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举行2017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暨环洞庭湖春季水鸟调查启动仪式

3月2日上午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中心举行“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暨环洞庭湖春季水鸟调查启动仪式,岳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卢志平、岳阳市老科协会长肖建华为启动仪式致词,学生志愿者代表宣读倡议书。仪式上市委原副书记、老科协原会长罗传根、市政法委原书记、市关工委主任方贵吾为岳阳市天下洞庭研究院、保护洞庭湖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市委原副书记、市老科协会长赵协成宣布“2017’第四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岳阳市林业局局长何作云主持。

本次“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从2017年3月2日启动至2017年6月结束,主要以在华容县、君山区、岳阳市区、岳阳县、临湘市、汨罗市、湘阴县、屈原区等各县(市)区的主城区以及相关中小学校区举行东洞庭湖湿地保护科普宣传的图片、文字展,发放宣传册等科普巡展活动。
环洞庭湖春季水鸟同步调查从2017年3月2日至4日在东、南、西洞庭湖保护区以及横岭湖保护区,进行春季水鸟的种类、数量、栖息地状况以及人为干扰等情况进行同步调查。

莅临本次活动的还有市人大原副主任、市老科协会长彭泽霖、岳阳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李洪泽、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主任蒋勇、省市老科协、市关工委的老领导们、市林业局和东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的同志们、良心堡中学、采桑湖中心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新闻媒体朋友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岳阳市林业局、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岳阳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岳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办。

湖南打掉洞庭湖区一猎捕贩卖小天鹅犯罪团伙

新华社长沙2017年3月4日电(记者 周勉 明星)记者4日从湖南省森林公安部门获悉,岳阳市湘阴县近日打掉一猎捕、贩卖10余只小天鹅的犯罪团伙。目前16名涉案人员已到案10人。

湘阴县境内的横岭湖区是位于洞庭湖最南端的一块水草丰茂的天然湿地,也是每年候鸟迁徙往返的重要通道和栖息之地。小天鹅则是洞庭湖区较为常见的珍稀保护动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去年底,湘阴县森林公安民警经过走访调查,掌握到横岭湖一带存在非法猎捕、杀害、贩卖濒危野生动物小天鹅的行为,并对此立案侦查。公安民警掌握了这个犯罪团伙多名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从猎捕、杀害到贩卖野生动物一条龙的案件也逐渐浮出水面,被猎杀的野生候鸟包括丹顶鹤、小天鹅、野鸭、鹭类等,以小天鹅为主。

目前,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其中1人被刑事拘留,3人被批准逮捕,6人取保候审。另外6名在逃人员公安机关正调集力量展开抓捕。

18个“电子眼”监控汨罗江湿地公园 湿地保护开启新模式

2017年3月1日,投资近70万元的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通过测试,湿地公园“电子眼”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汨罗江湿地公园新装的高清摄像头
据了解,砂石局和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此次在汨罗江湿地由新市至磊石地段的河道沿岸安装了15个高清摄像头,加上之前在屈子祠、龙舟看台、磊石管理站这些重要保护区域安装的3个,目前共有18个“电子眼”对湿地保护区进行24小时监控。
在监控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影像和数据监控,可以观察现场环境实况,如有非法闯入、丢弃垃圾、私搭乱建、污染物乱排放、火情、水情等情况,工作人员能及时进行管理、处置,有利于公园内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打击滥捕和偷猎,防止侵占和破坏湿地资源等非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对加强公园内生态环境监测和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与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介绍,此次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立让湿地保护管理模式由“人防为主”变为“技防为主”,提升了湿地公园科学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了湿地公园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洞庭湖观鸟 公众参与的自然盛会


冬季的洞庭湖,天气总是变幻无常。然而不论风和日丽,还是雨雾朦胧,西伯利亚的鸟儿,总是会带着刚刚学会飞行的孩子们,长途跋涉来到这片水位随着四季而分明的南国美地,度过漫长的冬天。而在人类的世界里,也有这么一群“候鸟”,他们每隔两年,随着鸟儿们纷飞的翅膀来到洞庭,守候鸟儿回家,守候它们的世界,并从伸缩的镜头里,观看这一场来自自然世界的音乐剧。
2015年12月份,从遥远的北部迁徙而来的候鸟们,如往年一样云集洞庭湖,而两年一度的中国洞庭湖国际观鸟节,也进行到了第八届。2002年,在WWF的支持下,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了第一届洞庭湖观鸟赛,如今,从观鸟赛到观鸟节,已然成为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推动湿地保护主流化的平台,同时也见证了观鸟—这一从国外兴起的户外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冬季去观鸟。”越来越多在城市生活,远离自然的人,以鸟为媒,走近湿地,大人孩子,共同进入自然的课堂,进入美学的课堂。在观赏湿地的同时,也体悟到了人与湿地之间的“距离之美”。
小白额雁的故事
观鸟兴起于西方世界,是一项以观察、辨认野生鸟类为主要内容的户外活动,在许多地区甚至成为了旅游支柱产业。然而一直到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观鸟活动仍然缺少专业的组织、专业的引领,散落各地。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政府、公众对湿地以及湿地指示性物种—候鸟的认知,刚刚才开始起步。
而在当时的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量的调查、科研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围绕着这片国际重要湿地悄然展开,陪伴着这群工作在基层的保护者的,是每年冬天如约而来,在保护区内安然栖息的、数以万计的候鸟。
1999 年春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救治了一只因农药中毒而生命垂危的国际易危物种—小白额雁,基本痊愈后戴上绿色环颈放飞。第二年,正当大家欢庆千禧年到来的时刻,这只让人牵肠挂肚的“小白”,历经了寒暑和漫漫旅途,带着五只小雁,总共七口之家,出现在了东洞庭湖的越冬地。这一幕,对于艰难工作在一线的保护者们而言,是莫大的惊喜和安慰。
“喜极而泣”,很多人用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场景,而他们也用之后的经历和行动证明,也许正是这只信使一般的雁带来的“决定性瞬间”,让他们更加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保护之路。

8届盛会,从观鸟赛到观鸟节,再到生态论坛,走出了中国最优秀的观鸟群体。
2002年,在WWF的支持下,当时在保护区工作,后来加入WWF的雷刚、蒋勇和观鸟爱好者钟嘉等人,为了推动小白额雁的保护和观鸟活动、湿地概念在民间的普及,策划并成功组织了第一届洞庭湖观鸟大赛,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支队伍参赛。
“第一届观鸟大赛,也是国内首次观鸟赛事,我还记得其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独行侠队,队员分别来自北京、山东、四川、陕西、河南、浙江等六个不同省市,成为当时受人瞩目的一景。”蒋勇介绍。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的,是当时唯一的全国性观鸟论坛:WWF 中国网站论坛观鸟专区。
2001 年之前,国内观鸟活动刚刚起步,除北京的自然之友、绿家园等环保团体和一些大学校园开辟有观鸟小组外,其他地方鲜有观鸟活动,更谈不上成立组织。一些通过报刊杂志、户外活动认识、接触到观鸟的人们,只有各显神通,寻找观鸟的“同好”。
2001 年,WWF 中国网站论坛开设观鸟专区,成为连接各地鸟友的强大纽带。同期恰逢互联网的“爆发期”,网络成为推广观鸟的强大“推动器”,搜索引擎一次次把各地“独行”的鸟友带进WWF的观鸟大家庭。
随着加入的鸟友越来越多,WWF 论坛的观鸟版块下面又陆续分设了上海、西安、广州、武汉、成都等地的留言板,基本涵盖了国内东南西北中各区域。

2002 年的全国观鸟大赛举办时,论坛上的各地鸟友要么根据地域、要么按照院校组队参赛,即便如此,仍有部分鸟友找不到所在省市的同好,难以组队。时任版主的志愿者橘树干脆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组了个联队,就叫“独行侠队”!
因为飞翔的鸟儿居无定所的特性,人类对它们的了解,至今仍止于皮毛,而鸟类研究,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分散各地的观鸟爱好者。观鸟赛上最初的这些观鸟爱好者,也成为了中国水鸟研究和保护的重要力量,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前往身边的湿地,观鸟、亦是观测,由此汇集而成的“大数据”,成为鸟类研究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鸟人”们,从网络空间走向洞庭湿地,又从洞庭湿地出发,走向了候鸟迁飞网络上一个一个未知的地点。
中国湿地保护历程中的缩影
之后这十年,是网络普及与发展的十年,也是观鸟活动开枝散叶的十年。各地的观鸟会、野鸟会蓬勃发展,论坛、QQ 群、微博等交流方式并行不悖,建立观鸟记录中心、编发观鸟年报、出版鸟类摄影图鉴、编制鸟类观察刊物⋯⋯多样化的形式提供了各种平台,使大家可以交流观鸟攻略,分享所得、互通有无。
原先,一个省甚至找不到一位鸟友,现在,新疆、西藏等偏远的鸟点都能发展出铁杆的观鸟人。8届盛会,从观鸟赛到国际观鸟节,吸引了近200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队,成为公众参与鸟类保护和湿地保护的重要平台,这项凝结着中国第一批观鸟爱好者心血的活动,也推动并见证了我国各地观鸟组织的发展历程,保护鸟类的公众参与活动,也由各地观鸟会带领,从点到面地扩散,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推动了公众层面对湿地保护与环保事业的广泛参与。
如今的洞庭湖国际观鸟节,除核心的观鸟赛之外,在WWF的推动下,还增加了生态理论盛会—岳阳论坛,不仅丰富了观鸟节的内容,提高了生态保护的科学高度;同时也开创了多部门协同参与洞庭湿地保护的新局面,共同解决洞庭湖湿地在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鱼类、鸟类资源急剧下降,冬季严重缺水,滩涂遭致商业开发等等一系列管理上的难题。
8届盛会,从观鸟赛到观鸟节,再到生态论坛,不仅走出了中国最优秀的观鸟群体,也见证了洞庭湖湿地保护的变迁,见证了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由单纯的物种保护向生态系统保护转变,由单纯的强调保护向兼顾发展转变,由单纯的区域管理向流域层面转变,由单一部门管理向多部门、跨区域合作的综合管理机制转变,因此也成为了中国湿地保护主流化的一个缩影.

岳阳奏响和谐生态乐章:天鹅舞洞庭 麋鹿逛新“家”

佩戴有北斗定位仪的麋鹿在奔跑
红网岳阳分站2017年2月24日讯(岳阳日报记者 唐忠明 刘志恒 通讯员 张鸿 姚毅)3月3日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为第四个纪念日。
天蓝水碧 人鸟和谐相处
初春的清晨,闪烁着金色光芒的东洞庭湿地上,上千只天鹅成群结队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嬉戏、温存、追逐,时而引吭高歌,时而翩翩起舞, 形成“天鹅舞洞庭”之景象。令人饱览东洞庭湖湿地的自然生态之美。
东洞庭湖是天鹅等水鸟的天堂。2月,乍暖还寒,历经了一冬的休整,在此越冬水鸟正在舒筋活骨,上演着精彩的“告别演出”。
水鸟的多寡,是洞庭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在前不久开展的环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中,调查人员共监测到越冬水鸟6目12科54种共183953只,创下了2006年启动环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历年之最。其中东洞庭湖监测到越冬水鸟150608只,占全湖的81.87%,较上年度增长幅度达25%;小天鹅数量由以前的1200多只增加到了3000多只。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说:“近年来,岳阳市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了关闭沿湖造纸企业、规范湖区挖砂等措施,使得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鸟类的栖息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向好”。
除了候鸟,东洞庭湖还有中国自然野化程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麋鹿种群。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中,放养于湖北石首天鹅洲的36只麋鹿泅过长江,其中小部分来到了东洞庭湿地,开始繁衍生息。去年3月,为促使鹿群基因交流,湖南省林业厅专门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16头雌雄搭配的麋鹿,放养于东洞庭湖。如今,洞庭湖麋鹿种群日益壮大,数量已增加至100—130头之间。
为了让麋鹿、鸟类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岳阳市非常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洞庭湖论坛、摄影大赛、书画展、生态电影、生态产品博览会、送戏下乡、市鸟评选、自行车与自驾游、徒步观鸟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近百万中外野生动物保护人士、专家学者走近了洞庭湖,了解了洞庭湖,用实际行动保护湿地生态,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去年,9头麋鹿闯进农场种粮大户邹清明、李新发的承包稻田,大大方方睡在田里,吃在田里。邹清明、李新发知道麋鹿是保护动物,既不驱赶,也不给水稻打药,生怕伤害麋鹿,要知道,他们的稻田是用每年810元一亩的租金租赁来的。
湖区老人张厚义,义务护鸟30年,受到国内外鸟类研究、鸟类保护界的高度评价。2014年7月,老人患病去世。如今,他的儿子张新桥为完成父亲护鸟的心愿,又奔波在护鸟的路上。像邹清明、张厚义一样,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都自觉地为生态让路。
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巡护
为了有效保护洞庭湖区野生动植物,近年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都开展了“大巡护、大监测、大走访、大整治”等专项行动。行动中,他们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快速捕获到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珍稀鸟类影像。
随着环境的逐年改善,东洞庭湖已成候鸟越冬乐园,数量逐年增加。大巡护、大监测、大走访、大整治活动的开展对越冬水鸟、麋鹿、江豚等物种监测、记录,加强东洞庭湖越冬候鸟及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应对洞庭湖水文变化对鸟类、麋鹿等野生动物的影响, 让东洞庭湖成为野生动物最喜欢的“家”,确保越冬候鸟、麋鹿安全栖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示范建设推动湿地保护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1994年升格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之初,许多村民对于生态保护不理解、不支持。加之,东洞庭湖在管理方面涉及水利、渔业、农业、海事、国土、林业、旅游等26个部门,被称之“九龙治水”,然而,部门之间在管理和执法上“群龙无首”,各自为政,形成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无序现象。曾有专家感言,“鉴于洞庭湖在历史、地理、人文、管理、权属等方面的因素,在中国解决好了洞庭湖湿地保护问题,其他地方的湿地保护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足以说明东洞庭湖湿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示范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湿地生态保护为核心,通过五大示范建设,有力推动了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各项工作稳步提升。目前,保护区内自然野化麋鹿群从不足10头增加到了100余头;鸟类从200多种增加到了342种;淡水鱼类117种,淡水鲸类2种;野生和归化植物11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13种,二级保护动植物65种,湿地面积恢复近100平方公里。
岳阳成“中国观鸟之都”
从2002年开始,岳阳市在全国创先举办国际性观鸟盛会——“中国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并已成功举办了8届,每届都有来自美国、芬兰、英国、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观鸟爱好者汇聚洞庭湖,开展以观鸟为主要内容,并涵盖多种生态保护版块的节庆活动。2007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岳阳“中国观鸟之都”称号。2009年第六届观鸟节,来自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携夫人参与了此次盛会,并联合授予了岳阳市“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观鸟节的成功举办,已将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推上了新的台阶。

洞庭湖区拟建9个湿地公园 新增7个环城滨水景观带

  洞庭湖河湖连通生态水网项目区分布图。“7带”:即岳阳市、常德市、澧县县城、汉寿县城、沅江市、安乡县城、湘阴县城环城滨水景观带。 “24网”:即大通湖区、沅江市城区、沅江市共双茶垸、益阳市赫山区、资阳区民主垸、资阳区长春垸、南县西水东调、岳阳市两湖连通、云溪区永济垸、云溪区陆城垸、临湘市、华容县、君山区君山垸、君山区华洪运河、汨罗江古罗城
“八百里洞庭”,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实现洞庭湖区水资源统一调配,改善湖区水质,进行生态修复,江湖水系连通是一条必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洞庭湖河湖连通项目是水安全工程建设五大项目之一。
本报记者罗雅琪长沙报道
省水利厅全面推行“河长制”新闻媒体通气会日前召开,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湖南将全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如何连通
24个连通工程分为3类
2月20日,记者从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省洞工局)获悉,已整合成册的《湖南省洞庭湖区河湖连通生态水利规划报告(送审稿)》(以下简称《报告》)提出,规划在洞庭湖平原地区内(湖南部分)布置24个相对独立的河、湖、库、渠水网连通工程,其中益阳地区7个,常德地区6个,岳阳地区11个。
根据《报告》,生态水利格局的主要建设项目为新建连通渠道、新建改造连通控制闸(坝)、建新改造提水泵站、河湖渠护岸和清淤、水道堤防加固等。
记者梳理洞庭湖区江河连通水利生态工程一览表发现,24个水网连通工程主要分为跨水系跨垸连通、垸内水系连通和城市水系连通三类。值得注意的是,水系连通工程通过修建泵站、连接水渠和闸控工程等方式从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引水构建生态水网。据省洞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专项规划,正在加快推进岳阳市、沅江市、澧县、安乡等重点区域连通项目建设。
配套建设
联系周边景点形成湖滨水系景观
《报告》分析认为,河湖连通规划实施后,在长期调水工程附近可形成薄层积水土壤的过湿地段——湿地。《报告》提出建设岳阳市南湖和芭蕉湖、常德市柳叶湖、益阳市大通湖等9个生态湿地公园,并建设岳阳市区、常德市区、澧县县城等7个环城滨水景观带。
以岳阳市南湖和芭蕉湖湿地公园为例。根据岳阳市主城区两湖连通工程规划,水网构建将南湖和芭蕉湖连成一个凝水绿带,成为城区内水系结构的核心水景带,并将分布在凝水绿带周边的绿地用四个景观点有机联系起来,即王家河的湿地公园、架子山的森林公园、芭蕉湖的滨水文化公园和大桥河西北侧的儿童乐园,分别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形成湖滨水系景观。
《报告》还提出,建设6个平原水库;4条休闲内河。以此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水利工程体系,称为“24网、9园、7带、6库、4河”生态水利格局(具体见左图)。
工程作用
实现旱季长流水,雨季不渍水
省洞工局规划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湖连通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连通水系旱季长流水,雨季不渍水。
随着局部河网与湖泊的连通,区域水系连通形式将发生明显改变。例如,在丰水期,从三口河系及资水、澧水、湘江等河流引水入湖,增加了湖库的入库水量,引水河流水量明显增加;而在枯水期,湖库增加下泄流量,下游河流水量有所增加。
从水质方面来看,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实施后,局部湖库与河流水体交换与联系更加频繁,对维护湖库的水环境良性循环有利。水系连通形成的湿地可净化污水和空气,为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风景区和旅游景点,以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
作为洞庭湖河湖连通项目中城市水系连通的代表,沅江市后江湖、蓼叶湖、下琼湖、上琼湖、石矶湖五湖连通工程就实现了五湖水质的自我净化。
来源: 潇湘晨报 转自:新华网

600余只小天鹅飞临岳阳 东洞庭湖现“天鹅湖”美景

红网岳阳分站2017年2月20日讯(岳阳日报记者 李婷 摄影 彭宏伟)随着冬候鸟来湖南岳阳高峰期的到来,东洞庭湖中聚集了3000多只小天鹅,上演了现实版的“天鹅湖”自然美景。
在东洞庭湖采桑湖管理站附近的湖面上,这里聚集了600多只小天鹅。记者看到,天空中还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小天鹅飞向这里,每当有同伴到来,湖面上的天鹅就会引吭高歌表示欢迎,并不停地点头致意。
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飞行高度可达9000多米,每年3月、4月间,它们成群飞向北方,9月、10月份又会结队南迁。据东洞庭湖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今年的冬季候鸟调查,东洞庭湖小天鹅的数量由以前的1200多只,增加到了3000多只,是12年来数量最多的一年。

“环球志愿者”为采桑湖小天鹅留下生态影像记

(通讯员 王倩 易清)2017年2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英国汇丰银行的“环球志愿者”一行15人,到访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见证了600只小天鹅翩翩飞舞的壮观场面,并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


从2002开始,在英国汇丰银行的资助下,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长江流域开展生态保护的公益项目,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洞庭湖是项目开展的重要区域,先后在湿地恢复与重建、长江江豚保护、保护政策推动等领域持续发力,为湿地保护理念的引入与推广,做出了长期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的冬天,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东洞庭湖保护区共同发起第一届观鸟赛,并依托世界自然基金会观鸟论坛,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观鸟盛会,见证了洞庭湿地保护的今昔变迁,也走出了中国最具实力的“鸟人”群体。
此次到访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客人,除了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和英国办公室的专家,还有英国汇丰银行的全球员工代表。长期以来,英国汇丰银行一方面支持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世界各大流域开展专注全球水资源保护的公益行动“汇丰水资源计划”,一方面也支持全球员工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影像记录。


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办公室的企业合作高级经理布丽吉特·阿拉孔(Brigitte Alarcon)说:很高兴在汇丰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地方政府、保护区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么多的小天鹅愿意留下来,在采桑湖栖息,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我们觉得非常兴奋,也非常自豪。


据了解,此次到访中国的汇丰银行员工代表,来自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加拿大、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汇丰银行分行,均是优秀的生态摄影师和亲身参与环境保护与推动的“公民科学家”、“环球志愿者”,是汇丰银行在全球网络当中甄选的志愿者当中的佼佼者,他们将把来自中国的环保理念和优秀的影像作品,共享给全球网络分享给74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

洞庭湖越冬水鸟总数创11年来之最

[2017-2-5]环洞庭湖区越冬水鸟调查近日结束,调查结果显示,环洞庭湖越冬水鸟总数量达183953只,创下了同步调查11年来之最。本次共调查到越冬水鸟共6目12科54种,其中,到东洞庭湖越冬的水鸟在全湖越冬水鸟中占绝对优势,较上年度增长幅度达25.03%。本次调查监测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共5目9种8064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等4种155只。洞庭湖旗舰物种——小白额雁达12222只。(人民日报记者 侯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