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潜鸭

凤头潜鸭 Tufted Duck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潜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ythya fuligula
描述:中等体型(42厘米)、矮扁结实的鸭。头带特长羽冠。雄鸟黑色,腹部及体侧白。雌鸟深褐,两胁褐而羽冠短。飞行时二级飞羽呈白色带状。尾下羽偶为白色。雌鸟有浅色脸颊斑。雏鸟似雌鸟但眼为褐色。头形较白眼潜鸭顶部平而眉突出。
虹膜-黄色;嘴及脚-灰色。
叫声:冬季常少声。飞行时发出沙哑、低沉的kur-r-r, kur-r-r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整个北古北区;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繁殖在中国东北,迁徙时经中国大部地区至华南包括台湾越冬。地方性常见。
习性:常见于湖泊及深池塘,潜水找食。飞行迅速。
俗名:凤头鸭子 凤头泽凫 泽凫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 Baer’s Pochard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潜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ythya baeri
描述:适中(45厘米)的近黑色潜鸭。胸深褐,腹部及两肋白色;翼下羽及二级飞羽白色,飞行时可见黑色翼缘。繁殖期雄鸟头亮绿色。与雄性凤头潜鸭区别在于头部无冠羽,体型较小,两侧白色块线条不够整齐,尾下羽白色(注:凤头潜鸭尾下羽偶尔也为白色)。与白眼潜鸭区别在于棕色多些,赤褐色少些,腹部白色延及体侧。
虹膜-雄鸟白色,雌鸟褐;嘴-蓝灰;脚-灰色。
叫声:雄雌两性求偶期均有粗哑的graaaak叫声;其余时节相当安静。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在东南亚越冬。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过去常见,现在为罕见季节性候鸟。在中国东北繁殖;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越冬于华南大部地区。在香港的米埔偶有记录。
习性:怯生,成对活动。与其他鸭混合。栖于池塘,湖泊及缓水。

白眼潜鸭

白眼潜鸭 White-eyed Pochard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潜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ythya nyroca
描述:中等体型(41厘米)的全深色型鸭。仅眼及尾下羽白色。雄鸟头、颈、胸及两胁浓栗色,眼白色;雌鸟暗烟褐色,眼色淡。侧看头部羽冠高耸。飞行时,飞羽为白色带狭窄黑色后缘。雄雌两性与雌凤头潜鸭区别在于白色尾下覆羽(有时也见于雌凤头潜鸭),头形有异,缺少头顶冠羽,嘴上无黑色次端带。与青头潜鸭区别在两胁少白色。
虹膜-雄鸟白色,雌鸟褐色;嘴-蓝灰;脚-灰色。
叫声:雄鸟求偶期发出wheeoo哨音;雌鸟发出粗哑的gaaa声。其余时候少叫。
分布范围:古北区。越冬于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为地方性常见至罕见。繁殖在新疆西部,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新疆南部零散湖泊,也可能于中国西部的一些地方。越冬于长江中游地区、云南西北部,迁徙时见于其他地区。迷鸟及至河北及山东。
习性:栖居于沼泽及淡水湖泊。冬季也活动于河口及沿海泻湖。怯生谨慎,成对或成小群。

帆背潜鸭

帆背潜鸭 Canvasback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潜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ythya valisneria
描述:形大(56厘米)的潜鸭。头棕,胸及尾黑色,背部有鞍形灰白色斑块。色型如红头潜鸭,但体大而颈部显长,嘴也更长,头廓特征性高耸。头部近前额及近头顶处渐黑。雌鸟较雄鸟色褐且黯,但胸及体侧的对比度较雌性红头潜鸭明显。
虹膜-雄鸟红色,雌鸟深褐;嘴-黑色;脚-蓝灰。
叫声:较安静。炫耀时雄鸟发出轻柔的咕咕声,雌鸟回以沙哑的krrr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加拿大及美国北部;越冬于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有时见于日本。
分布状况:台湾北部偶有记录。
习性:在开阔湖泊、沿海泻湖,有隐蔽的河口港湾越冬。高飞时呈”V”字队形。怕生但合群。在水面上常紧聚成片。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 Common Pochard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潜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ythya ferina
描述:中等体型(46厘米)、外观漂亮的鸭类。栗红色的头部与亮灰色的嘴和黑色的胸部及上背成对比。腰黑色但背及两胁显灰色。近看为白色带黑色蠕虫状细纹。飞行时翼上 的灰色条带与其余较深色部位对比不明显。雌鸟背灰色,头、胸及尾近褐色,眼周皮黄色。
虹膜-雄鸟红而雌鸟褐;嘴-灰色而端黑;脚-灰色。
叫声:雄鸟发出喘息似的二哨音。雌鸟受惊时发出粗哑的krrr大叫。
分布范围:西欧至中亚,越冬于北非、印度及中国南部。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西北,冬季迁至华东及华南。
习性:栖于有茂密水生植被的池塘及湖泊。

赤嘴潜鸭

赤嘴潜鸭 Red-crested Pochard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狭嘴潜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Rhodonessa rufina
描述:体大(55厘米)的皮黄色鸭。繁殖期雄鸟易识别,锈色的头部和橘红色的嘴与黑色前半身成对比。两胁白色,尾部黑色,翼下羽白,飞羽在飞行时显而易见。雌鸟:褐色,两胁无白色,但脸下、喉及颈侧为白色。额、顶盖及枕部深褐色,眼周色最深。繁殖后雄鸟似雌鸟但嘴为红色。
虹膜-红褐色;嘴-雄鸟橘红,雌鸟黑色带黄色嘴尖;脚-雄鸟粉红,雌鸟灰色。
叫声:相当少声。求偶炫耀时雄鸟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息声,雌鸟作粗喘似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欧及西亚;越冬于地中海、中东、印度及缅甸。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为季节性候鸟。繁殖于中国西北,最东可至内蒙古的乌梁素海。冬季散布于华中、东南及西南各处。
习性:栖于有植被或芦苇的湖泊或缓水河流。

云石斑鸭

云石斑鸭 Marbled Teal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云石斑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

描述:体小(40厘米)、形细长而色浅的沙褐色鸭。具淡色的嘴及颜面部。看起来头形大。上下体羽满缀淡皮黄白色点斑。飞行时翼下羽色浅。无翼镜。
虹膜-深褐;嘴-蓝灰;脚-橄榄绿色至暗淡黄色。

叫声:相当少声。炫耀时雄雌两性都会发出带鼻音的尖叫。

分布范围:地中海及亚洲西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及整个分布区都罕见。状况不详。仅在新疆西部的Kekamkyi(克坎克依)湖有过繁殖记录(Harvey,1986)。

习性:在繁殖期也成小群活动。栖居于小且浅的湖泊及池塘。飞行慢而低。

绿翅鸭

绿翅鸭 Common Teal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河]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nas crecca
描述:体小(37厘米)、飞行快速的鸭类。绿色翼镜在飞行时显而易见。雄鸟有明显的金属亮绿色,带皮黄色边缘的贯眼纹横贯栗色的头部,肩羽上有一道长长的白色条纹,深色的尾下羽外缘具皮黄色斑块;其余体羽多灰色。雌鸟褐色斑驳,腹部色淡。于雌白眉鸭区别于翼镜亮绿色,前翼色深,头部色淡。美洲亚种carolinensis胸部有白色纵纹但翼上无白色条纹。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雄鸟叫声为似kirrik的金属声;雌鸟叫声为细高的短quack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整个古北界;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东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迁至中国北纬40°以南的大多数非荒漠地区。地区性常见鸟。美洲亚种carolinensis在日本及香港有过记录,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现。
习性:成对或成群栖于湖泊或池塘,常与其他水禽混杂。飞行时振翼极快。
俗名:八鸭 八鸭 巴鸭 巴鸭 绿翅鸭 小凫 小麻鸭 小麻鸭(母) 小袅 小食鸭 小水鸭 小水鸭 小蚬鸭 小蚬鸭

花脸鸭

花脸鸭 Baikal Teal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河]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nas formosa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42厘米),头顶色深,纹理分明的亮绿色脸部具特征性黄色月牙形斑块。多斑点的胸部染棕色,两胁具鳞状纹似绿翅鸭。肩羽形长,中心黑而上缘白。翼镜铜绿色,臀部黑色。雌鸟:似白眉鸭及绿翅鸭,但体略大且嘴基有白点;脸侧有白色月牙形斑块。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雄鸟春季发出深沉的wot-wot-wot似笑叫声。雌鸟发出呱呱的低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越冬于中国、朝鲜及日本。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小型湖泊。在华中和华南的一些地区越冬,偶见于香港。此鸟的种群数量在近20年急剧下降。
习性:喜结大群并常与其他种混群。取食于水面及稻田。栖于湖泊、河口地带。
俗名:巴鸭 黑眶鸭 黄尖鸭 晃鸭 王鸭 眼镜鸭 元鸭

白眉鸭

白眉鸭 Garganey

科学分类:雁形目 > 鸭科 > [河]鸭属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nas querquedula
描述:中等体型(40厘米)的戏水型鸭。雄鸟头巧克力色,具宽阔的白色眉纹。胸、背棕而腹白。肩羽形长,黑白色。翼镜为闪亮绿色带白色边缘。雌鸟褐色的头部图纹显著,腹白,翼镜暗橄榄色带白色羽缘。繁殖期过后雄鸟似雌鸟,仅飞行时羽色图案有别。飞行雄鸟蓝灰色翅上覆羽是其特征。
虹膜-榛栗色;嘴-黑色;脚-蓝灰。
叫声:通常少叫。雄鸭发出呱呱叫声似拨浪鼓。雌鸟发出轻kwak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冬季南迁至北纬35°以南包括台湾及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不常见。
习性:冬季常结大群。时常见于沿海泻湖。白天栖于水上,夜晚进食。
俗名:白眉鸭 巡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