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

勺嘴鹬 Spoon-billed Sandpip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勺嘴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pygmeus
描述:体小(15厘米)的灰褐色滨鹬。腿短,上体具纵纹,白色眉纹显著。特征性的勺形嘴在野外不易辨别。冬季极似红胸滨鹬,但体羽灰色较浓,额及胸较白。夏季上体及上胸均为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起飞时作尖细的preep preep声,也发出尖厉的wheet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至缅甸、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迷鸟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为罕见的冬候鸟及过境鸟。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沿海、台湾、新疆西部及西藏南部。一些鸟在福建及广东沿海越冬。
习性:喜沙滩,取食时嘴几乎垂直向下,以一种极具特色的两边”吸尘”的方式动作。

西方滨鹬

西方滨鹬 Western Sandpip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滨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mauri
描述:体小(16厘米)的滨鹬。黑而健的嘴略下弯,腿近黑。繁殖羽赤褐,胸部多纵纹。冬季时上体褐灰,脸及下体白色。具暗色的过眼纹,眉纹白,上胸两侧具暗色纵纹。较黑腹滨鹬色浅而多灰色;嘴比弯嘴滨鹬直;色彩较姬滨鹬单调而深沉。嘴较略小的青脚滨鹬为长。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尖而高的似喘息声jeet或cheet,较白腰滨鹬的类似叫声为长。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及阿拉斯加;越冬于墨西哥湾及美国西部沿海。
分布状况:偶见于台湾西部沿海。于北戴河(河北)有过一次记录。在日本有过10多次记录,可能更经常地进入中国大陆。
习性:喜沿海及内陆湿地。

三趾鹬

三趾鹬 Sanderling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滨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alba
描述:体型略小(20厘米)的近灰色涉禽。肩羽明显黑色。比其他滨鹬白,飞行时翼上具白色宽纹;尾中央色暗,两侧白。特征为无后趾。夏季鸟上体赤褐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尖声的cheep cheep cheep或流水般的plit声。
分布范围:全北界。繁殖在北半球,冬季远至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冬候鸟及过境鸟。为新疆西部、西藏南部、整个东北、贵州及海南的偶见迁徙鸟,但相当数量鸟于华南、东南沿海及台湾的南部越冬。
习性:喜滨海沙滩,极少至泥地。通常随落潮在水边奔跑,同时拣食海潮冲刷出来的小食物。有时独行但多喜群栖。
注:亦可归入Crocethia属。

红腹滨鹬

红腹滨鹬 Red Knot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滨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canutus
描述:中等体型(24厘米)、低矮而腿短的偏灰色滨鹬。深色的嘴短且厚,具浅色眉纹。上体灰色,略具鳞状斑;下体近白,颈、胸及两胁淡皮黄色。飞行时翼具狭窄的白色横纹,腰浅灰。夏季下体棕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黄绿。
叫声:低喉音knutt…knutt声,进食时发出悦耳的叽喳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极圈内,冬季至美洲南部、非洲、印度次大陆、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中国东部的不常见或常见候鸟。冬季有少量在台湾、海南、广东及香港沿海。
习性:喜沙滩、沿海滩涂及河口。通常群居,常结大群活动。与其他涉禽混群。进食时嘴快速下啄,有时为取食把整个头都埋进去。

大滨鹬

大滨鹬 Great Knot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滨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tenuirostris
描述:体型略大(27厘米)的长嘴近灰色鹬。似红腹滨鹬但略大,嘴较长且厚,嘴端微下弯;上体色深具模糊的纵纹;头顶具纵纹;非繁殖期胸及两侧具黑色点斑(远处看似深色的胸带);腰及两翼具白色横斑。春夏季的鸟胸部具黑色大点斑,翼具赤褐色横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绿灰色。
叫声:低沉的chucker-chucker-chucker叫声或双音节的低哨音nyut-nyut。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冬季至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并远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候鸟,分布在东部沿海。冬季少量鸟留在海南岛、广东及香港。
习性:喜潮间滩涂及沙滩,常结大群活动。

半蹼鹬

半蹼鹬 Asian Dowitch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半蹼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描述:体大(35厘米)的灰色鹬。嘴长且直,背灰色,腰、下背及尾白色具黑色细横纹,下体色浅,胸皮黄褐色。与塍鹬区别在体型较小,嘴形直而全黑,嘴端显膨胀。较其他半蹼鹬体型为大,腿色深,飞行时背色较深。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近黑。
叫声:哀怨的啼叫chep chep,偶尔发出细弱的哀叫miau。
分布范围:繁殖于俄罗斯南部及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中国东北;过境鸟见于印度次大陆东部、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吉林向海及内蒙古东部呼伦池。迁徙经过华东及华南。
习性:栖于沿海滩涂。进食习性特别,径直朝前行走,每走一步把嘴扎入泥土找食,动作机械如电动玩具。

长嘴鹬

长嘴鹬 Long-billed Dowitch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半蹼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Limnodromus scolopaeus
描述:体型略大(30厘米)的灰色鹬。嘴长且直。似瓣蹼鹬但体型较小,腿及嘴色较浅,飞行时背部白色呈楔形无横斑,次级飞羽白色后缘明显,近白色的翼衬上具黑色横纹。与Short-billed Dowitcher易混淆,区别在色彩较深,尾部多横斑。
虹膜-褐色;嘴-近黄,嘴尖端色妒恨;腿-绿灰。
叫声:单个或一小串的短促高音kreek;似林鹬。
分布范围:繁殖在西伯利亚东北部及新北界的西北部;越冬在北美洲。
分布状况:于香港有过一次越冬记录。
习性:栖于沼泽地及沿海滩涂。
注:短嘴半蹼鹬L. griseus在日本有过记录,可能也见于中国。与长嘴鹬区别在腋羽及翼下覆羽色深,但最好以叫声区分。其叫声为圆润的too-du-du声。

翻石鹬

翻石鹬 Ruddy Turnston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翻石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Arenaria interpres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嘴、腿及脚均短,腿及脚为鲜亮的橘黄色。特征为头及胸部具黑色、棕色及白色的复杂图案。嘴型颇具特色。飞行时翼上具醒目的黑白色图案。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橘黄。
叫声:断断续续的似金属晃动声trik-tuk-tuk-tuk或悦耳的kee-oo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纬度较高地区;冬季南迁至南美洲、非洲及亚洲的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迁徙时甚常见,经中国东部,部分鸟留于台湾、福建及广东越冬。部分非繁殖鸟夏季见于海南岛。
习性:结小群栖于沿海泥滩、沙滩及海岸石岩。有时在内陆或近海开阔处进食。通常不与其他种类混群。在海滩上翻动石头及其他物体找食甲壳类。奔走迅速。

漂鹬

漂鹬 Wandering Tattl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漂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Heteroscelus incanus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灰色鹬。腿暗淡黄色,嘴细直。冬羽全灰,眉纹、颏、喉、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甚似灰尾鹬,但嘴较短且灰,翼下色深,翼伸出尾后较长。最好以声音区分。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暗淡黄色。
叫声:一连串快速而清晰的哨音pew, tu, tu, tu, tu, tu,音调不变。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及美国西北部。南下越冬从美国西部沿海至菲律宾、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
分布状况:在中国罕见。偶见于台湾越冬。可能常被忽略并误认为是灰尾鹬。
习性:栖于海滩但更喜多岩海岸。进食时晃动身体,头不停地点动。

灰尾[漂]鹬

灰尾[漂]鹬 Grey-tailed Tattl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漂鹬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Heteroscelus brevipes
描述:中等体型(25厘米)的低矮型暗灰色鹬。嘴粗且直,过眼纹黑色,眉纹白,腿短,黄色。颏近白,上体体羽全灰,胸浅灰,腹白,腰具横斑。飞行时翼下色深。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近黄。
叫声:尖厉的双音节哨音too-weet或轻柔颤音。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冬季至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迁徙时甚常见于中国东部的大部地区,部分个体在台湾及海南岛越冬。
习性:常光顾多岩沙滩,珊瑚礁海岸及沙质或卵石海滩、极少至沿海泥滩。通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不与其他涉禽混群。奔走时身子蹲下尾部高高翘起。
注:有时被作为漂鹬T. incana的一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