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三月,鸟类爱好者们迎来了观鸟旺季。每逢春秋,几十万只鸻鹬(h ng y )类会在长江口的滩涂停歇后继续北返,完成它们的迁徙。鸻鹬类通常体型娇小,不久前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鹬》,描绘的便是一只可爱小鸻鹬的成长。
图片来源:皮克斯动画《鹬》
小小的一只鹬,迁徙路途能有多遥远?
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穿过22个国家,每年约有5000万只水鸟往返于此,其中246种会在中国的滨海湿地上停歇、繁殖或越冬,许多鸻鹬类也在此列。
在长距离迁徙这个项目上,体型娇小的鹬科能力卓绝。
图片来源: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伙伴关系 ( EAAFP )
红腹滨鹬 ( Red Knot ) 是《IUCN红色名录》上的近危物种,体重只有100多克,迁徙旅程却是史诗级别。每年八九月份,它们抵达澳洲越冬,来年四月飞回北极圈内繁殖,总里程将近三万公里。红腹滨鹬的育儿风格绝对是“严父严母”:幼鸟孵化没多久,成鸟就率先离开北极圈南飞,而还在青春期的小幼鸟们没有父母的陪伴,得自己解决飞往澳大利亚的种种问题。
另一种名为翻石鹬 ( Ruddy Turnstone ) 的中小型鸻鹬,迁徙里程和红腹滨鹬相似。从其中一只的2016年飞行路径,我们可以感受到这趟旅程的艰难险阻。
资料来源:awsg.org.au,编号为ATZ的这只翻石鹬今年11岁,早在2006年就被志愿者记录下行踪。
那么其他鸟类呢?
跟上面的翻石鹬相比,鹰科里有些大中型猛禽的迁徙旅途短了很多。翻石鹬要花两个月才能飞到越冬地,金雕可能几天就到了。美国蒙大拿州的猛禽研究机构 Raptor View Research Institute 对多种猛禽进行了追踪研究。
以被称为“空中渔夫”的鹗(俗称鱼鹰,Osprey)为例,研究者长期追踪的鱼鹰中,Helen 和 Olive 都为雌性。去年9月下旬,Helen 南飞到墨西哥的米格尔伊达尔戈水库附近过冬,距离她在美国北部的巢穴有2400公里远。而 Olive 选择了德克萨斯州南部的海岸越冬,离“家”3000多公里。
图片来源:Raptor Map: raptortracker.mpgranch.com。研究者还取了巢中幼鸟的血样进行重金属分析,他们发现许多小鱼鹰的汞浓度严重超标,有的甚至是人类汞中毒所需浓度的100倍。同时,鱼鹰有装饰巢穴的习惯,常常把色彩鲜艳的尼龙绳捡回家。这些耐用的绳子却经常缠住它们,造成生命威胁。
即使是同一种鸟,个体间的迁徙也有着很大差异。灰背信天翁 ( Grey-headed Albatross ) 是南极地区的远洋鸟类,在非繁殖期时完全生活在大海上,沿着浮冰觅食。研究者在1999-2000年期间追踪了两只灰背信天翁,足以描绘两只个体的不同生活方式。
编号为#1332083的灰背信天翁(青色路线)不想离开繁殖地太远,选择了短途迁徙。红色路线代表的另一只信天翁,编号#1320457,则在非繁殖期时绕着南极洲周围的海洋和岛屿觅食。
图片来源:Where the Animals Go, wheretheanimalsgo.com
这些候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乍看之下,万里迁徙的翻石鹬、环绕南极洲觅食的灰背信天翁,好像离我们的生活都十分遥远。其实,即使是人口密集的城市都不缺乏候鸟们的身影。
中国是亚洲鸟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着许多特有鸟种。去年3月,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第四版在江西正式发布。这版名录更新历时两年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鸟类种数增加到1458种。
近几十年来,许多鸟类的生存环境却在不断恶化。澎湃新闻 ( thepaper.cn ) 去年报道了候鸟的“血色迁徙”,但偷猎盗猎只是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这样的背景下,向公众普及鸟类保护知识便有了长远的意义。
相较于中国,欧美是观鸟活动开展较早、较普及的地区。它无疑是一种休闲活动,人们从中发现平常生活之美,获得乐趣和知识。也有身体力行的爱鸟志愿者,每年都把观鸟数据共享给研究机构,帮助人们了解某些鸟种的最新情况,气候变化对迁徙的影响等等。
正如“中国鸟类名录”的编者们在序言中所说:“观鸟本身就是一项最为典型的 公民科学 活动,在生物多样性监测、物种保护和环境教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个春季,你会选择到邻近的滩涂去观察一只鸻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