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共享碧水蓝天”洞庭湖观鸟赛在岳阳隆重举行

2017年12月8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湖南省林业厅、岳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共享碧水蓝天”为主题的2017′洞庭湖观鸟赛在“中国观鸟之都”——湖南省岳阳市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3支观鸟队伍汇聚洞庭湖。

洞庭湖吞长江纳四水,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珍稀鸟类理想的越冬地和栖息地,被誉为“鸟类的天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2年举办中国首届洞庭湖观鸟大赛至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200余支队伍参加了洞庭湖观鸟赛,数十万人(次)走近了洞庭湖,了解了洞庭湖,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洞庭湖,也为制定洞庭湖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强力的支撑。观鸟赛为洞庭湖新增了100余种鸟类分布新纪录,共同见证了洞庭湖的生态变化与科学保护发展的历程,并为岳阳市获得了“中国观鸟之都”、“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生态城市”荣誉称号和生态名片。

本届观鸟节由观鸟赛,由开幕式、观鸟赛队伍交流会、观鸟赛、湖南湿地水鸟调查培训班、观鸟赛答辨与评奖、观鸟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等活动。

爱地球,爱自己。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环境多样性极其丰富,目前监测记录到的鸟类有16目61科345种,其中全球濒危物种小白额雁就占全球种群的70%以上,吸引了国内外观鸟爱好者。观鸟观自然,观鸟节为公众参与洞庭湖湿地保护和观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冬季到洞庭来看鸟,充分展示湿地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和独特优势,唤起人们爱鸟护鸟、保护湿地的意识并充分体现湿地资源与文化的价值,进一步推动岳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洞庭湖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GEF官员长沙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周灿英女士介绍洞庭湖项目。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2017’洞庭湖观鸟赛的举行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公众爱鸟护鸟意识,引导广大公众树立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的生态道德观,激发公众爱护野生动物的热情,是保护迁徙候鸟和洞庭湖湿地的有力举措。让我们共同携手同护绿水青山,共享碧水蓝天!

超过20万只候鸟抵达鄱阳湖越冬 珍稀白鹤翩翩起舞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周小平 通讯员 刘向葵)初冬季节,行走在东洞庭湖采桑湖,辽阔的沼泽地上,远处滩涂一大群水鸟忽而栖息,忽而飞舞,一瞬间遮天蔽日,呈现蔚为壮观的景象。昨日,日前结束的越冬水鸟迁徙初期同步调查报告显示,本次共调查到越冬水鸟共7目12科57种1273210只,其中东洞庭湖51种99258只,在全湖越冬水鸟中占绝对优势。
11月20日至21日,越冬水鸟迁徙初期同步调查工作启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组成9个调查组,在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横岭湖四地87个监测点位进行了为期2天的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看,今年来洞庭湖越冬的水鸟呈现出濒危度高数量多的特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科参与本次调查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调查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中华秋沙鸭、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等5种136只,“其中中华秋沙鸭一次就监测到10只,这在洞庭湖还是首次”。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小天鹅、白琵鹭、灰鹤、白枕鹤、白额雁等5种。
在洞庭湖监测到的57种1273210只水鸟中,东洞庭湖有51种99258只,特别是作为国际重要湿地,有黑鹳、白琵鹭、反嘴鹬等13种水鸟的数量达到了其迁飞路线种群的1%,这也是衡量国际重要湿地的重要标准,比如,黑鹳监测到43只,监测到反嘴鹬5000多只,远远超过迁飞路线种群的1%的标准,即1只和1000只。
不用说,雁鸭是洞庭湖最庞大的水鸟群体。本次调查本次监测到雁鸭水鸟有6万多只,占到监测总数的52%,其次是鸻鹬类,占到监测总数的28%。由此来看,洞庭湖的越冬水鸟还是以雁鸭类和鸻鹬类为主。洞庭湖开阔的湿地里,有丰富的苔草、水草和鱼类,最适合雁鸭生活。也正是雁鸭类水鸟的存在,让这片湿地生态更为稳定。
最常见的是豆雁,身体灰褐色,嘴甲的前部有蚕豆大小的黄色斑块,很好辨认。灰雁的嘴是漂亮的品红色,鸿雁的嘴是黑色,喉部羽毛是白色。斑嘴鸭嘴部特征与豆雁相似,只是斑块的颜色是浅黄。罗纹鸭的脸上有一抹绿色,飞羽隆起,披着一身“小波浪”。绿翅鸭从眼开始有一条宽阔的绿色带斑,一直延伸至颈侧。
随着隆冬季节的到来,环境日渐改善的洞庭湖生态大泽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水鸟。据悉,将于12月8日启幕的2017洞庭湖观鸟赛,将有来自北京、辽宁、山东、重庆、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国内12支观鸟队,另有一支国际观鸟队,在东洞庭湖湿地争锋,只为一睹在此栖息越冬的候鸟

2017洞庭湖观鸟赛报名通知

各地观鸟机构、各位鸟友:
洞庭湖观鸟赛自2002年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为进一步促进公众观鸟活动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届洞庭湖观鸟赛拟于2017年12月8日至10日在湖南岳阳举行,现将报名信息通知如下:
一、活动日程
12月8日,观鸟赛队员报到,开幕式
12月9日,观鸟赛,观鸟赛队伍交流会,评奖
12月10日,颁奖与闭幕式
二、参赛队伍
1、本届观鸟赛拟接受12支队伍报名参赛;
2、每一观鸟队伍4名成员,其中1名领队
3、各观鸟队中至少需有1名成员具3年以上观鸟经验
4、各队至少需备1台单筒望镜和1台双筒望远镜
三、参赛费用
各队至岳阳市往返交通等费用自理,参赛期间在岳阳市的食宿等由组委会统一安排。
四、报名时间与方式
1、报名时间:2017年11月15日至11月25日;
2、报名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鸿,邹毅
联系电话: 0730-8639473,13873061721
报名邮箱:623044169@qq.com
3、报名队伍确认时间:2017年11月28日
洞庭湖欢迎各位鸟友踊跃报名参赛,期待与鸟友们相聚、切磋、交流!

洞庭湖观鸟赛组委会
2017年11月15日

首批越冬候鸟抵达东洞庭 12月初可观万鸟齐飞

初冬,水鸟蹁跹的东洞庭。

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大批野生水禽和候鸟栖息繁殖。

在东洞庭湿地上奔跑的自然野生麋鹿种群。组图由岳阳市旅外侨办提供

  红网时刻11月13日讯(通讯员 张耀华 记者 姚冶)初冬,气温渐渐下降,洞庭湖的水位也慢慢退下,今冬首批越冬候鸟已抵达东洞庭湖湿地。

12月8日到10日,2017年岳阳洞庭湖观鸟赛即将举行。预计在12月初,东洞庭湖这个“候鸟天堂”即将迎来超过十万只的候鸟过冬。

记者11月10日在岳阳市东洞庭湖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看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野鸭、大雁、白鹭等十几种千余只野生水禽和候鸟栖息繁殖。在这里,鸟儿时而探入水中捕鱼捉虾,时而在水面上嬉戏游玩,时而在空中翩翩飞舞,采桑湖湿地成了鸟儿栖息的乐园,形成人、鸟、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大景观。

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国际鸟类重要的越冬地。1982年,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内记录到鸟类346种,其中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都在这里栖息。经过多年来的保护及治理,东洞庭湖保护区内水草茂盛,渔类资源增长,鸟类企稳回升,生态环境正在稳步好转,栖息地质量明显改善。在封闭管理的带动下,保护区通过系列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麋鹿、鸟类等珍稀物种在内的数量提升十分明显。

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自然野生麋鹿种群已从10余年前的不足10头,增加到了现在的近60头,鸟类也从200多种增加到了346种,数量从10余万只增加到了17万多只。

湿地治理好了,生态环境也好了,鸟儿也逐渐多了。如今的岳阳,不仅仅是在湿地,在城区也能随时见到鸟群从空中飞过。

近日,住在岳阳市政府家属区的邵阿姨说,经常看到一群一群的鸟儿从这里飞过,叽叽喳喳,给小区增添了自然趣味。邵阿姨说,以前在农村老家见到这么多鸟儿并不稀奇,现在住在城市,见到鸟儿,人们也都挺爱惜的。

今年的2017年岳阳洞庭湖观鸟赛举办在即,两年一届的观鸟盛会再度开启。本次观鸟赛为期3天,12月8日观鸟赛开幕式,12月10日观鸟赛闭幕暨颁奖。设置有小白额雁奖(优胜奖)、白鹤奖(最佳组织奖)、火烈鸟奖(最新发现奖)、小天鹅奖(最佳参与奖)、白尾海雕奖(最佳发现奖)等奖项。

昔日致富先锋,今成生态“黑手”!杨树正被赶出洞庭湖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黑杨作为一种丰产林被广泛引进洞庭湖周边区域。90 年代至21 世纪初,洞庭湖保护区内杨树种植达到高峰期。

种杨树的最大好处就是成材快,轮伐期短。3 到4 年可以间伐作为纸浆料,5 到8 年就可以集中砍伐供家具和建筑加工。

然而,这种杨树在洞庭湖区域即将被全部清理掉。

原因是,杨树被确定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的“幕后黑手”。

2017年11 月1 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相关会议,正式发出了打好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

9个省直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专项整治措施,祭出“杀手锏”,确保“九龙治水”真正治好水,努力还洞庭湖“一湖清水”。

针对杨树破坏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生态多样性问题,省林业厅专门印发了《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杨树清理工作方案》,要求至2020年底,让在洞庭湖内扎根了近30 年的杨树彻底销声匿迹。

杨树的是与非

“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杨树的品种以欧美黑杨为主。”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陈红长告诉湘声报记者,由于欧美黑杨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木质纤维长,上世纪80年代至21 世纪初,洞庭湖保护区内洲滩湿地上都种上了杨树。到整治前,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杨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9 万亩,其中核心区内约9.5 万亩。

华容县某苗圃负责人李宝林介绍,相比其他树木,杨树生长极为迅速,胸径年均增长量可以达到5 厘米左右,年树高增长量最高可以达到5米。从经济角度看,杨树是一种比较受市场欢迎的木料。

杨树给种植户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暗地里却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陈红长说,杨树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都比较大,杨树在洲滩的大面积种植,加速了洲滩湿地的旱化,让周边其它植物得不到充分的光照养分。杨树很快就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同时大规模种植杨树之后,对保护区范围内的鱼类肥育场和鸟类栖息地也造成了破坏。

  “ 洞庭湖保护区内洲滩上大规模种植杨树,是造成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沅江市林业局湿地管理站站长万献军说,栽种杨树后,越冬候鸟的栖息地也被参天蔽日的杨树林所挤占,一些湖区很难找到候鸟踪迹。

“在过去,杨树的是是非非很难讲清。”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一名工作人员说,当初引进欧美黑杨时,不同部门甚至同一部门里还存在两种声音,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多数持反对意见,而一些地方政府和营造林部门则是支持态度。在当时急需发展地方经济的大背景下,大面积推广种植杨树显然更适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可以提高湖区森林覆盖率,又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国家木材短缺的问题,还能给地方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3年时间全面清除

 

今年7 月底,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在向湖南省委、省政府反馈督查情况时,特别提出了“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严峻”这一问题,并要求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将问题整改到位。

按照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林业厅针对欧美黑杨破坏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生态多样性问题,专门印发了杨树清理工作方案。

陈红长介绍,按照工作安排,今年12 月31 日前,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杨树将全部清理到位,同时,对种植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杨树,立即组织开展生态评估,制定出缓冲区、实验区内杨树清理退出方案,争取到2020 年底之前,完成缓冲区、试验区内杨树清理工作和防护林、兴林抑螺林(林业血防林)的树种调整,并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逐步恢复退化湿地,实现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与杨树彻底说再见,还洞庭湖湿地、洲滩原来的面貌。

目前,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已清理核心区内杨树9200 亩、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清理核心区内杨树400 亩、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清理核心区内杨树3000 亩。

陈红长表示,为防止整治反弹,接下来,林业保护部门将定期开展洞庭湖区域湿地面积、生态质量、生物多样性状况监测,并发布监测评价报告,将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大对相关部门和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县市区政府的考核力度。

洞庭故乡,我又回来了

中外观鸟爱好者欣赏洞庭湖上的百鸟冬之舞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 婷 实 习 生 姜赛男 图/ 姚 毅)进入初冬,气温渐渐下降,洞庭湖的水位也慢慢退下。东洞庭湖,这个“候鸟天堂”即将迎来超过十万只的候鸟过冬。昨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透露,今冬首批越冬候鸟已抵达东洞庭湖湿地。预计在12月初,东洞庭湖将再现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

迁徙是候鸟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本能反应。一年又一年南来北往的迁徙中,它们要面对人类的干扰、湿地的退化等种种因素的考验。为了确保候鸟等野生动物安全栖息和迁徙,我市东洞庭湖保护区不定期开展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清网行动”,严查使用网捕、毒药等恶劣手段乱捕滥猎候鸟等违法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渔民变身为候鸟保护者,志愿者化身为生态守卫者,保护区为候鸟的到来,全面清理障碍迎接“贵客”。

织劳安全防护网,候鸟越冬安无忧

多年前,东洞庭湖湖区湿地候鸟保护工作没有真正启动,不少社会阶层和群众对湿地、候鸟的认识是片面模糊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候鸟是野生资源,打鸟捕鸟无关紧要,逢年过节猎鸟吃鸟成为习惯。

为了扭转这种野蛮行为,我市通过设计和挖掘宣传题材,并利用爱鸟周、湿地日、观鸟节等专题节日,邀请媒体大势宣传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了浓厚的保护氛围。此外,还借助名人效应,扩大宣传影响。近年来,先后到过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参观考察的有国际知名的湿地鸟类专家,也有各级党政的领导,还有社会公众人物。2006年,邀请了赵忠祥参加观鸟节活动,并授予他为洞庭湖湿地保护大使,通过名人效应,影响社会,打造精品。

渔民变成了候鸟保护者。近年来,东洞庭湖保护区还通过聘请渔民担任资源保护监管员,聘用有影响、有威望的干部群众组建资源保护联防队伍等措施,在湿地资源保护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保护区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加强湖区巡逻督查,发现案件及时侦破,公审公判了一批大案要案,有力地打击了犯罪,震慑了犯罪分子。

此外,为了让这些候鸟安全越冬,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十大重点工程”也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岳阳拆除东洞庭湖湿地非法矮围65处、15万余米。

如今的东洞庭湖湖区,保护工作走进了群众心田,保护理念植根于社会土壤,保护氛围融入了巴陵大地。

保护湿地原生态,让越冬候鸟住一个“好家”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岳阳市境内,面积190300公顷,保护区为洞庭湖的一部分,受长江和湘、资、沅、澧诸水系的水量周期升降影响,形成了水、沼泽、浅滩和低岸等复杂的自然地形。洪水带来的营养物质沉积,又给水生动植物繁衍提供了条件。 为了加快湿地的恢复,近年来,保护区重点开展四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湿地保护基础设施,有效恢复湿地面积1733公顷,新建2800平米宣传教育中心和400平米野生动物繁殖和救护中心,安装了远程监控电子系统和宣教等设备。通过该项目,保护区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有效改善。

此外,还积极争取中国环科院每年向保护区投入40多万元,用于江豚、麋鹿、鱼类、鸟类、植被和东方田鼠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该项目的实施,有力弥补了保护区在多项物种监测方面的空白。

保护区内大小西湖及壕沟是东洞庭湖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在保护区的推动下,2001年岳阳市第四届常委会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东洞庭湖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决议》,明确将大小西湖及壕沟“划为封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在2005年市政府常务会上通过了“关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理权属调整问题”,确定大小西湖及壕沟管理权属归保护区。2006年市政府以《通告》(岳政告[2006]5号)形式,确定大小西湖及壕沟实施封闭管理。

自大小西湖及壕沟划为封闭管理区以来,保护区成立了专门的封闭管理办公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科学开展水位调控,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行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小西湖封闭管理的成功经验还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入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的经典十大案例之一,在我国的湿地保护行业广泛推广。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有机生态产业的发展,和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代表的国际合作示范。保护区积极主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紧密联系并保持良好的合作,保护区将继续加强与湿地国际、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广泛交流,打造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保护与发展全面推进,稀有候鸟成洞庭湖常客

11月10日,记者来到洞庭湖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野鸭、大雁、白鹭等十几种千余只野生水禽和候鸟栖息繁殖。在这里,鸟儿时而探入水中捕鱼捉虾,时而在水面上嬉戏游玩,时而在空中翩翩飞舞,采桑湖湿地成了鸟儿栖息的乐园,形成人、鸟、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大景观。

经过多年来的保护及治理,使得东洞庭湖保护区内水草茂盛,渔类资源增长,鸟类企稳回升,生态环境正在稳步好转,栖息地质量明显改善。在封闭管理的带动下,保护区通过系列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麋鹿、鸟类等珍稀物种在内的数量提升十分明显。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自然野生麋鹿种群已从十余年前的不足10头,增加到了现在的近60头,鸟类也从200多种增加到了346种,数量从10余万只增加到了17万多只。

湿地治理好了,生态环境也好了,鸟儿也逐渐多了。如今的岳阳,不仅仅是在湿地,在城区也能随时见到鸟群从空中飞过。

近日,住在市政府家属区的邵阿姨说,经常看到一群一群的鸟儿从这里飞过,叽叽喳喳,给小区增添了自然趣味。邵阿姨说,以前在农村老家见到这么多鸟儿并不稀奇,现在住在城市,见到个鸟儿人们也都挺爱惜的。

“其实,正因为处于干净空气保护区中,我市的原生态才得以更好地保留。不仅水质好,人类活动少,而且安静,食物多,因而被鸟群‘看中’。”岳阳市东洞庭湖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该局目前正在探索两全之策,比如修复湿地,将鸟类引导到安全区域,进一步加强东洞庭湖的湿地生态保护,并将东洞庭湖保护区打造成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

多类候鸟提前降临南洞庭 拆网净湖还“候鸟天堂”

南洞庭湖观察到的草鹭 李剑志 摄

中新网益阳10月28日电 题:多类候鸟提前降临南洞庭 拆网净湖还“候鸟天堂”

作者 付敬懿 廖文

“白琵鹭100余只,赤膀鸭2700只,野生鸬鹚2450只,还有一只游隼……”站在南洞庭湖蒸钵湖水域的巡护船旁,湖南沅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剑志与同伴兴奋地将观察到的鸟类种类与数量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

自从10月4日发现第一批野生鸬鹚抵达南洞庭湖水域越冬起,李剑志与协会120多名志愿者先后在候鸟集中区建立了四个保护站,“南洞庭湖水域铲除矮围网围、迷魂阵后,今年冬候鸟比往年来得早、来得多。”

作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也是冬季候鸟南迁的重要栖息地。每年11月中上旬,大量候鸟成群地抵达洞庭湖湖区,休整后继续南飞或是留在湖区越冬,直到第二年春天离开。

“今年水位较往年要高,给候鸟提供了较好的生存条件,也使候鸟提前来此越冬。”李剑志说,这些天志愿者们陆续观察到野鸬鹚、大白鹭、苍鹭、鹤鹬等几十种鸟类。

南洞庭湖空中飞翔的候鸟 李剑志 摄

随意翻开李剑志的记录本,只见上面详细写着25日在漉湖的鸟类调查:下午三点左右到大寨堤,看到蒸钵湖群鸟翩飞,首先是白鹭、大白鹭,接下来我用望远镜扫了一下小湖对面的草丛,一个脖子细细的鸟头伸出草丛,竟是一只在洞庭湖较为罕见的草鹭,接着看到大群普通鸬鹚排成行飞过,不远处的杨树上落满鸬鹚……

“仅一个下午,我们就观察到候鸟45种将近7900只,放在十年前这是不可能的。”李剑志说,相关监测显示,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改善,目前洞庭湖候鸟的种类已由10年前的20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特别是近几年,候鸟数量每年比去年同期增加近百分之十。

洞庭湖区素以物种丰富,鱼类众多,鸟种繁多闻名于世。正因为如此,迷魂阵、矮围等竭泽而渔的行为也频频上演,外滩围网、湿地围垸、洲滩开垦的“圈湖运动”愈演愈烈,湖区生态资源被破坏、候鸟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以前湖区近4米高网围将湿地分割成一片片渔场,候鸟撞上就挂住无法逃脱。”当地渔民张建雄说,鱼涨水时进入,水潮退去时却被网在里面,随着湖区水位降低,他们在大湖里都面临捞不到鱼的尴尬境地。

站在铁塔上的游隼 李剑志 摄

2014年11月,由政府主导的洞庭湖非法矮围网围专项整治行动在岳阳、益阳、常德三地展开,针对洞庭湖湿地内多达42万亩的矮围网围,官方要求在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拆除。而随着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十大重点工程”也全面铺开。

“未经过环保评估的10580亩珍珠养殖水面,今年10月底全部被拆除了。”沅江市南大膳镇华胜村村民刘盛指着大堤侧湖面方向说,曾经的湖面水体呈深绿色,散发着恶臭。一星期前,养殖器具收集到了岸边,空气好闻多了。

“拆除了矮围网围,清净了水环境,候鸟显而易见的多了。”望着远处或在空中盘旋起舞,或在湿地滩涂觅食、水面嬉戏的候鸟群,李剑志说,鱼鸟繁盛、生机盎然的壮观景象将不再遥远。(完)

16支观鸟队相聚弄岗,2017广西观鸟赛颁奖仪式!

2017“拒绝伤害,人人都是自然保护者”北海.弄岗广西观鸟赛今天晚上在龙洲县落下帷幕。从海滨滩涂到喀斯特地貌跨越近三百公里,16支观鸟队共观察到246种鸟类,观鸟最多的队136种。本次获得明星鸟奖励的是湖北队观察并拍摄的黄爪隼,也是本次弄岗发现的新品种。弄岗穗鹛发现并命名的广西大学周放教授亲临会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评价。

蓑羽鹤——东洞庭湖首次记录

蓑羽鹤(学名:Grus virgo,英文名:Demoiselle Crane)是鹤科鹤属的鸟类,又名闺秀鹤。是世界现存15种鹤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型异常纤瘦,头、颈、胸黑色。颊部两侧各生有一丛白色长羽,蓬松分垂,状若披发,故称蓑羽鹤。蓑羽鹤性羞怯,不善与其他鹤类合群,每多独处。其举止娴雅、稳重端庄,故又名闺秀鹤。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每年会从中国与蒙古边境地区往南迁徙,飞越过喜马拉雅山到印度塔尔沙漠地区过冬。中国繁殖于新疆、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迁徙期间见于河北、青海、河南、山西等省;越冬于西藏南部。蓑羽鹤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