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东洞庭湖保护区)位于岳阳市荆江江段南侧, 北与湖北省监利县接壤。 是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和珍稀鸟类。保护区属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永久性河流、时令湖等,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1、2、5、6。1982 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 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东洞庭湖保护区内有越冬鸟类 41 科 158 种;鱼类 23 科 114 种;贝类有 40 多种,其中三角帆蚌、皱纹冠蚌是养殖珍珠的主要贝源;另外还有螺虾类及龟鳖等水生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 白头鹤、 白鹤、 中华秋沙鸭、 大鸨等 6 种, 大鸨的最高记录 17 只,黑鹳的最高记录 13 只,白鹤的最高记录 37 只,白头鹤 159 只,东方白鹳的最高记录 800 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天鹅、 鸳鸯、白琵鹭、小白额雁、白枕鹤、灰鹤等 26 种。洞庭湖上最大的鸟群是雁鸭类,最令国内外专家感兴趣的是小白额雁,这种鸟在世界其他地方已经不多了,而在洞庭湖有上万只至几万只的大群。东洞庭湖保护区内还经常发现中华鲟、白鳍豚、江豚等珍贵动物。自华容县的塔市驿,经岳阳的城陵矶到临湖县的太平口,全长 165km 的水域均是白鳍豚活动频繁的区域。
东洞庭湖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 159 科 1186 种;水生植物40科131种。保护区植物区系属华东区系, 地理成分交汇错杂。除中亚成分外,其他 14 个分布区类型在该区都有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成分和东亚成分在该区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北温带成分对该区植物区系影响很大,并出现了较多的特有成分,在该区植被中起着较大的作用。东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由面积为 2691km2的洞庭湖和入湖的湘江、 资水、 沅江、 澧水 4 条大的河流以及汨罗江、新墙河等中小河流组成。东洞庭湖是一个大湖泊型宽阔河道,是洞庭湖湖系中最大的湖泊,湖泊的周围是广阔的沼泽和平原。东洞庭湖为一个完整的外流型淡水湖,承纳着长江中上游和湖南的湘、资、沅、澧等江河水量,年平均径流量为3035 万 m3,由岳阳城陵矶泄入长江。流域面积 26.28 万 km2,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 14.6%。其中湖南省境 20.48 万 km2,占78%; 贵州省境3.04万km2, 占 11.6%;其余 10.4% 属桂、 川、 鄂、赣、粤。流域西部为山地,海拔 200 ~ 1000m;中南部为丘陵和盆地,海拔50~400m;北部为平原,海拔25~40m。
洞庭湖保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7℃,湖水年平均温度17.5℃,年降水量 1300 ~ 1700mm,4 ~ 6 月降水占全年一半左右,无霜期 258 ~ 275 天。年平均过湖水量达 3126 亿 m3,常年湖容量 178 亿 m3,水深 4 ~ 22 m,最大水位落差为17.76m,pH6.8 ~ 8.6。地貌呈沟港纵横的湿地景观。土壤为湖沼土和河沼土。受“四水”和通长江“三口” (松滋、太平、藕池)入湖洪水和泥沙影响,洞庭湖逐年淤浅萎缩,蓄纳洪水能力减少,汛期湖区常发生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