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鸟科

犀鸟科(Bucerotidae)是鸟纲犀鸟目的1科。因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为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

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为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

中国仅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和广西西南部,有4属4种:冠斑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及双角犀鸟。

犀鸟每年入春后约5~6月由群居转为成对,选择高大树干距地约在16~33米处的树洞为巢,自己并不啄木,均利用天然腐朽或白蚁侵咬的洞穴。

犀鸟的繁殖习性很特殊,雌鸟选好巢址后,在洞底铺一层碎木屑,就在洞内产1~4枚纯白色的卵。产卵后蹲在巢内不再外出,将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子、朽木等堆在洞口。雄鸟则从巢外频频送来湿泥、果实残渣,帮助雌鸟将树洞封住。封树洞的物质渗有雌鸟粘性的胃液,因而非常牢固。最后在洞口留下一个垂直的裂隙,供雌鸟伸出嘴尖接近雄鸟的喂食。雌鸟幽囚洞中达数月之久,直到雏鸟快出飞时才破洞而出。在此期间,全靠雄鸟喂食。

雄鸟能将胃壁的最内层脱落吐出,呈一薄膜状,用以贮存果实,以供雌鸟和雏鸟食用。雌鸟出洞时已全身换上新羽,立即负责喂雏。雌鸟在封闭的洞穴内,还不时地清扫粪便等污物,它直接用嘴抛出洞外,它自己排便时,将肛门对着洞口直接喷射出,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也许是防卫天敌的伤害,及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所形成的适应。

科学分类:犀鸟目 > 犀鸟科 > 斑犀鸟属
BUCEROTIFORMES > Bucerotidae > 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
描述:体小(75厘米)的黑白色犀鸟。具黄色/白色大盔突,有时盔突上具黑色纹理。全身体羽黑色,仅眼下方有一小块白色。下腹部、大腿及尾下覆羽白,飞羽羽端及外侧尾羽亦白。
虹膜-深褐;眼周裸皮及喉囊-白色;嘴及盔突-黄色/白色,下颚基部及盔突前部具黑色点斑;脚-黑色。
叫声:持续不断的刺耳嘎嘎叫声,如ayak?yak?yak?yak?yak。
分布范围:印度北部、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以往易见,今已罕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广西南部低地的原始林及次生林。
习性:喜较开阔的森林及林缘。成对或喧闹成群,振翅飞行或滑翔在树间。喜食昆虫多于果实。
注:包括南部的convexus和北部的albirostris,但不包括A. corontaus。如将其合一则种名A. coronatus有效。
俗名:花角[詹鸟]

科学分类:犀鸟目 > 犀鸟科 > 犀鸟属
BUCEROTIFORMES > Bucerotidae > Buceros bicornis
描述:体型硕大(125厘米)的黑色及奶白色犀鸟。白色的尾上具黑色次端斑,翼黑而具白色沾黄宽横带。嘴及前凹的盔突黄色,脸黑色。头及胸部的白色体羽常沾黄色。
虹膜-雄鸟红色,雌鸟近白;嘴-黄色;脚-黑色。
叫声:声大而粗哑的咳叫,声如gok或wer gok。
分布范围:印度、东南亚、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亚种homrai为云南西部、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低地常绿林的罕见留鸟。滥猎导致双角犀鸟从许多栖息地消失。
习性:通常成对。吵闹着飞过林顶。取食和栖息于原始林的顶冠层。
俗名:大犀鸟

科学分类:犀鸟目 > 犀鸟科 > 小盔犀鸟属
BUCEROTIFORMES > Bucerotidae > Anorrhinus tickelli
描述:体小(74厘米)的褐色犀鸟。眼周裸皮蓝色,嘴暗黄色,盔突形?3跫斗捎鸲税祝尚惺鄙跸约煌獠辔灿鹩鸲税住P勰窈斫祝绿遄厣?br>虹膜-红褐;嘴-暗黄;脚-黑色。
叫声:刺耳假声尖叫及高音吠叫,通常为升调的klee-ah声。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西南部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罕见。在云南南端的西双版纳南部有记录。也出现于西藏东南部。
习性:栖于常绿林,高可至海拔1500米。喧闹成群。
俗名:白喉小盔犀鸟

科学分类:犀鸟目 > 犀鸟科 > 皱盔犀鸟属
BUCEROTIFORMES > Bucerotidae > Aceros nipalensis
描述:中等体型(117厘米)的深色犀鸟。盔突极小,嘴暗淡黄色,眼周裸皮蓝色,喉囊红。雄鸟头及下体棕色;雌鸟近黑。两性初级飞羽羽端及后半段尾羽均为白色。
虹膜-略红;嘴-黄色;脚-近黑。
叫声:雄雌两性均发出轻声啸叫Kup,声不如双角犀鸟深沉。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从尼泊尔至中国西南、缅甸北部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罕见。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南端及西藏东南部有分布记录。
习性:较其他犀鸟更喜山区环境,栖于海拔600 ~1800米的常绿林。
俗名:棕颈无盔犀鸟

科学分类:犀鸟目 > 犀鸟科 > 无盔犀鸟属
BUCEROTIFORMES > Bucerotidae > Aceros undulatus
描述:体大(105厘米,但雌鸟较小)的犀鸟。尾白,雄雌两性的背、两翼及腹部均为黑色,但雄鸟头部奶白色,枕部具略红的丝状羽,裸出的喉囊上具明显的黑色条纹。雌鸟头颈黑,喉囊蓝色。
虹膜-红色;嘴-黄色,盔突有褶皱;脚-黑色。
叫声:一种重复的、粗短似犬吠的koe-guk叫声。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东北部、中国西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罕见。在云南西南部(腾冲)的乡村民房内发现雄鸟及雌鸟头。可能出现于西藏东南部。本种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不详。
习性:成对或小群飞于森林上空,鼓翼声沉重。