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翅鵟鹰

棕翅鵟鹰 Rufous-winged Buzzard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鵟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Butastur liventer

描述:中等体型(40厘米)的鵟鹰。两翼及尾栗色,下体色浅,头及颈背褐灰,上体褐色,具黑色杂斑及纵纹。颏、喉及胸灰色,腹部及臀白色。两翼长而尖,尾细长,平形。
虹膜-黄色;嘴-黄色,端黑,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通常无声,但在繁殖期却甚喧闹,重复发出拖长的尖叫pit-piu声,第一音节较第二音节高。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东南亚、苏拉威西岛及爪哇。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为云南南部海拔800米以下地带的罕见留鸟。

习性:栖于近河流或沼泽的干燥开阔森林。通常从树上栖处捕食。

白眼鵟鹰

白眼鵟鹰 White-eyed Buzzard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鵟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Butastur teesa

描述:中等体型(43厘米)的灰色鹰。喉白,具两条深色颊纹及从颏开始的一道纵中线。颈背具一小块白斑。下体褐色及近白。歇息时,两翼几乎长及沾棕色的尾端。似灰脸鵟鹰,但眼白色。亚成鸟褐色,头部皮黄色,两翼灰,腿部棕色。成鸟飞行时,翼下银灰褐色与深色的体羽及覆羽成对比,翼上具草黄灰色肩斑。幼鸟飞行时下体几乎全乳白,仅狭窄的翼尖黑色。
虹膜-白色;嘴-蓝灰,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于巢区或飞行时发出特别的哀婉咪叫声pit-weer, pit-weer。

分布范围:印度及缅甸。

分布状况:在中国为极罕见迷鸟。在西藏南部江孜县有过记录。

习性:同灰脸鵟鹰。懒散且驯服。栖于柱子或树枝上,猛扑小猎物,食物包括蝗虫。

苍鹰

苍鹰 Northern Goshawk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ccipiter gentilis

描述:体大(56厘米)而强健的鹰。无冠羽或喉中线,具白色的宽眉纹。成鸟下体白色上具粉褐色横斑,上体青灰。幼鸟上体褐色浓重,羽缘色浅成鳞状纹,下体具偏黑色粗纵纹。
虹膜-成鸟红色,幼鸟黄色;嘴-角质灰色;脚-黄色。

叫声:幼鸟乞食时叫声为忧郁的peee-leh。告警时发出嘎嘎叫声kyekyekye…。

分布范围:北美洲、欧亚区、北非。

分布状况:亚种schvedowi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及西北部的西天山;冬季南迁至长江以南越冬。khamensis繁殖于西藏东南部、青藏高原东部山地、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甘肃南部;越冬在低地及云南南部。fujiyamae越冬于台湾。albidus越冬于中国东北部。buteoides越冬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地区。在温带亚高山森林甚常见。

习性:林地这的鹰类,两翼宽圆,能作快速翻转扭绕。主要食物为鸽类,但也捕食可猎捕的其他鸟类及哺乳动物如野兔。

俗名:黄鹰 牙鹰 鹞鹰 鹰 元鹰

雀鹰

雀鹰 Eurasian Sparrowhawk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ccipiter nisus

描述:中等体型(雄鸟32厘米,雌鸟38厘米)而翼短的鹰。雄鸟:上体褐灰,白色的下体上多具棕色横斑,尾具横带。脸颊棕色为识别特征。雌鸟:体型较大,上体褐,下体白,胸、腹部及腿上具灰褐色横斑,无喉中线,脸颊棕色较少。亚成鸟与Accipiter属其他鹰类的亚成鸟区别在于胸部具褐色横斑而无纵纹。
虹膜-艳黄色;嘴-角质色,端黑;脚-黄色。

叫声:偶尔发出尖厉的哭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候鸟迁至非洲、印度、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nisosimilis繁殖于东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南迁至中国东南部及中部以及台湾和 海南岛。melaschistos繁殖于甘肃中部以南至四川西部及西藏南部至云南北部;冬季南迁至中国西南。为常见森林鸟类。

习性:从栖处或”伏击”飞行中捕食,喜林缘或开阔林区。

俗名:朵子 朵子 细胸 鹞子 鹞子

松雀鹰

松雀鹰 Besra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ccipiter virgatus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深色鹰。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成年雄鸟:上体深灰色,尾具粗横斑,下体白,两胁棕色且具褐色横斑,喉白而具黑色喉中线,有黑色髭纹。雌鸟及亚成鸟:两胁棕色少,下体多具红褐色横斑,背褐,尾褐而具深色横纹。亚成鸟胸部具纵纹。
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腿及脚-黄色。

叫声:雏鸟饥饿时发出反复哭叫声shew-shew-shew。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affinis为中国中部、西南部及海南岛的留鸟。nisoides为中国东南部留鸟。fuscipectus见于台湾。广布于海拔300~1200米的多林丘陵山地,但不多见。

习性:在林间静立伺机找寻爬行类或鸟类猎物。

俗名:摆胸 雀鹞 雀鹰 雀贼 松儿 松子鹰

日本松雀鹰

日本松雀鹰 Japanese Sparrowhawk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ccipiter gularis

描述:体小(27厘米)的鹰。外形甚似赤腹鹰及松雀鹰,但体型明显较小且更显威猛,尾上横斑较窄。成年雄鸟:上体深灰,尾灰并具几条深色带,胸浅棕色,腹部具非常细羽干纹,无明显的髭纹。雌鸟:上体褐色,下体少棕色但具浓密的褐色横斑。亚成鸟:胸具纵纹而非横斑,多棕色。
虹膜-黄(亚成鸟)至红色(成鸟);嘴-蓝灰,端黑,蜡膜绿黄;脚-绿黄。

叫声:偶作沙哑的嚎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东部;越冬于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gularis繁殖于中国东北各省,可能在阿尔泰山也有繁殖;冬季南迁至中国东南部北纬32°以南越冬。不罕见。

习性:森林型雀鹰的特性。振翼迅速,结群迁徙。
注:郑作新(1987,1994)把此鸟归入松雀鹰。

赤腹鹰

赤腹鹰 Chinese Sparrowhawk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ccipiter soloensis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鹰类。 下体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
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橘黄。

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不罕见,在整个中国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迁徙经过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喜开阔林区。常追逐小鸟,也吃青蛙。通常从栖处捕食,捕食动作快,有时在上空盘旋。

俗名:鸽子鹰

褐耳鹰

褐耳鹰 Shikra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ccipiter badius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色彩甚浅的鹰类。雄鸟:上体浅蓝灰色与黑色的初级飞羽成对比,喉白并具浅灰色纵纹,胸及腹部具棕色及白色细横纹。雌鸟:似雄鸟,但背褐色,喉灰色较浓。亚成鸟:灰褐色具棕色鳞状纹,下体具褐色棕纹及黑色羽干纹;与雀鹰亚成鸟的区别在下体具棕纹,与松雀鹰亚成鸟的区别为上体色淡,尾部横纹较窄。
虹膜-黄至褐色;嘴-褐色;脚-黄色。

叫声:通常无声。于繁殖地发出似笛声的kyeew。

分布范围:非洲至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cenchroides在西藏极西部有记录。poliopsis为贵州、广西、广东、云南及海南岛的罕见低地留鸟。

习性:喜林缘、开阔林区及农田。由栖处捕食,追逐其他鸟,有时在天空中盘旋。

俗名:褐耳苍鹰 棕耳苍鹰

凤头鹰

凤头鹰 Crested Goshawk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ccipiter trivirgatus

描述:体大(42厘米)的强健鹰类。具短羽冠。成年雄鸟: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腹部及大腿白色具近黑色粗横斑,颈白,有近黑色纵纹至喉,具两道黑色髭纹。亚成鸟及雌鸟:似成年雄鸟但下体纵纹及横斑均为褐色,上体褐色较淡。飞行时两翼显得比其他的同属鹰类较为短圆。
虹膜-褐色至成鸟的绿黄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腿及脚-黄色。

叫声:he-he-he-he-he-he的尖厉叫声及拖长的吠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西南、台湾、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区域性非罕见,见于中国中南及西南包括海南岛(indicus)及台湾(formosae)
的低地森林。在香港现已常见。

习性:栖于有密林覆盖处。繁殖期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同时发出响亮叫声。

俗名:凤头雀鹰

乌灰鹞

乌灰鹞 Montagu’s Harrier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鹞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Circus pygargus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46厘米)的灰色鹞。翼尖黑色,体型比白尾鹞略显细小而轻盈。与白尾鹞及草原鹞的区别为次级飞羽上有一条、下有两条黑色条带。腰部色浅,但不如白尾鹞清楚。雌鸟褐色,与白尾鹞及草原鹞区别于无浅色领环,飞行时翼下次级飞羽两道暗色横纹间隔较宽。幼鸟比白尾鹞幼鸟两翼显长而细,与草原鹞的区别在飞行时翼尖全深色。
虹膜-黄色;嘴-黄色;脚-黄色。

叫声:雄鸟炫耀叫声为尖厉的kek, kek, kek声。雌鸟在告警时发出快速的jick-jick-jic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的西部及中部、印度、中亚。

分布状况:罕见季候鸟。繁殖于新疆西部天山地区,在山东、长江沿岸省份、福建及广东有零星越冬记录。

习性:同其他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