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2种鱼类挥别南洞庭 益阳市政协呼吁多措并举加强保护

水域面积减少,洄游通道被堵,产卵地遭破坏,赶尽杀绝捕捞……南洞庭鱼类生存面临重重危机,益阳市政协为此鼓与呼——

5年32种鱼类挥别南洞庭

洞庭湖的“网围”.jpg
洞庭湖上,用来捕鱼的的“网围”。 彭爱武/摄

◆湘声报记者 彭英杰 通讯员 李志农

“洞庭湖银鱼从10年前的每年13吨到目前的300斤左右,产量呈断崖式的下跌,数字触目惊心。”

“白鲟、寡齿短吻银鱼、鲥鱼、刀鲚等30多种鱼类在洞庭湖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边缘,加强保护洞庭湖鱼类资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8月14日,益阳市政协召开第四场双月协商会,就如何保护洞庭湖鱼类资源,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生态环境变化是主因

“几年前,洞庭湖龙虾几块钱一斤,而现在最少也要30多元一斤,价格疯涨的主因是优质水产品的稀缺。”益阳市政协常委、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邱国民的发言直指问题要害。

益阳位于南洞庭湖的中心,是全国知名的淡水鱼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益阳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盛建农告诉湘声报记者,洞庭湖鱼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衰退,近年来衰退趋势更加明显,呈现洄游鱼类减少,定居鱼类增加;经济鱼类减少,低值鱼类增加;多龄鱼类减少,低龄鱼类增加的趋势。

“尽管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有利于鱼类资源保护的措施,但洞庭湖鱼类资源大幅度减少、质量降低的情况还是越来越严重。”盛建农说。

为此,今年7月初,益阳市政协副主席卜铁洪带领市政协人资环委的委员,分头深入沅江、南县、大通湖等地,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形成了《益阳市政协“洞庭湖鱼类资源保护”双月协商的情况介绍》(以下简称《情况介绍》)。

《情况介绍》指出,近年来南洞庭水面大幅度缩小,最低水位时面积仅为35万亩。2003年三峡大坝截流后,长江四大家鱼苗产量为每年4亿尾,仅占以前最高年份300亿尾的1.33%,作为洞庭湖水系家鱼苗主要来源的重庆以下江段的8个家鱼产卵场全部消失,洞庭湖60%以上的鱼类品种受到严重影响,其中许多品种濒临灭绝。同时,泥沙淤积使湖中洲滩迅速发育,加上历年来人们围垦洞庭湖,使得鱼类三场(索饵场、繁殖场、育肥场)面积大幅度减少。

盛建农认为,水域面积的减少造成鱼类资源锐减。上世纪80年代南洞庭湖捕捞产量常年保持在2.6到3.5万吨,但2010至2014年,外湖捕捞产量只有1.9到2.4万吨,下降了近20%。

总量的减少也导致鱼类资源品质变差。在洞庭湖内,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如鲥鱼、刀鲚、鳗鲡、暗色东方鲀等洄游性鱼类在鱼获物中已极为罕见,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如青、草、鲢、鳙等鱼类比例在8%以下,当年繁育的鱼类在鱼获物中占80%以上。

据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对南洞庭湖近5年的动态监测,没有记录到但出现在文献记载中的鱼类品种有白鲟、寡齿短吻银鱼、鲥鱼、刀鲚等32种,占整个洞庭湖鱼类资源的22.7%。这表明,这些鱼类在南洞庭湖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边缘。

人为因素加剧鱼类危机

据统计,自1949年以来,在洞庭湖区通航河道上共建坝128座,在湘、资、沅、澧四水河道上修建堤坝达2300余处,这给天然鱼类的增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洞庭湖鱼类区系复杂,大多数经济鱼类属于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其生长繁殖需要江河湖泊洄游通道畅通以及自然水汛的生态条件。然而,江河上游拦河建坝等水利工程建设,阻隔了鱼类自然洄游通道,控制了江河自然水汛的形成,破坏了鱼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生态条件。”盛建农说。

草滩带是多数湖泊繁殖鱼类的主要产卵环境,产粘性卵的鲤、鲫、鲶(鲇)、黄颡鱼等经济鱼类,主要在有水草的环境中繁殖。但近10年来,在洞庭湖洲上栽植杨树蔚然成风,使许多优质草滩、芦苇荡面积消失,给湖泊鱼类的栖息和繁殖带来不利影响,致使洞庭湖鱼类资源自然繁殖功能减弱。

而沿湖各农业生产区使用农药、化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洞庭湖,污染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水中有毒物质浓度提高,也危害鱼类生殖生理,导致鱼类繁殖能力下降,自然增殖苗种减少。

目前,在洞庭湖捕鱼的专、副业渔船大约有1.5万艘,渔民多达7万人。有90%以上的渔民是用电击捕鱼工具、迷魂阵、密网、甚至毒鱼和涸泽而鱼的方法进行捕捞,酷渔滥捕行为严重削弱了鱼类繁殖群体。

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渔政管理工作人员和经费没有保障,对洞庭湖违法、违规捕鱼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

建议多措并举加强保护

针对调研中了解到的问题,卜铁洪建议,各级各部门要厘清思路,形成重视关注洞庭湖鱼类资源保护的浓厚氛围,尽快制定鱼类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做到有规可循;明确责任与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格局;强化管理与执法,对严重破坏鱼类资源的违法行为,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

而盛建农认为,继续严格实行洞庭湖禁渔期制度十分必要,以达到控制捕捞强度、打击非法捕捞的目的。此外,他建议,要对水情变化后的外江外湖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栖息繁衍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重新调查划订鱼类“三场一通道”范围,对其产卵群体和补充群体实行重点保护。

“对垃圾填埋场废水要求处理后再外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导与宣传。”益阳市政协委员、市环保局赫山分局副局长李璕建议,在人口集中的市、镇,住建部门应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减少对洞庭湖水质的破坏。

对于一些珍稀鱼类濒临灭绝的状况,益阳市政协常委、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邱国民建议,建立濒危鱼类繁育中心,用人工的办法解决濒危鱼类的繁育问题,并重视对南洞庭湖独有的银鱼、三角帆蚌等濒临灭绝的鱼类的重点保护,尽快建成保护区。

《情况介绍》中提出,确定适用于渔业资源增殖的水域滩涂,重点针对已经衰退的重要渔业资源品种和生态荒漠化的严重水域采取增殖方式,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

委员们还建议,开展生态环境修复,采取闸口改造、建设过鱼设施等措施,恢复天然水域生态的完整性;建立健全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开发谁修复”的原则,依法开展资源增殖补偿,对资源及生态造成影响的,受益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修复;完善渔政管理体制,在洞庭湖建立一个统一的以渔政执法为主体的综合性渔政管理机构,由省渔政管理部门统筹安排,确保人员、经费和各项管理费用开支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区提前40余天进入保护期

红网岳阳站2015年8月18日讯讯(分站记者 彭雨琪)往年,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10月左右进入保护期。昨日,记者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由于今年洞庭湖水位持续偏低,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区提前进入保护期。

8月17日上午8点,洞庭湖城陵矶水位为25.43米,为20年来同期最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业内人士姚毅介绍,洞庭湖水位下降后,苔草就会萌发生长。此外,水位过低还会造成洲滩板结,导致鸻鹬类(小型涉禽)缺少食物。

目前,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已提前进入保护期,保证候鸟到来时觅食场地有水。同时,创新保护区管理,对草场进行数据化管理试验,并加大了对进入核心区钓鱼、捕捞的管理,完善防护设施。

东洞庭湖2015年度鸟类资源调查结束新增5成员

红网岳阳站2015年7月29日讯(分站记者 郝家勇 姚毅)报道自今年1月开始,时间跨越冬、春、夏三季的东洞庭湖2015年度鸟类资源调查,日前已顺利结束。实施此次调查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统计显示,东洞庭湖区域候鸟种群新增5成员,分别为夏候鸟黄头鹡鸰、北灰鹟、黄臀鹎、栗头鹟莺,冬候鸟卷羽鹈鹕;此外,夏候鸟调查人员还发现了滞留洞庭湖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今年1月的同步调查,包括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横岭湖4个保护区。3月、5月开展的东洞庭湖候鸟调查区域,涵盖了大小西湖、注滋河口、丁字堤生境改造工程、春风湖、上下红旗湖、七星湖、君山后湖、采桑湖、鹭鸟小树林、团湖、南湖、芭蕉湖、松阳湖、金鹗公园、龙山、毛家湖、蓄水湖等东洞庭湖及周边水域和相关河流与河口、水库等可能的鸟类栖息地。

数十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采取同步调查、重点区域定点统计等先进科学调查法,记录到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4种,分别是黑鹳13、中华秋沙鸭25羽、白鹤1羽、白头鹤3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分别是卷羽鹈鹕2羽、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和灰鹤。而黄头鹡鸰、北灰鹟、黄臀鹎、栗头鹟莺和卷羽鹈鹕,在东洞庭湖均为首次发现的鸟类新纪录。“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气候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为鸟类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是近年来候鸟种类持续增多的重要原因。”东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指出,保护好东洞庭湖地区的鸟类资源,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林业和农业生产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洞庭湖越冬小天鹅迁飞 小天鹅安全返回岳阳

“洞庭湖环志小天鹅BYH078号,迁飞中GPS信号停留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一个农户家已有3天时间。可能遇到不测,需要救护。”……2015年3月26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鸟类监测信息显示,保护区于今年2月成功救护并佩戴GPS放飞的小天鹅,在迁飞时出现异常,经过云梦县农民张明波的悉心照料,及湘鄂两地野生动物救护人员的努力,掉队小天鹅已安全进驻东洞庭湖保护区救护站救治。

“跟着大雁去迁徙”0304碑达赉湖珲春竖起

2015年3月30日,“跟着大雁去迁徙”西线、东线、追踪线分别在呼伦湖和珲春敬信湿地完成了闭幕仪式。
上午,西线活动工作组与呼伦湖保护区有关部门在新巴尔虎右旗保护宣教中心展开研讨会。下午,在达里诺尔站,活动所有参与方及专程从洞庭湖赶来的周自然,彭祥林,茅兵三位老师一起到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乌兰诺尔湖参加候鸟迁徙地揭碑仪式。

在东线和追踪线到达的珲春站,工作组在敬信镇六道泡村举办了揭碑仪式。珲春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出席了仪式,并在现场放飞了四只救助的白额雁。

至此,为期17天的“跟着大雁去迁徙”全国候鸟迁徙直播也完成了所有的地面追踪活动。这一路,我们拜访湿地,探索鸟儿家园的真实面貌,更有幸认识了一位又一位湿地保护的工作者和志愿者。接下来,工作者还将用更多时间,来将这些故事一一整理并带给大家,延续这一路的惊喜与感动,继续探索属于这个国家最好的湿地保护之路。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发起“大地保湿计划”,将本次考察的收获,应用到更多湿地保护的行动中。

人鸟相依东洞庭 湿地守望赤子情

红网岳阳2015年3月4日讯(通讯员 李婷)在岳阳市东洞庭湖保护区,有5个管理站共18名工作人员,每年春节,他们都与鸟为伴,守望着这片湿地。3月3日,记者来到采桑湖湿地管理站,体验了一下他们的日常工作,见证了他们的坚守。

美国志愿者冒零下4℃严寒洞庭湖救起一受伤鸬鹚

红网岳阳站2015年2月2日讯(分站记者 李婷)纵使是最普通的鸟儿,在志愿者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眼里也会看作宝贝。2月1日下午,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两名美国志愿者,冒着严寒沿湖进行日常巡护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野鸬鹚,随后,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上演了一出联手救援受难鸟儿的壮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