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处:都说洞庭人鸟不相依,只有牛鸟相依,孰不知这是人类对水鸟家园—湿地的保护秘诀。近处的冬候鸟反嘴鹬与远处的牛羊,一片和谐。
彭祥林摄
雁群:群雁,些飞些息,在动与静中浅吟低唱着洞庭湖的生态之歌。明健飞摄
迁徙:湖平岸阔,雁群翩跹,迁徙至此,给平静的洞庭湖增添了不少乐趣。刘科摄
追逐:鹤唳九皋,且飞且鸣,而鹳形目的鹭,叫声低沉,飞行时,脖子成驼背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明健飞摄
观鸟者:为了不打扰鸟儿,观测队伍尽量不进入湿地,而是用高倍望远镜和高配镜头观测,这届观鸟节共记录到鸟类177种。刘科摄
2012年12月7日至9日,30支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队伍集结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其间共观测到鸟类177种,数量超过了上一届。
“鸟是一种最有灵气的生物,带给人类希望和幻想。”湖南观鸟队队员“晚稻”在致队友的一封邮件中说。他的真名叫刘科,从某研究院离职后开了家公司,下班后便成了一名摄影师和环保志愿者。在湖南,像他这样用镜头持续关注环境的志愿者近几年逐渐增多。
由于东洞庭湖划定了保护核心区,刘科和队友无法进入,只能远远地架起“炮筒”,捕捉鸟类精灵掠过天空和湖面时的姿态,同时赶紧记录下观测到的鸟种和时刻。
有时,天空中的鸟类会降落下来,在湿地上驻足,构成一幅湖光一色、鸟兽同栖的美景。这是洞庭湖上最美的一刻。
观鸟赛评委、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何芬奇告诉记者,此次观测到的候鸟以雁鸭类为主,鹤鹳类较少,珍稀濒危鸟类有限。这一次令他最开心的事有两个:一是天气晴,二是看到了观鸟者的成长。这也是此次能观测到这么多鸟种的重要原因。他与英国鸟类学家合著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一书,被众多国内鸟类爱好者奉为“圣经”。
12月8日晚,被誉为“野生鸟类拍摄第一人”的沈阳理工大学教授周海翔给所有参赛队员上了一堂课。他说,野生鸟类摄影的第一原则是“尊重”,镜头的使命只是“反映野生鸟类的自然行为和生境”。
没有湿地,就没有候鸟。湖南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湿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8.56%,其中约38%是湖泊湿地。1992年,东洞庭湖被《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4年,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湿地和珍稀鸟类被列为主要保护对象。
据湖南省林业厅统计,每年在湖南省越冬过夏的候鸟有近100万只,东洞庭湖是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有记录的候鸟多达33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等27种。
今年,在湖南等地的候鸟迁徙通道上发生的偷猎现象引起全国关注。但在作为栖息地的洞庭湖,由于保护区的存在,鸟儿的待遇比那些从山区过境的候鸟无疑要好得多。
但危险依然存在。岳阳市湿地保护促进会会长彭祥林告诉记者,与东洞庭相比,现在更令人担心的是南洞庭。
新的担心还来自食物。由于整个洞庭湖水域的渔业资源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鱼虾类减少,很多鸟儿只好飞到农田里觅食,甚至出现“人鸟争食”的场景。
观鸟节结束了,爱鸟护鸟却远没有结束,用刘科的一句话,“共同的爱鸟、护鸟将使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本报记者成舸 通讯员曾蓓
《中国科学报》 (2012-12-15 第4版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