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清湖行动”启动并将持续三个月  

  2016,9月25日,洞庭湖清理整治非法捕捞联合执法行动(以下简称“清湖行动”)在岳阳市举行启动仪式。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韩旭出席。
此次洞庭湖“清湖行动”于9月25日开始,至12月下旬结束,历时3个月,由农业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同组织开展,由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联络,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负责具体落实,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政府、环洞庭湖18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湖南省农业、公安、交通、工商、林业、水利、广播电视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实施。
“清湖行动”期间,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组织执法船艇在洞庭湖区持续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力捕捞、拖网捕捞、机械吸螺等非法捕捞行为,清理取缔电捕网(器)、吸螺机械、机动底拖网、矮围、围堰、网围、迷魂阵等“绝户网”和非法作业方式,严厉查处制造、销售、使用禁用渔具和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涉渔“三无”船舶,依法追究违法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袁延文介绍,洞庭湖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经济鱼类的种苗基地、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华鲟、江豚等水生生物的主要繁衍和栖息地。保护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湖南省委、省政府及环湖各级人民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洞庭湖的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已在洞庭湖区建立了1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持续开展了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矮围网围清理和非法捕捞整治专项行动,洞庭湖渔业资源衰减趋势得到明显遏制。但由于水面宽阔,历史遗留问题众多等因素,洞庭湖区非法捕捞现象仍较为突出。开展洞庭湖“清湖行动”,通过部省联合、部门联动和集中整治,推动形成对非法捕捞高压严打、清理取缔的态势,建立健全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渔业部门牵头落实、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各界理解拥护的清理整治非法捕捞工作长效机制。

汨罗湿地:砂场蜕变公园之路


美丽的汨罗江湿地风光
红网汨罗站2016年9月11日讯(分站记者 欧阳林 彭晓 通讯员 李昔艳)9月10日上午,秋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向缓缓流淌的汨罗江。湿地办主任的彭奎霞站在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龙舟看台边,手指从新市方向慢慢指到西边,再往北,足足比划了大半个圆圈。
那大半个圆圈便是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这里从2009年12月底起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地,沿着汨罗江,全长43.6公里,总面积达近300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2800余公顷,“相于近30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彭奎霞说,沿江风光带和江边的湿地大草原都只是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狭长地带的一小部分。
今年8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文《国家林业局关于2016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明确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
短短数字,道不出6年来汨罗建设湿地公园的辛酸;但这国家级称号,却标注了汨罗这张生态牌的价值。
近日,记者深入探访了湿地公园的蜕变之路。
昔日:湿地就是砂场
2008年以前,这片沿汨罗江蜿蜒向西北延伸的湿地,除了与屈子祠隔江相望的那片自然生态大草原,基本没有任何湿地的影子。

汨罗江河道整治前

汨罗江河道整治后
“因汨罗江矿产资源丰富,砂石利益诱惑大,汨罗江沿线有48个砂场。”一直在林业系统工作的彭奎霞记得,湿地当初的绿地几乎被砂堆代替。“就拿现今倚江而建的沿江风光带来说,以前完全就是砂石带,到处砂堆林立,河床被挖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那时候,湿地的生态功能几乎丧失,灾难的伏笔似乎也一步步凸显。”汨罗湿地管理局负责人湛爱新,在林业部门也工作了多年,他同样清楚地记得,2008年以前,人们对湿地的概念非常模糊,其保护湿地的意识淡薄。“水质恶化、杂草丛生,不少鸟类只短暂停留,从未久驻……”
一边是经济利益与行业生存,一边是绿色生态,但显然,汨罗市委、市政府更倾向于后者。当年,保护湿地被纳入汨罗生态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中,相关部门也向国家林业局递交了建设湿地公园的申请报告,并邀请中南设计院专家为湿地建设“量身打造”。
2009年12月底,这一大片湿地,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试点之一。自此,一场关于恢复与保护湿地的保卫战持续拉开。
今朝:湿地变身公园
“以新市码头处为起点、汨罗江沿线为主线,将湿地划分为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区、湿地科普宣教展示区、湿地休闲游览区、综合管理服务区5大区域。”彭奎霞表示,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试点之一后,汨罗决定全面“拯救”湿地。

湿地公园一景
火力最猛的当属“保卫汨罗江,保护母亲河”行动。“这需要下大功夫。”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最难对付的就是沿线48个砂场。因经济利益的驱使,砂石老板个个反对,他们甚至联合起来叫板政府。但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利用强硬措施与创新办法“双重火力”,将沿线48个砂场全部取缔。
与此同时,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接踵而至。成立专门领导班子,专职管理机构,湿地管理站,室内宣教中心,安装宣传标牌,购置生物多样性监测设备,建设污水处理厂,植树造林;“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湿地讲座进校园”“湿地夏令营”“我热爱的这片湿地”摄影大赛等宣传活动;发出倡议,号召志愿者沿着汨罗江捡拾垃圾;大力开展禁捕、禁猎、禁牧、禁止滥采乱挖等专项整治活动……
强有力的保护与恢复行动,让先前的“湿地就是砂场”来了一场彻底的蜕变。如今,漫步汨罗江边,湿地公园的人工、自然生态为汨罗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
未来:破坏湿地者将受法律严惩
2016年8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文《国家林业局关于2016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明确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

湿地公园宣传长廊
“验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湛爱新表示,后期的保护和管理将严格按照“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实施,认真打好保护湿地公园这张生态牌。
然而,即便再努力,湿地仍然挡不住“破坏者”的脚步。禁采实施,但偷采现象屡禁不止;湿地大草原上,砂堆林立,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游客肆意露营、烧烤也比比皆是,放牧的牛羊,成群结队……
“为何破坏不止?原因有多重。”湿地办工作的人员纷纷表示,“湿地之殇”依然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湿地保护多头管理,且无法可依。“农业、水务、国土资源、旅游、畜牧、环保等10余家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一块湿地里的各个资源要素。”“虽然在《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都有湿地保护等字样,但究竟怎么保护,破坏了怎么处罚,都没有明确的定论。”
此外,因湿地管理局没有执法权,目前,汨罗湿地管理局工作人员只能进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文字交办和督办。
可喜的是,9月7日汨罗市人大例会上,与会人员通过了一份《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成立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综合协调领导机构,由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承担办公室的具体工作,其他部门及周边乡镇加强协作,共同保护湿地。
管理办法还明确,将对汨罗江水体、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连贯性,湿地环境完整性,生态文化等进行保护;对湿地公园上的土地利用进行严格限制,严禁在湿地上开展各类商业性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将依法对当事者进行处罚。
《管理办法》的出台,无疑给湿地保护带来了更多的福音。我们期待,汨罗能真正走出一条稳健持续的湿地保护之路……

岳阳2家湿地公园获封“国字号” 全国仅有66处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刘海军 汪蓉)日前,全国66处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名单出炉,湘阴县“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位列其中。该湿地公园位于湘阴县城南侧,以毗邻的洋沙湖—东湖为主体,涵盖邻近的湘江城区段,总面积1525.9公顷。域内共有植物565种、动物19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分别达20种和16种。早在2009年,该县即启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几年时间累计投入资金3亿余元,恢复和重建湖面岸线15公里,建设人工生态岛屿4个,兴建监测点12个、监测带3条。同时,关闭沿江、沿湖污染企业29家,拆除畜禽养殖场450余家,周边水排放均达国标。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时段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关心湿地、了解湿地、爱护湿地。目前,湿地公园周边打造南泉寺、左宗棠文化园等多处旅游景点,发展生态农庄10余家,2015年接待游客突破6万人次,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又讯(记者 杨超 通讯员 单琳)记者近日获悉,2016年8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文《国家林业局关于2016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林湿发【2016】107号),明确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于2009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规划建设单位,规划总面积2954.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812.24公顷,包括汨罗江干流汨罗段及其周边部分区域。公园共分为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传与文化展示区、休闲游览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是集湿地保护保育与修复,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单位深挖历史文化,突出生态保护,加强科研监测与巡护,公园生态环境与功能区建设成绩显著。5月24日,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来汨对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评估验收。据了解,2016年全国共有90处试点公园参加验收,其中通过验收66处,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名列其中。

湖南省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成立

新华网长沙2016年8月17日电 2016年8月10日,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在岳阳成立。

麋鹿是一种草食动物,与牛、马、驴、麋一样,属于偶蹄类动物,通过化石炭检测分析,历史上曾有达氏、晋南、蓝田、双叉和台湾种五个亚种,岳阳麋鹿属达氏麋鹿种群,也是唯一的幸存亚种。

麋鹿俗称“四不像”,面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由于食源广泛,体型宠大,性情温顺,一时间成为了人类和其它肉食动物首选的攻击目标,以致于慢慢消失,成为国际极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此次会议由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会员投票选出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委员会成员,会议结束后,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所有成员一同前往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科技馆,参观并了解了湿地珍稀物种的生存现状。(梁戈)

高洪水位下 守护生态家园——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救护受灾麋鹿纪实

“蜂蜜和牛奶的是麋鹿宝宝喜欢的饮食搭配,我们5月份从红旗湖区域把脚受伤的它带回来,现在小宝宝恢复得很好,能自由行走了。”2016年7月20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丁字堤保护站,志愿者、麋鹿保护协会会长李政一家人正在给一头不到三个月的小麋鹿喂奶,他们一边忙一边对记者说。
华容县团洲乡团东村村民徐松辉家中的墙上,一张盖着乡政府公章的《团洲乡麋鹿入境避难值班守护安排表》特别引人注目。记者在表上看到,7月3日至8日,徐松辉夫妇等6人每天三班倒,轮流负责麋鹿的食源保障、隔离保护。
洞庭湖水位上涨,防汛工作如火如荼进行,高洪水位下生活在东洞庭湖一带的麋鹿生存状况如何?怎样保障它们不受伤害?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竭尽全力救护受灾麋鹿的故事,奏响了抗洪救灾中一段动人旋律。
高洪压境 科学救助
7月3日,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水位上涨至32.5米,进入警戒水位;6日,城陵矶水位达到34.29米,超警戒水位1.79米;8日,城陵矶出现洪峰水位34.47米。
湖水的不断上涨,让洞庭湖边逐水草而居的麋鹿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它们被逼上梁山,开始转兵“高地”。“每年涨水季节,栖息地被淹没,麋鹿群就会向南迁徙,找寻高地。有时水涨太高,它们便会上岸,在附近农场短暂休憩。这种适应水位的技能,是洞庭湖麋鹿独有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副局长高大立说,“为提高大家对麋鹿的保护意识,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沿湖大堤安装宣传牌、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协调麋鹿损坏农作物区域的协调。每到这个季节,我们经常会接到村民电话举报,比如麋鹿偷吃玉米、田里庄稼被麋鹿踩踏,我们都会做好应急预案,和村民们打好招呼,力求保护好麋鹿。”
7月5日中午12点左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麋鹿保护协会、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接到渔民的电话,渔民在岳阳县与沅江交汇处发现3头麋鹿在水中游动被困。到达现场后,他们立即对麋鹿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检查,所幸三头麋鹿都健康状况良好。为了尽量减少野生麋鹿受到人为干预,现场人员给麋鹿喂了一些食物,补充了一些水分后,将麋鹿运送到附近一处地势较高,比较安全,食物丰富的陆地上安置。
麋鹿生活有何规律?高大立娓娓道来:“麋鹿喜欢集群生活,栖息于林区、灌丛和沼泽,它们亲水,会游泳。为了降温,它会像水牛一样,在泥水里打滚。它们5月进入繁殖季节,次年3月产仔。我们要知其习性,方能科学救助!”
北斗卫星 定位导航
“洞庭湖的自然野化麋鹿群数量已经上升到了120多头,加上今年3月来自江苏大丰、放归洞庭湖的16只麋鹿,洞庭湖的麋鹿家族正变得越来越壮大。”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鸿告诉湘声报记者,通过长期的人工定点观测和无人机监测,目前东洞庭湖有2个主要的麋鹿繁殖群,分别栖息在注滋河口与红旗湖,其中注滋河口的种群数量大于红旗湖种群数量。2015年底,调查组在注滋河口的苔草地记录到41头麋鹿,这也是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一群。
6月29日清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组织采桑湖站站长易飞跃、科技科科长刘向葵、管护员王强与林业局森保科干部谢文峰,前往监利寻麋鹿。监利县林业局干部带他们对接三洲乡派出所;民警带他们深入老百姓中调查,跑了3个地方,最后在一片稻田找到了麋鹿。见麋鹿安好,大家这才安心返回。
怎么能这么精准地追寻呢?易飞跃解释道:“今年3月,给11头麋鹿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这是其中1头,所以我们能按图索骥。”
“抗洪抢险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要保护国宝麋鹿啊!”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说。7月2日,他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召开麋鹿保护专题会议,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制订了《高洪水位自然野化麋鹿保护应急预案》。
据悉,保护区启用协管员网络,并结合巡护监测实行全方位的麋鹿救护行动。截至目前,保护区与志愿者们共救护麋鹿16头。
爱心守护 搭建家园
“如何为麋鹿搭建家园,让他们在高洪水位下依然有一处可栖息的家园。”这是近段时间赵启鸿一直思考的问题。
麋鹿上岸后在农田内活动并出现系列社区矛盾,高洪水位引发麋鹿受伤、受困需救护等诸多麋鹿保护新状况,保护区积极探索麋鹿保护新举措,并提出了麋鹿避难所建设方案。目前,省林业厅已对麋鹿避难所建设作了相应批复,保护区正在积极筹建中。“进入汛期后,高洪水位下麋鹿上岸进入社区,以及洪水导致麋鹿受伤、受困等情况日益增多。在不受洪水影响的区域,通过建设包括麋鹿食源补给地、救护站等在内的麋鹿避难所,是解决高洪水位麋鹿保护的理想措施。”张鸿介绍,东洞庭湖栖息的麋鹿,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没有人工干预的自然野化麋鹿种群,该种群的研究和保护,对全球麋鹿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今年3月3日,国家林业局和湖南省林业厅组织引种放归大丰麋鹿,更是对该区域内麋鹿基因交流和种群复壮的科学性尝试。因此,东洞庭湖的麋鹿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担负了最前沿的科学保护麋鹿的使命。
目前,保护区调研后认为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丁字堤管理站西边,岳阳监狱与君山区柳林洲交界处适合为麋鹿搭建家园。麋鹿避难所的建设规划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洞庭之滨,呦呦鹿鸣。记者眼前浮现着在烟波浩渺,满目青绿中,麋鹿四蹄生风,奔向水草丰美的湖区深处的画面,愿在大家的守护下,鹿舞大泽,呈现别样的美景!
文/图 本报记者 徐 颖

国家三级保护鸟类长趾滨鹬首现东洞庭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每年例行的夏候鸟调查,是对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摸底调查项目之一。除了夏候鸟调查,还同步开展鱼类、麋鹿及植被等调查摸底工作。“长趾滨鹬在中国主要为旅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中国,越冬于印度、东南亚、菲律宾至澳大利亚。在洞庭湖发现长趾滨鹬停留,是它们在迁飞过境中积蓄能量。”19日,在麻糖镇春风村,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科科长刘向葵,发现了在此停留的长趾滨鹬。该鸟夏羽头顶棕色,具黑褐色纵纹,清晰的白色眉纹;脚和趾褐黄色,黄绿色或绿色。趾较长,明显比其他滨鹬长。中趾的长度常常明显超过嘴长;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汨罗江湿地引来白鹭舞翩跹

(记者 谢 凌 李 婷 通讯员 周 敏)“那不是白鹭吗?你们看它们又回来了!”连日来,在汨罗屈子祠镇的田间地头,不时聚集着一群群“白衣天使”,数百只白鹭在这一带的田野觅食、飞舞,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21日中午,记者在农科村田间发现,白鹭尤其多,即使走近它们,也不会“惊起一滩鸥鹭”,田野间,白鹭时而结群翩翩起舞,时而停靠田间中觅食,时而悠闲地栖息在绿树上,一幅悠然自得的宜人景象。
“我们的环境好,白鹭才会来做客。”当地一村民说,白鹭已经好多年没来过这里了,今年5月份开始,白鹭陆续来到这里,一开始只有几只,后来渐渐地多了起来。
“白鹭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只有空气质量够清新,水质够清洁,气候适宜,白鹭才会来。”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近年来,政府重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得到良性循环,田间的青蛙、小鱼逐渐多了起来,村民的护鸟意识也在不断增加,为白鹭及其他候鸟栖息觅食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治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 八百里洞庭将风采重现

“湖广熟,天下足”,地跨湘鄂两省的洞庭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而这昔日的美誉,在发展中却成为沉重的包袱:生产方式粗放的畜禽水产养殖业给洞庭湖区造成了沉重的环保压力,湖区流域养殖业的污染治理摆上各级政府的案头。

“必须转方式调结构,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以产业转型促进生态发展,实现洞庭湖区环境友好的养殖业新格局。”从中央到地方,畜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号角在洞庭湖流域吹响,处在核心区的湖南省岳阳县、津市市、郝山区和湖北松滋市等县市率先行动,打响了治理畜禽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战役。

建设“米袋子”和“菜篮子”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给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沉重压力

洞庭湖区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动物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具有重要的生态保障功能。多年来,建设“米袋子”和发展“菜篮子”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洞庭湖区污染源的重要来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湖南省96.7%的国土面积属洞庭湖水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湖’。”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说。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的“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份额大,粮食占1/3,肉类占1/4、水产品占1/2,担负着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供应的重大责任。

因岳阳楼而闻名天下的岳阳市,地处湘北,濒临洞庭湖,该市所辖的岳阳县是全国生猪百强县和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养殖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4%。近年来,畜禽水产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养殖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也日益严重,成为影响城乡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

作为传统的养殖业大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县养殖产业“低、小、散”,单体养殖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岳阳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柳卫平说,全县年出栏3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户有3564个,分散在全县14个乡镇。有些养殖场存在直排现象,少数业主实施投饵投肥,有3.37万亩精养鱼池出现轻度养殖污染,有2.1万亩湖泊、水库水质富营养化。

同样,湖北省荆州市公安、洪湖、监利、石首、松滋、江陵、荆州区、沙市区等8个县(市、区),全部位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该区域畜牧业以生猪、家禽为主,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492.6万头,占全省生猪出栏的1/10,位居全省第四。其中松滋、公安、监利是生猪调出大县。

“养殖总量大、密度高,加之湖区水网交错、地下水位高,一些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养殖废弃物渗入地下水、流入洞庭湖,给湖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压力。”袁延文说。

而粪污处理难度加大,资源化利用能力不足是洞庭湖区养殖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据估算,松滋市每年产生畜禽粪便168万吨左右。由于人工及运输成本增加,普通农田使用畜禽粪尿、沼渣沼液相对减少,一些未经治理的畜禽场容易形成污水渗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很多养殖场重生产轻环保,对粪污处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普遍不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局部养殖污染投诉事件逐年增加。

保障洞庭湖的生态功能,畜禽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今年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启动了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在内的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湖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周边水土净美、养殖环境优美、畜产品安全味美的“三美”湖北绿色畜牧业。

“必须群策群力,打赢洞庭湖区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说。转方式,调结构,减总量,减排量,一系列治理方案措施迅速出台。最近,持续飙升的生猪价格,让在洞庭湖流域养了十几年猪的岳阳县柏祥镇明淑村的邹售粮心里乐开了花。

但到他家养殖场查看粪肥处理情况的人陆续不断,让他感觉到养殖场粪肥处理带来的压力,他说:“要趁养猪赚钱的机会,加大投入把粪肥搞好,搞得好村民没意见。”

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农业部就出台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以洞庭湖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

从今年2月开始,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推动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农业部先后派出多个调研组赴湖北、湖南两省,专题调研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和粪便综合利用问题,深入了解洞庭湖区禁养区划定、生猪粪便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使用等情况,谋划调整优化洞庭湖区生猪养殖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路径,形成了“两调两减”试点方案。今年农业部计划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100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选择10个县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工作,在洞庭湖养殖区选择4个县先行开展生猪养殖布局调整试点。

5月17日,农业部在湖南省岳阳市组织召开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工作会议,分析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面临的形势,部署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岳阳县、津市市、赫山区、松滋市4个试点县,正式打响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

与此同时,湖北、湖南省针对洞庭湖区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紧锣密鼓地出台。湖北制定下发了《湖北省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技术规范》(试行),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发布了《湖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4-2020)》,从生态健康和池塘标准化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现代渔业发展的新举措,并列入了《湖北省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内容,规划在沿洞庭湖县市大力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特色水产养殖。规划到2017年40%养殖湖泊、水库退出人工养殖,到2020年全部退出人工养殖。

地处洞庭湖区的荆州市出台了《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荆州区域)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了《荆州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粪污治理目标任务、治理范围、实施步骤、治理措施及工作要求。各地按照要求,制定方案、组织专班,调查摸底,“一场一册”,筹集资金,有序推进。

湖南省加强顶层设计,近几年省政府相继印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将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列为省政府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湘江污染防治“一号重点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推进和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内容之一。突出重点,全面启动洞庭湖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相继出台了《湖南省“十三五”时期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报告》《2015-2020年洞庭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决定从今年起实施洞庭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十大工程”“五大行动”,涉及养殖业的有“洞庭湖养殖环境整治”和“洞庭湖河湖围网养殖清理”两大专项行动。3月2日,湖南省“五大行动”启动会召开,省政府与洞庭湖区的三市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发布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制机制建设。

在各级政策措施不断加压下,像邹售粮这样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已经意识到,加大粪肥处理的投入,严格治理粪肥污染,将是猪场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种养结合、牧渔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全面普及,沼气配套、有机肥生产等粪污综合利用工程大面积推广,谁养殖谁污染谁防治的理念已经在洞庭湖区深入人心。

走进位于岳阳县新墙镇进塘村的枫树湾畜牧公司,一个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养猪模式展现在眼前,该基地将生态养殖、沼能利用和有机种植链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以粪肥为原料建设1800立方米的沼气池,向周边村1038户供气,将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种植水果、水稻、蔬菜和水产养殖,生猪粪污处理率和资源利用率达到100%,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种养结合的特色生产产业链。位于筻口镇朱仑水库旁的岳阳胜奇畜牧有限公司,建设了污水处理中心、有机肥厂和大型绿色种植基地,致力于打造种养结合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记者在猪场门口碰见了在朱仑水库钓鱼的岳阳市民毛照荣,他告诉记者,他5年前就在这里钓鱼,以前水库的水质不好,鱼也不好,现在水质好多了,钓鱼的人多,赶上周末人更多。

邹售粮所在的岳阳县柏祥镇是传统养猪大镇,占全县百万头出栏的1/5,300头左右的养殖户有80-90多家。“养猪一定要把粪肥处理好”,在村里已经形成共识。邹售粮养殖场的干粪除了自己家地里用一部分外,都给村里种葡萄、蔬菜等大户,基本能够消纳完。他家有一个50立方米的沼气池,记者采访时正赶上中午,邹售粮的老伴正在用沼气做午饭,蓝色的火苗伴随着香喷喷的炒菜,让人几乎闻不到猪场的味道。同村的许春波说,明淑村养猪的多,家家都有沼气池,基本闻不到味,养殖户都知道粪肥不能乱排,每家除了自家利用外,村里没养猪的有沼气池的拉去用一些。

柳卫平说,岳阳县积极搭建种养对接平台,推广“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林”等农牧结合、种养平衡模式,目前全县有60余家规模养殖场建设了就地消纳场所和设施,有100余家养殖场户与各种种植基地开展种养合作,基本实现了粪污就地消纳。到2017年底前,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全部关停退出或异地搬迁;违规网箱养殖、围网养殖设施和东洞庭湖各类矮围全部清理拆除。

湖北省积极指导养殖户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实施干清粪、雨污分离等先进的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粪污排放量。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行“农牧结合,还田利用”。全省初步建立了自我消纳、基地对接、集中收集处理等三种不同的农牧结合运行机制。目前,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82万个,配套建设有粪污储存设施设备的有3.1万个,占比64.3%;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有2.5万个,占比51.9%;利用畜禽粪便转化生产有机肥的厂家有293个。

湖南省继2013年划定湘江干流及一级支流距岸1000米以内为畜牧禁养区后,最近还把洞庭湖内湖沿岸1000米、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周边1000米以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范围内及城乡居民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全部统一划定为禁养区。去年,仅湘江干流沿岸禁养区退出了规模养殖场2273个,退养栏舍面积86.3万平方米。

湖南省还将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备案管理,备案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地址、畜禽品种、养殖规模、疫病防控、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等内容。省财政每年从相关财政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资金用于现代畜禽养殖示范园建设、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改造,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在“十三五”期间每年支持建设20个左右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全省种养结合、牧渔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全面普及,沼气配套、有机肥生产等粪污综合利用工程大面积推广,养殖污染防治设施不断完善,逐步推广普及“养殖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的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模式。截至目前,湖南有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86个、省级畜禽示范场520个,累计完成3.2万个养殖场的升级改造,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切实提升。

放眼整个洞庭湖区,一场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推进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运行模式正在陆续展开,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态势已经拉开,不久的将来八百里洞庭湖将重现昔日的风采。

卫星监测: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明显增大

中国天气网讯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16年5月11日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有明显变化:洞庭湖水体面积为1589平方公里,与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增大73%,比1998年同期增大36%;鄱阳湖水体面积为3530平方公里,与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增大37%,比1998年同期增大33%。

  2016年5月11日洞庭湖水体面积与1998年同期变化图

2016年5月11日鄱阳湖水体面积与1998年同期变化图

受伤麋鹿被困洞庭湖中岛 岳阳武警官兵驾船救助

  官兵精心呵护两只受伤的麋鹿。

红网岳阳2016年5月14日讯(通讯员 姜炜 陈安乐 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13日下午,武警岳阳市支队船艇大队官兵接到东洞庭湖保护区的求救电话,有两只受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被困在洞庭湖中的扁山,因洞庭湖风大浪急,请求大队派船只前往救助。

接报后,武警支队船艇大队大队长王业虎立即将情况向支队值班室报告,经同意后迅速组织官兵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救助。在到达事发地点后,为避免受伤麋鹿二次受惊吓,武警官兵小心的靠上前,而后把两个小家伙轻轻地抱上船去,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转运,两只受伤的麋鹿成功带到大队。在岸上等候多时的指导员卢安将早已准备好的鲜牛奶喂给两只小麋鹿补充营养,并联系专业医生到现场进行初步诊断和包扎。在大家的爱心呵护下,两个小家伙病情已稳定,正准备接受下步治疗。

据现场渔民介绍,原来这两只小麋鹿是在野外活动时受伤,后受到人类活动的惊吓,与鹿群走散,被发现时已伤势严重,不能动弹了。如不及时救助,它们俩将会难以生存。

目前,两只受伤的小家伙已被送往岳阳市保护区救助站进行深入的治疗,待它们早日康复,将重回放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