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漳江口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最近城镇为云霄县城,位于湿地以西 10km,东北向距离厦门约 85km。主要保护对象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东南沿海水产种质资源为主。主要湿地类型有红树林、滩涂、水域或组成的河口湿地等。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1、2、3、8。保护区于 1992 年元月成立,1997 年 7 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漳江口保护区总体上由河口水域、 潮间带森林湿地(红树林沼泽) 、滩涂(潮间带泥滩)和盐沼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湿地类型为永久性的、以红树林植物秋茄、桐花、白骨壤等为建群种的红树林滩涂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 55%。
漳江口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分为红树林、滨海盐沼、滨海沙生植被3 个植被型,有白骨壤林等 13 个群系,有秋茄—老鼠 等 22 个群丛。区内有维管束植物 224 种,有红树植物 5 科 6 属 6 种,盐沼植物 16 科27 属 29 种 1 变种,滨海植物 59 科 152 属 184 种。区内营养丰富,从而微生物资源丰富,有微生物 12 科 27 属 45 种,与陆地生境的微生物数量比较,红树林土壤细菌数量高于一般陆地生境,而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较少是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的主要特征。
漳江口保护区已查明野生脊椎动物共 359 种,其中哺乳动物 9科 14 种,鸟类 38科154种,爬行类 11 科 37 种,两栖类 5 科 13种,鱼类 141 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中华白海豚和缅甸蟒蛇2种, 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宽吻海豚、 黄嘴白鹭、 小杓鹬、小青脚鹬、绿海龟、棱皮龟、太平洋丽龟、虎纹蛙等 19 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24 种。保护区鸟类中具有众多的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其中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 77 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 41 种。保护区红树林区潮间带底栖动物 28 种。潮下带底栖生物 181 种。海区浮游植物 201 种,其中硅藻 165 种。浮游动物 180 种,其中水母类 59 种,桡足类 71 种。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漳江口保护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 光、 热、水资源丰富。根据1960~1999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年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0.2℃。最热月份在7~9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714.5mm,年最高降水量2493.2 mm,最低降水量1348.4mm,降水主要集中在 4 ~ 9 月。年蒸发量 1718.4mm,年均相对湿度79%。年均日照时数为 2125.1h。年平均雾日数 7.7 天。
漳江口保护区内红树林湿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降落,形成东、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势开阔平坦的地貌。漳江下游河口区地带母质为第四纪残积物质和沉积物质,由古老冲积物、近代河流冲积、海积和风积形成。土壤为滨海滩涂淤积和沙质淤积,厚达2m以上。土壤基质颗粒精细无结构,通常是半流体而不坚固,含高水分,缺乏氧气,土壤呈还原状态,具沼泽化特征 ;土壤含盐量高(一般在1%以上) ,具盐渍化特征;土壤 pH3.5 ~7.5,呈较强的酸性,土壤含有丰富的植物残体和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4.48%。土壤中也含有大量的钙质。.
漳江为云霄县的主要河流,全长 58km,最终汇入东海东山湾。流域面积 855km2,由安厚溪(平和县) 、马铺溪、下河溪、和平溪、南溪、火田溪汇合组成。年平均径流量 6.35 亿 m3。漳江上游无大中型工业,海域溶解氧(DO)年平均含量为 7.3 mg/dm3,活性磷酸盐年平均值为0.38μmol/dm3,总氮含量全年平均为 7.25μmol/dm3,化学耗氧量含量变化范围为 0.58 ~ 2.31μmol /dm3,总悬浮物含量范围为 1.9 ~ 18.32mg/dm3,油类含量平均值为 23.3μg/dm3,常年水质为 II ~ III 类水质。海域的 pH 变化范围为 8.02 ~ 8.45,水温变化在 14.85 ~ 25.56℃。海域属不规则的半日潮形成,平均潮差
2.32m,最高潮位 7.7 m,最低潮位 3.03m。
漳江口保护区位于台风多发区,1955 ~ 1980 年间影响云霄的台风达 150次, 年平均台风影响 5.8 次。红树林湿地是该区域的保护者,在稳固海岸、抵抗台风侵蚀方面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