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鸻科

石鸻科(学名:Burhinidae)是鸻形目(学名:Charadriiformes)的一属。
中型涉禽。喙短而钝,头和眼相对比例较其他鸻类显著为大;胫跗骨与跗跖骨之间的关节显著膨大;不具后趾,前3趾之间有微蹼;体羽暗褐具斑驳,适于隐蔽;主要在黄昏及夜间活动。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的温、热带水域。

科学分类:鹳形目 > 石鸻科 > 石鸻属
CICONIIFORMES > Burhinidae > Burhinus oedicnemus
描述:体大(41厘米)的黄褐色鸻样鸟。黄色的眼睛大而凝神,多取卧伏姿态。翼上白色横纹的边缘上褐而下黑;飞羽合拢时成黑色,飞行时具两道白色条带。
虹膜-黄色;嘴-黑色,嘴基黄色;脚-黄色。
叫声:快速尖厉的pick-pick-pick-pick-pick哨音;以较缓慢的pick-wick, pick-wick音收尾,重音在第二音,略似杓鹬。也作单个笛音,缓慢重复。
分布范围:南欧、北非、中东至中亚。
分布状况:在中国非常罕见。指名亚种为留鸟,分布在西藏极东南部高可至海拔1000米;于广东沿海有迷鸟记录。
习性:善走。栖于开阔干燥而多灌丛的多石地带。有时成小群活动。白天休息,黄昏及夜晚很活跃。卧伏地面时头平伸。

科学分类:鹳形目 > 石鸻科 > 大石鸻属
CICONIIFORMES > Burhinidae > Esacus recurvirostris
描述:体大(52厘米)头亦大,嘴粗厚而微向上翘,黄色的眼呈凝视状。识别特征为头上的黑白色斑及翼上的黑白色粗横纹。飞行时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黑色并具白色粗斑纹。
虹膜-黄色;嘴-黑色,嘴基部有黄斑;脚-暗黄。
叫声:愤怒时发出响亮的嘶叫声;告警叫声为响亮的see-eek声;并常在夜里发出两三个上扬音符的粗野哨声。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南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冬鸟至中国西南、海南岛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在中国罕见。于海南岛及云南西南部及南部(腾冲、潞西、西双版纳)有记录。
习性:成对活动,栖于大型河流及海边的沙滩和砾石带。
注:与澳洲石鸻E. neglectus成结伴种,可能为共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