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雕

草原雕 Steppe Eagl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雕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quila nipalensis

描述:体大(65厘米)的全深褐色雕雕。容貌凶狠,尾型平。成鸟与其他全深色的雕雕易混淆,但下体具灰色remiges及稀疏的横斑,两翼具深色后缘。有时翼下大覆羽露出浅色的翼斑似幼鸟。与乌雕雕相比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翼指雕展开度较宽。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幼鸟咖啡奶色,翼下具白色横纹,尾黑,尾端的白色及翼后缘的白色带与黑色飞羽成对比。翼上具两道皮黄色横纹,尾上覆羽具”V”字形皮黄色斑。尾有时呈楔形。
虹膜-浅褐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粗哑喘息的叫声及嘎嘎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尔泰山、蒙古及西伯利亚东南部;越冬于印度北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北方的干旱平原。繁殖鸟或夏候鸟见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东至青海、内蒙古及河北。迁徙时见于中国的多数地区;越冬于贵州、广东及海南岛。部分记录尚有争议,香港的所有记录均可疑。

习性:懒散。迁徙时有时结大群。
注:许多著者将此种作为草原雕雕(英文名为茶色雕雕Tawny Eagle)A. rapax的一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

俗名:草原鹰 大花雕 角鹰 角鹰 套日格-塔斯

乌雕

乌雕 Greater Spotted Eagl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雕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quila clanga

描述:体大(70厘米)的全深褐色雕雕。 尾短,蜡膜及脚黄色。体羽随年龄及不同亚种而有变化。幼鸟翼上及背部具明显的白色点斑及横纹。所有型的羽衣其尾上覆羽均具白色的”U”形斑,飞行时从上方可见。尾比金雕雕或白雕肩雕为短。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叫声:通常无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土耳其斯坦、印度西北部及北部、中国北方;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印度南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至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中国北方,越冬或迁徙经中国南方。不常见但定期出现。

习性:栖于近湖泊的开阔沼泽地区,迁徙时栖于开阔地区。食物主要为青蛙、蛇类、鱼类及鸟类。

俗名:黑雕 花雕 塔斯 乌小猊? 小花皂雕

林雕

林雕 Black Eagl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林雕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Ictinaetus malayensis

描述:体大(70厘米)的褐黑色雕雕。蜡膜及脚黄色。歇息时两翼长于尾。飞行时与其他深色雕的区别在尾长而宽,两翼长且由狭窄的基部逐渐变宽,具显著”手指”。初级飞羽基部具明显的浅色斑块,尾及尾上覆羽具浅灰色横纹。亚成鸟:色彩较浅,具皮黄色的细纹和 羽缘,腿浅色。
虹膜-褐黄;嘴-黑色,端灰,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重复哀怨的kleeee-kee或hee-lee-leeeuw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部、东南亚、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见于台湾、福建及广东北部。偶见于云南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高可至海拔3000 米。

习性:栖于森林,常在树层上空低低盘旋。常侵袭其他鸟类的窝巢。

毛脚鵟

毛脚鵟 Rough-legged Buzzard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鵟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Buteo lagopus

描述:中等体型(54厘米)的褐色鵟。似普通鵟但尾内侧白色,翼角具黑斑,头色浅。有些浅色型普通鵟的尾也色浅,但翼下色也浅。毛脚鵟的深色两翼与浅色尾成较强对比。初级飞羽基部较普通鵟为白,与黑色翼角斑成对比。雌鸟及幼鸟的浅色头与深色胸成对比。幼鸟飞行时翼下黑色后缘较少。成年雄鸟头部色深,胸色浅。跗骨被羽。
虹膜-黄褐;嘴-深灰,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叫声似普通鵟,但更强而有力。

分布范围:全北界。

分布状况:罕见的冬候鸟及候鸟。指名亚种越冬于中国西北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区;kamtschakensis迁徙时经过(或越冬于)新疆西部、东北各省、山东、陕西及江苏,越冬于云南、福建、广东及台湾。

习性:比普通鵟更常徘徊飞行。飞行时似大型鹞类。

大鵟

大鵟 Upland Buzzard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鵟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Buteo hemilasius

描述:体大(70厘米)的棕色鵟。有几种色型。似棕尾鵟但体型较大,尾上偏白并常具横斑,腿深色,次级飞羽具清楚的深色条带。浅色型具深棕色的翼缘。深色型初级飞羽下方的白色斑块比棕尾鵟小。尾常为褐色而非棕色。
虹膜-黄或偏白;嘴-蓝灰,蜡膜黄绿色;脚-黄色。

叫声:咪咪叫声,较普通鵟拖长且带鼻音。

分布范围:青藏高原、蒙古、中国中部及东部。

分布状况:在北方分布区甚常见,在南方罕见。繁殖于中国北部和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及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也在中国西北繁殖。冬季北方鸟南迁至华中及华东,偶有鸟至广西、广东及福建。

习性:强健有力,能捕捉野兔及雪鸡。据报道还能杀死绵羊。

俗名:白鹭豹 大暗? 豪豹 花豹

棕尾鵟

棕尾鵟 Long-legged Buzzard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鵟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Buteo rufinus

描述:体大(64厘米)的棕色鵟。翼及尾长。头和胸色浅,靠近腹部变成深色,但有几种色型,从米黄色至棕色至极深色。近黑色型的飞羽及尾羽具深色横斑。尾上一般呈浅锈色至橘黄色而无横斑。飞行似普通鵟,棕色型翼下翼角处具黑色大块斑。滑翔时两翼弯折(c.f. 普通鵟两翼平伸),随气流翱翔时高举成一角度。幼鸟外侧尾羽及翼下暗色后缘均具横纹。与毛脚鵟的区别在尾上端无黑色带斑。
虹膜-黄色;嘴-灰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的似猫叫声。似普通鵟但少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东南部至古北界中部、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国西部;越冬南迁。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及季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喀什、乌鲁木齐及天山地区。迁徙或越冬至甘肃、云南、西藏南部及东南部。

习性:懒散。一般从栖处捕食。高空翱翔且有时徘徊飞行。喜趋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