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鹃

大杜鹃 Eurasian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uculus canorus
描述:中等体型(32厘米)的杜鹃。上体灰色,尾偏黑色,腹部近白而具黑色横斑。”棕红色”变异型雌鸟为棕色,背部具黑色横斑。与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虹膜黄色,尾上无次端斑,与雌中杜鹃区别在腰无横斑。幼鸟枕部有白色块斑。
虹膜及眼圈-黄色;嘴-上为深色,下为黄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的标准型kuk?oo声,通常只在繁殖地才能听到。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大陆,迁徙至非洲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夏季繁殖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亚种subtelephonus在新疆至内蒙古中部;指名亚种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北、陕西及河北;fallax在华东及东南,bakeri在青海、四川至西藏南部及云南。
习性:喜开阔的有林地带及大片芦苇地,有时停在电线上找寻大苇莺的巢。
俗名:布谷 郭公 获谷 喀咕 尸(?)鸠

 

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 Indian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uculus micropterus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偏灰色杜鹃。似大杜鹃,区别在于尾灰并具黑色次端斑,且虹膜较暗,灰色头部与深灰色的背部成对比。雌鸟较雄鸟多褐色。亚成鸟头及上背具偏白的皮黄色鳞状斑纹。
虹膜-红褐;眼圈-黄色;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绿;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的四声哨音’one more bottle’,不断重复,第四声较低,常在晚上叫。
分布范围:东亚、东南亚、菲律宾、婆罗洲、苏门答腊并附近岛屿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海拔1000米以下低地林的常见夏季繁殖鸟。见于中国东北至西南及东南。在海南岛为留鸟。
习性:通常栖于森林及次生林上层。常只闻其声不见其鸟。
俗名:光棍背钮 光棍好过 花喀咕 花喀咕 快快割麦 豌豆八哥 印度喀咕

棕腹杜鹃

棕腹杜鹃 Hodgson’s Hawk-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鹰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Hierococcyx fugax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青灰色杜鹃。尾具黑褐色横斑,胸棕色。比鹰鹃小,与其他鹰鹃区别在上体青灰,头侧灰色,无髭纹(幼鸟除外)而腹白。枕部具白色条带,颏黑而喉偏白,尾羽具棕色狭边。亚种nisicolar胸棕色具白色纵纹。枕部无白色条带,尾上无狭窄棕色边,且体型较小,叫声有异。
虹膜-红色或黄色;嘴-黑色,基部及嘴端黄色;脚-黄色。
叫声:叫声特别,为带咝音的持续gee-whizz或fe-ver声,重复约20次(nisicolar),或为三音节ju-ichi, ju-ichi叫声(hyperythrus)。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日本及中国东北,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的南部越冬;在泰国南部及马来半岛为留鸟。
分布状况:亚种hyperythrus繁殖于东北各省,越冬于华南及东南亚。亚种 nisicolar繁殖在中国北纬32°以南,越冬在东南亚。
习性:喜森林及落叶林,越冬于常绿林。
注:一些著者将北方杜鹃(hyperythrus)作为单独一种。

鹰鹃 Large Hawk-Cuckoo

鹰鹃 Large Hawk-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鹰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描述:略显型大(40厘米)的灰褐色鹰样杜鹃。尾部次端斑棕红,尾端白色;胸棕色,具白色及灰色斑纹;腹部具白色及褐色横斑而染棕;颏黑色。亚成鸟:上体褐色带棕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近黑色纵纹。与鹰类的区别在其姿态及嘴形。
虹膜-橘黄色;嘴-上嘴黑色,下嘴黄绿色;脚-浅黄色。
叫声:繁殖季节发出pi?peea或brain?fever的叫声,速度及音调不断增高至狂暴高潮。
分布范围:为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菲律宾、婆罗洲及苏门答腊的留鸟。冬季见于苏拉威西及爪哇。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中国西藏南部、华中、华东、东南及西南和海南岛的不常见夏季繁殖鸟;一些为云南南部及海南岛的留鸟。偶见于台湾及河北。
习性:喜开阔林地,高至海拔1600米。典型的隐于树冠的杜鹃。
俗名:大鹰喀咕

红翅凤头鹃

红翅凤头鹃 Chestnut-winged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凤头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lamator coromandus
描述:体大(45厘米)的黑白色及棕色杜鹃。尾长,具显眼的直立凤头。顶冠及凤头黑色,背及尾黑色而带蓝色光泽,翼栗色,喉及胸橙褐色,颈圈白色,腹部近白。亚成鸟:上体具棕色鳞状纹;喉及胸偏白。
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响亮而粗哑刺耳的chee?ke?kek声及一种呼啸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印度、中国南部及东南亚,迁徙至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于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东南、西藏东南及海南岛海拔1500米以下适宜生环境中的偶见繁殖鸟,台湾罕见。
习性:似地鹃,攀行于低矮植被丛中捕食昆虫。振翅与飞行时凤头收拢。
俗名:红翅凤头额咕

斑翅凤头鹃

斑翅凤头鹃 Pied Cuckoo

科学分类:鹃形目 > 杜鹃科 > 凤头鹃属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lamator jacobinus
描述:体大(3厘米)的黑白色杜鹃。具凤头为本种特征。似红翅凤头鹃,但头黑,翼黑,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横带;尾黑,尾端的白色甚宽。幼鸟少色差,为褐色与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基部黄色;脚-灰色。
叫声:动人的ple-ue, pee-pee-piu等声,响亮而带金属音。告警时发出粗哑的chu-chu-chu-chu声。
分布范围:非洲、伊朗至印度及缅甸;越冬在非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在中国非常罕见。仅在西藏南部有记录。
习性:栖于落叶林及开阔灌木丛。迁徙性特强。以小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