,背及尾褐,胸腹橙褐色。亚成鸟:上体褐而具黑色横斑,下体偏白而多横斑,似栗斑杜鹃成鸟但无过眼线。
虹膜-绯红;嘴-上黑下黄;脚? 黄色。
叫声:哀婉的哨音tay?ta?tee, tay?ta?tee,速度音高均升,有时晚上能听见。另种叫声为两三个哨音减弱为一连串下降的pwee, pwee, pwee, pee?pee?pee?pee声。
分布范围:印度东部、中国南部、大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及季节性候鸟,上至海拔2000米。亚种querulus繁殖于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及福建;在海南岛为留鸟。
习性:喜开阔林地、次生林及农耕区,包括城镇村庄。常被小型鸟群围攻。叫声熟悉于耳,但却难见其鸟
俗名:八声喀咕

栗斑杜鹃

栗斑杜鹃 Cuckoo Banded Bay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acomantis sonneratii
描述:体小(22厘米)的褐色多横斑型杜鹃。成鸟:上体浓褐,下体偏白,全身满布黑色横斑,具明显的浅色眉纹。亚成鸟:褐色,具黑色纵纹及块斑而非横斑。
虹膜-黄红色;嘴-上嘴偏黑,下嘴近黄;脚-灰绿。
叫声:尖而有韵的四声叫,声如smoke?yer?pepper,与四声杜鹃的四声叫之区别在较快,较压抑,四声不够清晰分明。繁殖期叫声为升调的四个慢声,接以3~6个两三个音节的快音,音调上升至突然停止;也发出tay?ta?tee的叫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婆罗洲、苏门答腊及附近岛屿、爪哇和菲律宾。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四川西南部及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罕见低山鸟,上至海拔900并偶至1200米。
习性:喜开阔的林地、林边、次生灌丛及农耕区。常闻其声不见其鸟。

小杜鹃

小杜鹃 Lesser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uculus poliocephalus
描述:体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具横斑。上体灰色,头、颈及上胸浅灰。下胸及下体余部白色具清晰的黑色横斑,臀部沾皮黄色。尾灰,无横斑但端具白色窄边。雌鸟似雄鸟但也具棕红色变型,全身具黑色条纹。眼圈黄色。似大杜鹃但体型较小,以叫声最易区分。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黄色。
叫声:哨音的叠叫,声如”that’s your choky pepper”,重音在choky上,上调,稍停后接下调的choky pepper。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度、中国中部及日本;越冬在非洲、印度南部及缅甸。
分布状况:不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吉林南部、辽宁及河北至四川、西藏南部、云南、
广西、海南岛及东部省份。迁徙经过中国东南部包括海南及台湾。在喜马拉雅山脉见于海拔1500~3000米,在北方于海拔较低的地区。
习性:似大杜鹃。栖于多森林覆盖的乡野。
俗名:催归 阳雀 阴天打酒喝

中杜鹃

中杜鹃 Oriental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uculus saturatus
描述:体型略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及两胁多具宽的横斑。雄鸟及灰色雌鸟胸及上体灰色,尾纯黑灰色而无斑,下体皮黄色具黑色横斑。亚成鸟及”hepatic”雌鸟上体棕褐色且密布黑色横斑,近白的下体具黑色横斑直至颏部。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鸣声也有异。棕红色型雌鸟与大杜鹃雌鸟区别在腰部具横斑。
虹膜-红褐色;眼圈-黄色;嘴-角质色;脚-橘黄色。
声音 :音为四声而无调。似戴胜叫声但常有带喉音过门的kkukh,有时后面还接着一连串平静的bu bu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至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另有数亚种作为留鸟见于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相当常见。夏季繁殖于海拔 1300~2700米的丘陵山地。亚种horsfieldi繁殖于中国西北及东北,南至北纬32°;亚种saturatus繁殖在北纬32°以南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
习性:隐于林冠的鸟种。除春季繁殖期叫声非常频繁外很难见到。
俗名:中喀咕

大杜鹃

大杜鹃 Eurasian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uculus canorus
描述:中等体型(32厘米)的杜鹃。上体灰色,尾偏黑色,腹部近白而具黑色横斑。”棕红色”变异型雌鸟为棕色,背部具黑色横斑。与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虹膜黄色,尾上无次端斑,与雌中杜鹃区别在腰无横斑。幼鸟枕部有白色块斑。
虹膜及眼圈-黄色;嘴-上为深色,下为黄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的标准型kuk?oo声,通常只在繁殖地才能听到。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大陆,迁徙至非洲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夏季繁殖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亚种subtelephonus在新疆至内蒙古中部;指名亚种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北、陕西及河北;fallax在华东及东南,bakeri在青海、四川至西藏南部及云南。
习性:喜开阔的有林地带及大片芦苇地,有时停在电线上找寻大苇莺的巢。
俗名:布谷 郭公 获谷 喀咕 尸(?)鸠

 

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 Indian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uculus micropterus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偏灰色杜鹃。似大杜鹃,区别在于尾灰并具黑色次端斑,且虹膜较暗,灰色头部与深灰色的背部成对比。雌鸟较雄鸟多褐色。亚成鸟头及上背具偏白的皮黄色鳞状斑纹。
虹膜-红褐;眼圈-黄色;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绿;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的四声哨音’one more bottle’,不断重复,第四声较低,常在晚上叫。
分布范围:东亚、东南亚、菲律宾、婆罗洲、苏门答腊并附近岛屿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海拔1000米以下低地林的常见夏季繁殖鸟。见于中国东北至西南及东南。在海南岛为留鸟。
习性:通常栖于森林及次生林上层。常只闻其声不见其鸟。
俗名:光棍背钮 光棍好过 花喀咕 花喀咕 快快割麦 豌豆八哥 印度喀咕

棕腹杜鹃

棕腹杜鹃 Hodgson’s Hawk-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鹰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Hierococcyx fugax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青灰色杜鹃。尾具黑褐色横斑,胸棕色。比鹰鹃小,与其他鹰鹃区别在上体青灰,头侧灰色,无髭纹(幼鸟除外)而腹白。枕部具白色条带,颏黑而喉偏白,尾羽具棕色狭边。亚种nisicolar胸棕色具白色纵纹。枕部无白色条带,尾上无狭窄棕色边,且体型较小,叫声有异。
虹膜-红色或黄色;嘴-黑色,基部及嘴端黄色;脚-黄色。
叫声:叫声特别,为带咝音的持续gee-whizz或fe-ver声,重复约20次(nisicolar),或为三音节ju-ichi, ju-ichi叫声(hyperythrus)。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日本及中国东北,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的南部越冬;在泰国南部及马来半岛为留鸟。
分布状况:亚种hyperythrus繁殖于东北各省,越冬于华南及东南亚。亚种 nisicolar繁殖在中国北纬32°以南,越冬在东南亚。
习性:喜森林及落叶林,越冬于常绿林。
注:一些著者将北方杜鹃(hyperythrus)作为单独一种。

鹰鹃 Large Hawk-Cuckoo

鹰鹃 Large Hawk-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鹰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描述:略显型大(40厘米)的灰褐色鹰样杜鹃。尾部次端斑棕红,尾端白色;胸棕色,具白色及灰色斑纹;腹部具白色及褐色横斑而染棕;颏黑色。亚成鸟:上体褐色带棕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近黑色纵纹。与鹰类的区别在其姿态及嘴形。
虹膜-橘黄色;嘴-上嘴黑色,下嘴黄绿色;脚-浅黄色。
叫声:繁殖季节发出pi?peea或brain?fever的叫声,速度及音调不断增高至狂暴高潮。
分布范围:为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菲律宾、婆罗洲及苏门答腊的留鸟。冬季见于苏拉威西及爪哇。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中国西藏南部、华中、华东、东南及西南和海南岛的不常见夏季繁殖鸟;一些为云南南部及海南岛的留鸟。偶见于台湾及河北。
习性:喜开阔林地,高至海拔1600米。典型的隐于树冠的杜鹃。
俗名:大鹰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