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湿地边建“世界第一高楼”致生态恶化

经长期观察,当地环保人士发现,受周边远大科技集团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项目建设等因素影响,长沙市大泽湖天然湿地生存状态日益恶化。
据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介绍,大泽湖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滨水新区,被誉为“长沙最美湿地”,也是长沙最后一片天然湿地。这里距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约40公里,不仅是鸟类顺湘江迁徙通道长沙段上最后的“驿站”,而且是不少冬候鸟越冬地和夏候鸟的繁殖地。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大泽湖均有记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也曾在这里出现过。
2013年,远大科技集团选择在大泽湖区域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市民认为,“天空城市”项目在大泽湖湿地及周边进行施工,对大泽湖湿地的生态造成负面影响。(记者史卫燕 阳建)

西洞庭湖打造黑鹳之都

日前,北京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洪剑明来到我市,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深入保护区半边湖、龙王湖、沙埂(东洼)等地进行调研,并对西洞庭湖黑鹳等大型珍稀涉禽栖息地保护与恢复进行现场指导。
由于三峡大坝建成运行,西洞庭湖水情发生了明显变化,冬季自然来水量减少,导致保护区内黑鹳等大型珍稀涉禽的栖息地退化、减少情况加剧。通过实地勘察,结合目前西洞庭湖年度水文变化现状,洪剑明指出,西洞庭湖冬季必须通过生态补水的方式来保护和恢复保护区内黑鹳等大型珍稀涉禽的栖息地。
西洞庭湖半边湖,历年来一直是保护区黑鹳等大型珍稀涉禽的主要栖息地之一。针对半边湖湖面大、黑鹳出现频次高,数量相对较多,而目前冬季生态缺水严重的特点,洪剑明建议,在半边湖实施矮埂蓄水工程,来恢复退化湿地,主要通过修建低矮滚水坝(采用格宾墙)、水位调控闸、小面积湖底地形改造、补植沉水植物等方式来营造半边湖黑鹳等大型珍稀涉禽适宜的环境,打造西洞庭湖黑鹳之都。

“破网突围”护洞庭

本报2014年8月28日讯(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武深树 李书庚)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洞庭湖矮围网围违法违规捕捞养殖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决定自9月起开展洞庭湖矮围网围违法违规捕捞养殖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查处洞庭湖区非法侵占国有天然水域资源、违法违规捕捞养殖的矮围网围,功能性摧毁湖内一切违规捕捞、养殖的矮围,全面清除违法违规圈湖开展养殖的网围设施,切实保护洞庭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洞庭湖水利、湿地功能。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由省政府统一部署,持续至12月底结束。整治行动要求,湖区所有矮围、网围等违法违规捕捞养殖设施,由业主在9月底前自行拆除;对违法违规划割湖洲、水域承包经营的,由发包单位自行解除合同;对所有确定立案查处的对象,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自行拆除。对规定时间内没有自行拆除的矮围、网围,依法进行强制拆除。

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整治机制,岳阳、益阳、常德三市政府及相关县市区政府为所在水域的责任主体,交叉水域则由交叉所在县市区政府共同负责;省、市、县三级水利、渔业、林业、国土资源、环保、公安、法制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针对不同的矮围、网围,采取“一围一策”整治措施,统一行动,集中执法。对利用血防矮围进行非法捕捞养殖的,拆除新加高的泥围(堤)和在矮围堤上插设的拦网,按矮围大小的实际情况确定拆除泥堤长度,实现非法捕捞养殖的功能性摧毁,使矮围水面与洞庭湖外湖水域完全贯通;彻底清除非法新建的矮围;全面清除违法违规圈湖开展养殖的网围,包括圈地修筑或加高加固的泥堤、水泥拦墙、尼龙网、铁丝网、钢筋立桩等设施。严格惩处机制,坚决铲除非法捕捞和违规养殖的保护伞。凡国家公职人员投资入股违规养殖、逾期未退出的,按“国家公务人员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的相关规定查处;凡干预、阻挠整治行动的党政机关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凡行政和企事业单位、村级组织等主体非法或违规划割国有天然水域,与违规捕捞、养殖户签订的承包合同(协议),必须依法解除,逾期未解除的,追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凡渔政工作人员非法收受财物、纵容包庇违法违规捕捞养殖行为的,依法依纪处理。对未自行拆除违法违规捕捞养殖设施的业主,不予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东洞庭湖夏天发现冬候鸟


白鹭。组图均为资料图片

灰椋鸟。

斑嘴鸭,此次调查时发现它及另外3种鸭类冬候鸟。

 

红网长沙8月14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颜宇东)“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首歌这样唱道。在东洞庭湖,一群来自北方的冬候鸟真的留了下来。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6月进行了一次鸟类调查(记录到的部分鸟类见组图)。日前,最新出炉的调查报告显示: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夏季候鸟、留鸟类60种,今年第一次对冬候鸟数量进行统计,发现4种106只本应北飞的冬候鸟。

冬季,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在10万到15万只之间,种类约170种。夏秋季节,冬候鸟形成大部队往北飞,那么东洞庭湖还有多少种鸟呢?最新出炉的东洞庭湖区域《2014年度夏季候鸟调查报告》显示,记录到夏季候鸟、留鸟类60种,冬候鸟中至少有4种鸭类留了下来没有飞走。

稻田、浅水滩涂可看到白鹭夜鹭

与冬季相比,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数量相对减少。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夏季候鸟调查不会做数量统计,主要调查鸟类的种类。

这次调查主要在6月17日至20日进行,掌握夏季候鸟类在东洞庭湖及其周边区域的分布、繁衍、栖息情况,近期形成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共记录到夏季候鸟、留鸟类60种,其中留鸟42种,夏季候鸟18种。

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在这60种鸟中,就在东洞庭湖区域内繁殖的种类极为丰富,占了大半,包括白鹭、池鹭、夜鹭、蜡嘴、椋鸟、斑鸠、白头鹎、棕头鸦雀、绣眼、等。这些繁殖鸟类主要生活在稻田、湖泊、防浪林、丘陵林地。如果你想观赏白鹭、池鹭、夜鹭等鹭鸟,就可以到这一区域的稻田、浅水滩涂中去寻找。

一些冬候鸟留在洞庭湖繁殖

不过,在区域内繁殖的珍贵鸟类资源较少。据介绍,在区域内繁殖的珍贵鸟类仅记录到国家保护的二级鸟类小鸦鹃,近危物种丝光椋鸟、灰头麦鸡。

从2007年以来,这类在夏季进行的调查,就多次记录到有冬候鸟存在的特殊情况。这次调查是第一次对在东洞庭湖发现的冬候鸟进行数量统计。

这次调查共记录到4种106只冬季候鸟,在调查期间它们本应该是已经迁徙或过境离开洞庭湖了。主要是鸭类,包括斑嘴鸭、罗纹鸭、绿翅鸭、赤膀鸭等,在调查中发现斑嘴鸭、绿翅鸭在当地繁殖。主要生活在君山后湖、中州、团湖等区域。

释疑 为什么夏天能看到这些冬候鸟

相关专家说,这次调查过程中,洞庭湖区域属于汛期,水位上升,因此一些芦苇区域没有进行调查。冬候鸟数量远不止106只,估计还有很多冬候鸟就躲藏在芦苇区域。

在这次调查的时段,气温一度接近30℃,大热天里为什么冬候鸟会出现在东洞庭湖区域呢?

相关专家分析说,有这几个原因:

首先,度夏冬季候鸟在东洞庭湖所选择的区域都是食物充足、生态环境较好的,有一些冬季候鸟并没有到繁殖的年龄,不必飞往北方,就直接留了下来。另外,也存在它们在跟随大队伍迁徙过程中掉队的情形。

小档案

夏候鸟: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夏候鸟。如家燕等,夏季遍及我国各省市,冬季迁徙到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等地;又如杜鹃、黄鹂等也属夏候鸟。

冬候鸟: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

伤愈麋鹿回归洞庭湖湿地

本报2014年8月12日讯(记者 刘勇 通讯员 申福春 张瑜)在沅江市南大膳镇发现的一头受伤被困珍稀动物麋鹿,经林业部门精心救治后,戴着跟踪项圈,今天回归大自然,开始了在洞庭湖湿地的新生活。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般生活在湿地、沼泽地带。洞庭湖水位上涨时,常有麋鹿被迫从一些湖心洲岛逃到岸上农田、河边觅食。

这次放归的麋鹿,系1岁左右的幼体,体重大约60公斤,是7月25日被当地村民在南大膳镇的一个甲鱼池发现的。甲鱼池有2米深,且四周都用水泥护坡,跌入其中的小麋鹿惊恐万分,奋力挣扎却无法爬上来,还弄伤了蹄子。

接到村民反映后,沅江市林业局会同多个部门,费尽周折,终于把小麋鹿“打捞”上岸,寄放在当地村民的牛栏里,并在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就地救护。打针消炎、止血,为蹄子疗伤;小麋鹿受到惊吓不愿进食,兽医就用葡萄糖为其补充营养。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照料,小麋鹿完全康复。

今天,小麋鹿被运到一个远离人类活动但有麋鹿群出没的芦苇场进行放生。为了便于更好地保护麋鹿,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还给这头小麋鹿戴上了一个无线电跟踪项圈,研究它的活动范围、栖息规律,以据此在将来建设监测保护站点、安全台等。这在麋鹿研究中尚属首例。项圈使用寿命为2年,每隔1小时向跟踪终端发送一次信息。

缰绳放开一刹那,小麋鹿就飞奔钻进了芦苇丛,不见踪影。1小时后,跟踪项圈发来的信息显示,它已经奔跑了11.4公里。

作为我国唯一的自然野化麋鹿种群,洞庭湖区目前的麋鹿数量为70至100只,并且在逐年增加。省林业厅副巡视员吴剑波表示,这是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丰硕成果,是洞庭湖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的重要见证,也是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的明显标志,林业系统将加强研究和保护,为麋鹿营造更加安全的栖息地。

“跟着大雁去迁徙”03号碑碑文

  每年,当大雁飞过,拍下来,@大雁去迁徙,全世界的微博,描述大雁飞行的轨迹,而你正在“跟着大雁去迁徙”。本活动以网络为平台,用全民参与的方式,同步报道迁徙候鸟生存环境,以此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改善鸟类生存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今春我们利用卫星跟踪了豆雁“汉南”,从洞庭湖01号碑起飞,在湖北汉南湿地滞留近月,再次起飞,持续32小时飞行2200多公里,经此处越界河进入俄境。

因此,01,03号标志成功地标志了洞庭湖豆雁北迁的路线。它们将和02号碑(鄱阳湖南矶)一起,年复一年地见证候鸟迁徙。

  “跟着大雁去迁徙”终点和重要途经地标志,将成为护鸟志愿者和环保人士的精神支柱和集结地。

           

“让候鸟飞” 全国护鸟机构 

岳阳市湿地环保促进会

湖南浏阳市生物医药园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四年八月

 

背面碑文

让候鸟飞

曾鸣

让候鸟飞,让候鸟归,
让鸟儿唱,天空多美;
白云没有折断的翅膀,
夕阳没有带血的眼泪。

让候鸟飞,让候鸟归,
让鸟儿唱,大地多美;
森林没有张开的罗网,
水边没有偷窥的猎枪。

让候鸟飞,让候鸟归,
让鸟儿唱,人间多美;
让候鸟飞,让候鸟归,
让鸟儿唱,自由多美。

让候鸟飞,让候鸟归,
让鸟儿唱,生命多美,
让候鸟飞,让候鸟归,
让鲜花飞,让生命最美。

洞庭湖:正在被儿女们“糟蹋”的母亲湖

洞庭湖称之“母亲湖”,由于近年来城市废水,企业污染,乱挖滥采,过度养殖导致这条孕育湖湘儿女千万年的河流如今不能饮用……

跟随#生态澧水行#四天行走澧水,沅江五百余公里。路过城市、企业的排污口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呼吸,多处污染排泄口致取样人员当场呕吐。周边群众几乎无法生存,每到一处群众控诉污染。

不可思议的是澧水,沅江途经诚市是乎丰水,实质上缺水,沿途城镇城市饮用水源(自来水)基本上都有取用地下水的自来水厂。長沙拒用湘江水,岳阳饮水来自八十公里外的铁山水库。

洞庭湖区排污企业的良心缺失?政府职能的职业道德丧失? 洞庭湖污染,滥釆不强力整治,洞庭母亲湖将成一条寡妇湖,离死亡还有多远?

他(她)们,生在澧水上游的桑植儿女,忧民忧湖,连续资助参与该公益活动。我身在洞庭湖尾的岳阳人,由衷的向“他(她)们“長沙民族联谊会桑植分会”致敬!

溯源三湘——聚企业力量 求绿色发展(阿拉善SEE·湘江论坛)


2014年7月13日下午,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湖南中心(筹)主办的阿拉善SEE·湘江论坛《国运2015-2025:企业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湖南省委九所宾馆会议中心举行。作为湖南“环保湘军”崛起的重大“绿色文化现象”,论坛现场吸引了近300位来自全省众多行业的企业家和关注并致力于公益环保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20多家省内环保志愿者组织(NGO)代表前来参加,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于2004年6月5日,是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其宗旨是以阿拉善地区为起点,通过社区综合发展的方式解决荒漠化问题,同时推动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建设。协会成立10年来,阿拉善SEE已深入到各个生态环保领域,如防治水污染、空气污染、沙漠化等,是国内治理沙尘暴、倡行生态环保最重要的环境公益机构。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阿拉善SEE顾问、著名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林教授向湖南的企业家和各方环保人士就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和建立绿色供应链等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对未来十年企业所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论坛上,来自阿拉善SEE湖南中心的会员代表还向与会代表发起了《建立绿色供应链》的倡议,呼吁企业家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留住碧水蓝天的使命和责任。论坛上,随着湘、资、沅、澧四水合一于“溯源”二字,本年度湖南最大公益项目——“三湘溯源”活动也于当日正式启动。

据本次活动主办方负责人,阿拉善SEE湖南中心筹备组组长徐颂东介绍,阿拉善SEE湖南中心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已由当初仅远大集团总裁张跃一位发起会员迅速扩大到了20位正式会员,并且不断的有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投身其中,其人数还在进一步增加。在论坛现场,又有近十位企业家咨询报名,成为进入考评期的准会员。该负责人还透露,阿拉善SEE湖南中心将于今年8月底在湖南远大城正式成立,这个我省本土的“绿色企业家联合行动群体”即将成为湖南环保公益建设的新坐标。

从洞庭湖到呼伦湖:“跟着大雁去迁徙”呼伦贝尔盟重要途经地立碑仪式

我们是一群关注候鸟迁徙的志愿者和发烧友,通过对以迁徙大雁的跟踪来保护候鸟的栖息地和途经地。
我们正在通过卫星跟踪技术跟踪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雁类的迁徙路线,并取得完整的飞行路线。
我们同时已经跟沿途的志愿者一起,对伤害迁徙鸟类和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了有效地干预和保护。
我们将在洞庭湖,鄱阳湖和西伯利亚某地设立三个迁徙终点标志,同时在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地方设立重要途径地标志。
今春大雁北迁季,我们用国产卫星跟踪器,成功记录了豆雁汉南从洞庭湖01号碑往北迁徙全过程(国内部分),31个小时,飞行2206公里,进入俄境。
从洞庭湖到呼伦贝尔,自古以来,我们的邻居,大雁,年年往返其间!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感受迁徙过程的艰辛和壮丽,我们将在八月份沿着豆雁汉南飞行路线,自驾走完全程。同时在汉南出境处,立一块“跟着大雁去迁徙”重要途经地标志。

石家庄减肥 http://user.qzone.qq.com/1375407568

  具体出境地址是额尔古纳河南岸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904县道西起26公里处。

  同时,我们将走访内蒙古及东北各主要湿地。本次行程预计8月前后成形,10-15天,8000-10000公里行程,从洞庭湖经锡林郭勒盟,绕蒙古东境,进入辉河及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到额尔古纳河指定处立碑,然后向东,经东北其他湿地南下,大连跨渤海返。
自费AA自驾,8-12人2-3台车前往。欢迎企业冠名赞助和媒体同行。
鸟人部落,正在集结。。。

“跟着大雁去迁徙”呼伦贝尔立碑活动核心志愿者:
@大雁去迁徙 周自然 13317316227
@洞庭湖鸟人 彭祥林 13907303737

相关链接:
1、#跟着大雁去迁徙# 活动描述。
http://t.cn/zY9m2kw
2、#跟着大雁去迁徙#之求助山海关
http://t.cn/zHD1b3p  ;
http://t.cn/RvacCeE  ;
http://t.cn/zTRsE7t  ;
http://t.cn/RvacCeR  ;
http://t.cn/zTDepgj  ;
3、鄱阳湖立大雁迁徙2号终点标(科学报)
http://t.cn/8kIu9fW  ;
4、#跟着大雁去迁徙# 之汉南春历历。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cf88730101i0xg.html

5、 #跟着大雁去迁徙# 02号碑设立仪式视频
http://t.cn/RvXC3PC  ;
6、#跟着大雁去迁徙# 01号碑全程视频。
http://t.cn/RvXCYy6%  。
7、从呼伦贝尔到渤海湾——关注华东鸟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cf88730101czvw.html
8、碑文
http://hunan.sina.com.cn/city/gdyw/2012-12-08/31740.html

西洞庭清理杨树恢复湿地

◆本报记者刘立平
石家庄减肥 http://user.qzone.qq.com/1375407568
通讯员黄昌华 谭旭燕
地处西洞庭腹地的湖南常德汉寿县曾经是中国黑杨之乡,铺天盖地的杨树在给当地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西洞庭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由于种植杨树造成良田碱化、板结,荒草丛生;加之高额的复垦费用等,更让一部分农民不想种田。如今的汉寿,恢复生态与田地困难重重。
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两难抉择中,汉寿毅然选择了后者。为了加强西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恢复不断退化的湿地,从2013年10月开始,湖南省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开始大刀阔斧清除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物种——杨树。
湖区变森林,湿地生态遭严重破坏
今年1月8日,汉寿大南湖乡田地里竖着寥寥几棵蔫了的杨树,地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树洞,大部分碗口粗,树洞周围的地表被烧成黑色。
采访当天下雨,记者站在田边,担心无处下脚。当地农民方大伯说:“没事,只管踩。”果然,土质硬邦邦的,踩上去就像踩到水泥地。
记者跟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走上湖中滩涂。滩涂上种过杨树的沙壤土地,踩起来也硬硬的。“更让人担心的是,土的营养流失后,候鸟吃什么。”一名工作人员说。
进大南湖乡时,路口路牌上写着:种树贻害无穷。乡政府办公楼里,工作人员戴向东说:“当初种杨是个错误,现在别说没有经济效益,恢复起来更是困难重重。10年前,这里可是汉寿最肥的土地之一。”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出具了一份调查,保护区内河湖洲滩杨树栽种植面积为6.255万亩,其中核心区4.155万亩。他们认为杨树长在这儿,会破坏当地生态。“它们长错了地方”。一名工作人员说,以前这里不像湖,倒像森林。“湖区出没的应该是水鸟,但这里有了杨树林后,倒是来了不少麻雀这样的林鸟。“植树造林是好事,能改善空气,储备水源,但种在湖区滩涂上,就要另当别论了。”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工作人员李赋介绍说,水鸟特别是候鸟,降落时有一个滑翔过程,而杨树挡住其滑翔的空间,让它找不到降落处,加之从地上觅食的视线被遮挡,就会另觅去处。另外栽种杨树的地方湿地斑块板结,鱼类产卵场所丧失。由于杨树喜阴湿,长大后遮挡了阳光,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树下方很少生长其它植物,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单一,鸟类找不到食物。
李赋认为,杨树是影响候鸟来洞庭湖栖息的主要因素。据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邓学建研究,在洞庭湖栽种杨树的区域,鸟类数量呈下降趋势。
核心区内不允许再种杨树
目前,汉寿境内长在“不该长的地方”的杨树,仍未清理干净。在环保人士看来,时间拖得越久,对生态破坏越大。
杨树是一种经济型树木,生长期短,是造纸企业的主要原料。当初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杨树种植开始由垸内转向垸外,从沿岸向洞庭湖深处扩张,大量的洲滩荒地被承包出去种植杨树,甚至连保护区的核心区也难免。
据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回忆,汉寿县对杨树的态度可分为3个阶段:
2001年~2005年是第一阶段。此间粮价低迷,杨树市场发展,政府大力提倡种树,社会种树热情高;2005年~2011年是第二阶段,此间粮价回升,社会环保意识增强,杨树价格平稳,政府不再提倡种树,但也不保护,社会种树热情略低;2011年之后是第三阶段,此间杨树不再是“香饽饽”,汉寿出台保护湿地的两个通告一个办法,努力恢复生态。
根据2013年发布的《湖南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报汉寿县林业局批准,计划清除保护区内游巡塘、中尾洲、柳林嘴、淤洲、汤湖等地杨树林总面积2.3417万亩。
据省林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汤玉喜回忆,“2005年就清理过一次了,当时主要是集中在常德汉寿区域,这里的杨树林曾经有一个公司承包,现在公司也垮了,偷盗非常严重。”据汤玉喜介绍,湖区种杨树的历史已经有二三十年了,现在洞庭湖区有几百万亩杨树,不可能在短期内把洞庭湖区的杨树都砍掉,但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杨树肯定是要清理干净的。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清理杨树行动是从2013年10月开始的,目的在于为今后迁徙候鸟、野生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觅食场所,使湖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保护。
在离西洞庭湿地保护区管理局10公里的湖洲上,随着轰鸣的油锯声,一棵棵粗大的杨树应声倒下。伐木工人20秒钟就可将一棵10年的大杨树放倒,断枝剪材运出湖州。杨树树干被砍伐成两米左右树段堆在岸边,码起几米高。
记者在一块面积颇大的滩涂“登陆”上岸,岸上的土地被挖成一道道沟渠。沟渠旁的土垄上到处是被砍伐后的杨树树兜。放眼望去,方圆数公里都是如此。
管理局工作人员说,今年的树已砍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明年接着砍。
管理局认为:西洞庭湖湿地湖洲杨树栽种植面积应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调查,保护区现有湖洲总面积22.772万亩,考虑合理开发利用和湿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保护区内杨树林控制在3.5万亩左右最为适宜。力争5年内能清除核心区内杨树林4万亩左右,推沟平埂,逐步恢复退化湿地。
恢复原有湿地,仍是一项很大的工程
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彭平波认为,过去官方和民间都没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这次汉寿县对杨树的清除和反思,是湿地保护意识增强的结果。汉寿制定了洞庭湖管理条例,“一切要按条例来办事”,彭平波认为这是洞庭湖区其它县市没有的。
西洞庭湖保护区范围内清除的杨树,主要位于核心区内,也包括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一部分杨树,但只包括原汉寿县湖洲管理局辖内,现天马公司所属洲滩芦苇场上种的杨树。更多属于乡镇、水利部门等管辖范围内的杨树,他们则“没有办法”。尽管如此,西洞庭湖清除杨树的行动,在整个洞庭湖已属难能可贵。
树砍掉后,彭平波们的工作还没完。他们需要恢复原有湿地环境,这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光挖掉那些杨树根都需要费大力气,还要将沟垄耙平。由于原有湿地环境被改变,地面板结,湿地破碎化,要恢复以前的样子,谈何容易?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汤玉喜研究了多年洞庭湖杨树生态,他坦言洞庭湖其主体生态功能应该是湖区生态,而不能是农田生态或林区生态,无论是种农作物还是种林木,都不能破坏洞庭湖的湿地生态环境,不能影响防洪蓄水,否则就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不要去动它,树砍完了,湖区就慢慢开始生长水草,湿地环境就慢慢恢复了。”汤玉喜认为。
砍了杨树林后,生态究竟会如何“复苏”?汤玉喜坦言,可预见的是,还原候鸟迁徙路线和栖息环境。把生态效益摆在经济效益的前面,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如今洞庭湖区开始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亟待走出窘境,实现绿色赶超。政府要支持好湖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就要把生态效应摆在第一位,增加湖区的绿色考核比重;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大生态补偿和建设投入。在湖区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支持政策,同时建立健全对湿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充分吸取“杨树经济”的经验教训,正真打好绿色经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