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土壤类型
高原湿地土壤主要为沼泽土,属于隐域性土壤类型,是在寒冷湿润的环境和沼泽化草甸植被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高原湿地泥炭储量丰富,但由于高原气候严寒,多年冻土层广布,土壤温度低,微生物分解活动受到强烈的抑制,所以高原湿地中泥炭化过程进行得十分缓慢,一般形成半泥炭化而埋藏在土壤表层,仅深层的才会完全变为泥炭。高原湿地土壤是高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原湿地植被生长的一方沃土。从土壤科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土壤形成过程的差异性将湿地土壤划分为沼泽土和泥炭土 2 个土壤类型,8 个土壤亚类型分属于这两个土壤类型(表1),其中泥炭土、疏干泥炭土、盐化泥炭土和泥炭沼泽土的土壤剖面均可分为草根层、泥炭层和潜育层 3 个层次;腐殖质沼泽土和盐化草甸沼泽土剖面可分为草根层、腐殖质层和潜育层 3 个层次;而腐泥沼泽土和草甸沼泽土分别分为腐泥层、潜育层和草根层、潜育层 2 个层次。高原湿地土壤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母质多为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和冲积洪积物,草根层或泥炭层直接发育在潜育层上;潜育层常年积水,土壤冻结的时间长,以还原作用为主,缺少铁锰锈斑,多呈灰白色;沼泽土出现盐渍化问题,反映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表1 高原湿地土壤类型及其土壤剖面层次
土壤类型 | 土壤亚类型 | 土壤剖面层次 |
泥炭土 | 泥炭土 | 草根层、泥炭层和潜育层 |
疏干泥炭土 | 草根层、泥炭层和潜育层 | |
盐化泥炭土 | 草根层、泥炭层和潜育层 | |
沼泽土 | 泥炭沼泽土 | 草根层、泥炭层和潜育层 |
腐殖质沼泽土 | 草根层、腐殖质层和潜育层 | |
腐泥沼泽土 | 腐泥层和潜育层 | |
草甸沼泽土 | 草根层和潜育层 | |
盐化草甸沼泽土 | 草根层、腐殖质层和潜育层 |
高原湿地土壤分布
青藏高原湿地土壤分布上限超过 5000m,多呈斑块状零星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就西藏而言,草甸沼泽土主要分布在藏北地区,泥炭土主要分布在藏南地区。青海省的湿地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 4500 ~ 4800m 的玉树州扎多县、治多县西部的莫云滩和河流两旁,海拔4500m 以上的果洛州玛多县西部的星宿海和扎陵湖、鄂陵湖的南岸,海拔在 4000m 左右的久治县东北部,以及海拔在 3800 ~ 4500m 的祁连山中段山地上部的河源。该区湿地土壤常常分布在河曲,古冰蚀谷地底部、湖盆洼地、扇缘洼地、山间碟形洼地和坡麓潜水溢出带。成土母质以河湖沉积物居多,并有洪积物、坡积物、冰积物等。由于这些地区地形平缓低洼,气候寒湿,地下永久冻土发育,构成不透水层,使较多的降水和冰雪融化水汇集于此而难以外泄和下渗,导致土体过湿或在地表形成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并使潜水水位抬高。寒湿生境下生长的植被死亡后,在低温和通气不良的情况下,有机残体和死根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因而在土层的上部逐渐积累形成较厚的泥炭层和半泥炭化层,下层土壤由于潜水和积水的影响,呈缺氧状态下还原作用旺盛,形成质地稍黏重的灰白色潜育层。所以高原沼泽土的形成过程包括上层土壤的泥炭化过程和下层土壤的潜育化过程。土壤的酸碱度一般呈微酸性至微碱性,泥炭层有机质含量 20% ~ 78%。根据泥炭层的厚度可将沼泽土壤分为泥炭沼泽土和高原泥炭土两个亚类。高原泥炭沼泽土,地下水位较高(夏季多在 20cm 以内) ,泥炭层厚度小于50cm。高原泥炭土, 地下水位一般较低(夏季多在 30 ~ 50cm) ,泥炭层深厚,一般大于50cm,还有许多在1m以上。
高原湿地植被
高原湿地植被受湿地生境条件的限制。特定的地形条件引起土壤水分过度湿润,形成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这些条件是湿地植物涉足的前提。湿地植物只有在多水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它们或植根于泥土之中,或漂浮于水面。湿地植被的浓浓绿色使高原湿地如诗如画,生机盎然;草本植物的一岁一枯荣使得高原湿地中的泥炭不断得以累积增长。
高原湿地植被与水生植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原湿地因强烈的寒冻和地下多年冻土的反复融冻作用,常形成冻胀丘和热融湖塘等地貌。冻胀丘的水位一般都比较低,容易形成土壤水分较为适中的环境,这种生境常常被沼泽化草甸所占据;当冻胀丘消融,地面塌陷,由于深层冻土的阻隔,消融水不能下渗,在凹地中央汇集,形成热融湖塘,使水生植物侵入并生长发育,形成水生植物群落。当热融湖塘深层冻土继续消融,积水向四周渗透,使湖塘积水减少而退缩,为湿生植物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因此,水生植被是湿地植被形成的前期阶段。水生植被的种类组成中,亦有湿地植物的出现,例如在水域沿岸的浅水水生植物群落中会生长杉叶藻之类的湿地植物。
高原湿地植物种类中,虽然许多种类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也有许多植物种类深深地打上了地带性植被的烙印,并形成特有种。如青藏高原湿地(西藏部分)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的种类为主(表2) ,同时在特殊的生境中也形成了只有在青藏高原才能看得到的特有种,如藏北嵩草和花葶驴蹄草,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地带性。该区湿地中藓类植物种类十分稀少,主要有立碗藓和垂枝藓等藓类植物。西藏地区沼泽湿地植被总面积为110万 hm2,主要分布在怒江河源区,横断山区河谷带,雅鲁藏布江上游、中游及其支流谷地;此外在高山冰蚀湖盆和冰水洼地中也有零星分布。该区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化少,以莎草科草本植物为主。湿地植被的演替过程主要有湖泊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两种途径。据初步统计,仅西藏地区沼泽湿地植物约有 142 种,分属于 33 科 84 属。其中莎草科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 14% 左右;其次是禾本科、毛茛科、菊科和蔷薇科,分别占总种数的 10%、6%、5%和 3%;其他科植物所占比例都少于 3%。青海省的湿地种子植物有 428 种,隶属于 39 科 146属,约占青海省总种子植物总数的 16%。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约有湿地植物 200 多种,其中多种是特有植物和濒危稀有植物,占草场植物种数的20%。
表2 青藏高原湿地植物区系组成 ( 西藏部分 )
地理成分 | 代表植物 | 种数 | 占总种数的比例(%) |
北温带分布 | 华扁穗草、海乳草、三裂碱毛茛 | 47 | 33 |
青藏特有种 | 藏北嵩草、花葶驴蹄草、西藏报粉春 | 28 | 20 |
世界分布 | 海韭菜、芦苇、杉叶藻 | 24 | 17 |
喜马拉雅分布 (中国部分) |
斑唇马先蒿、云生毛茛、肉果草 | 23 | 16 |
中亚分布 | 矮藨草、柔软紫菀 | 8 | 6 |
北极、高山分布 | 冰岛蓼 | 1 | 1 |
引自:赵魁义,1998
高原湿地动物
湿地动物是指湿地环境中一切动物的总体,既包括湿地中的典型湿地动物,也包括由边缘带渗入到湿地中的草原、林地和农田的动物。高原湿地动物是高原湿地的主人,也为高原湿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青藏高原已有记录的鸟类中,湿地水鸟有 131 种,与湿地密切相关的鸟类有 26 种;仅在长江源区高寒湿地中常见的水禽就约有 29 种,主要有苍鹭、斑头雁、赤麻鸭等;黄河源区湿地常见的且重要的水鸟有黑颈鹤、鸬鹚、赤麻鸭、鱼鸥等。青海省湿地动物有鸟类约有 73 种、鱼类约 55种、哺乳类约 14 种以及两栖类 9 种。若尔盖高原湿地动物共 64 种,5 个亚种,隶属于 16目 24 科;该区湿地鸟类较少,仅有 10 种,属于4个目,占总数的15.6%;湿地鱼类有10种,两栖类有 3 种。长江源区的鱼类为高寒冷水型鱼类,已发现 19 种左右,主要有裸腹叶须鱼、小头裸裂尻鱼、细尾高原鳅等种类。黄河源头和星宿海地区的鱼类共有 10 种分布,分别隶属于鲤科裂鲤鱼亚科和鳅科条鳅亚科。云贵高原湿地动物种类主要有山溪鲵、齿突蟾类、西藏蟾蜍、径腺蛙、倭蛙、雪山蝮等。
我国高原湖区湿地动物种类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云贵高原湖区,湖泊类型多样,动物种类丰富,如滇池有 171 种浮游动物,112 种底栖动物和 22 种鱼类;抚仙湖有 57 种浮游动物, 30种底栖动物, 28 种鱼类。蒙新高原湖区,多为内陆盐水湖,动物种类贫乏。如博斯腾湖仅有 39 种浮游动物,5 种底栖动物,21 种鱼类;乌伦古湖有 59 种浮游动物, 69 种底栖动物,18 种鱼类。青藏高原湖区,湖水较深,以贫营养型湖泊和内陆盐水湖泊为主,所以动物种类也很贫乏。如被称为中国第一大盐湖的青海湖,仅见到 24 种浮游动物,8 种底栖动物,6 种鱼类;纳木错湖属寡盐湖,动物种类更少,仅有12种浮游动物,3 种鱼类。
特殊的高原湿地生境决定了高原湿地动物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在严酷的高原气候条件下得以生存并繁衍后代。如黑颈鹤、灰鹤等鹤类为了适应在湿地环境中生活,它们均具有便于涉水的长腿和有利于摄食的长颈和长嘴;为了在开阔的生活环境中防御敌害,它们有高度的警惕性,听力极强、嗅觉发达,在数百米之外即可发现敌害。高原中的有蹄类动物(如藏原羚、白臀鹿等)不仅具有高度的警觉,还具有迅速奔驰的能力,人类很难在200~ 300m内接近它们;它们还可深入到人迹罕至的宽谷沼泽中活动。生活在湿地水域中的潜鸭等水鸟具有高度潜水的本领,它们可在水下潜泳到 10m 之外,或长时间潜藏在水中仅露出鼻孔呼吸,使人难以发现它们。鹰雕类视力非常强,在高空可发现地面的猎物,并能急速俯冲到地面捕捉猎物。湿地中的一些地栖性鸟类(如长嘴百灵、角百灵、小云雀等) 、两栖类、高原鱼类都具有保护色,它们的体色与栖息环境非常相似,不易被发现,从而能够成功逃避敌害。如生存于高原河流湿地中的裂腹鱼,通体裸露无鳞,体近灰色,腹膜为黑色,可防避受到强烈紫外线的辐射损伤;其卵为产存性卵,有毒,从而可减少卵的损失,而且体内有充分的营养物质蓄积以度过冰冻期。正是高原湿地动物的这些较强的适应能力,才使得它们能够战胜严寒,在高原上占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繁衍生息,传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